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冬季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结合宁夏冬季寒潮预报指标,对2008~2009年冬季2次寒潮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宁夏冬季2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中部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及预报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玉琴  曹玲 《干旱气象》2006,24(4):51-56
从天气实况、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1994年5月1~4日和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的2次较强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冬季,河北省连续3次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为近10 a来之最。特别是2008年12月3~5日为历史同期最严重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从3次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强度及影响路径、要素特征等方面分析比较T213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EC)与实况的异同,检验不同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为以后更准确地预报寒潮天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T213和EC数值预报产品都能预报出寒潮爆发的典型特征,而T213具有更高的时空密度,对提高寒潮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水平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面和高空形势进行分析,总结出了2002年12月5~9日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并对数值预报产品在强冷空气过程中的释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两次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豫英  陈楠  邵建  聂晶鑫  马金仁 《气象》2009,35(11):29-3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并结合宁夏寒潮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对2008年12月2-4日和12月20-21日宁夏出现的两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两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均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均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均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爆发后,宁夏上空均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均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寒潮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因此两次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宁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宁夏冬季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TIGGE数据的我国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中央气象台寒潮天气过程数据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等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客观聚类方法与主观对比分析确定寒潮爆发的典型形势场,结合寒潮过程特征量阈值,建立了基于TIGGE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客观预报方法,并利用TIGGE集合预报数据对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500 hPa高度距平场进行聚类分析,一方面可以消除环流季节特征对划分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寒潮这种强天气的异常扰动表现;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浓缩了集合预报产品信息,可直接为预报员提供寒潮发生的概率预报,从而在集合预报产品与我国实际灾害性天气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用经验指标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制作寒潮天气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咸宁市2003年11月8日寒潮天气过程有关气象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此次过程预报思路的总结可以发现:此次寒潮天气主要是由于强冷空气东路过境造成的,寒潮出现前期有明显的回暖现象;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中的850hPa温度预报对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如将本地经验预报指标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寒潮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 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次典型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提出了有价值的寒潮预报着眼点 ,并应用 T10 6数值预报产品对预报因子作了定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 T10 6数值预报产品的 PP预报方程。在 1999年 11月 2 4、2 5日的试报中 ,10℃降温 TS达到 0 .70 ,业务应用中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11—12日寒潮天气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8年地面实况资料、高空观测资料、遂宁地区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以及2013~2018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采用最小二乘法和MOS法两种方法建立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遂宁地区寒潮客观预报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欧洲中心温度预报的准确率,并且极大的降低欧洲中心预报寒潮过程的空报率和漏报率,投入实际预报业务以来使用效果较好,准确预报了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5次寒潮天气过程,对遂宁地区寒潮和降温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场初冬“雷打雪”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探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11月郑州地区的一场"雷打雪"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背景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中尺度露点锋是"雷打雪"天气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强烈的逆温层和"上干中湿下冷"的大气垂直结构为对流天气的产生储备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干暖盖指数对冬季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产品是制作"雷打雪"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建军 《山西气象》2004,(1):28-30,35
本文主要分析了发源于新地岛以东洋面上的冷空气对大同市寒潮天气影响的常见的2种类型,概括了这2种类型的预报思路,对寒潮短期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明璐  张洁婷 《广西气象》2010,(4):34-36,48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0年6月21日玉林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波动、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于单站预报,在掌握大气环流形势背景的同时,综合分析各物理量场尤其是本站的重要物理量各层垂直分布,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欧洲中心数值产品,设计开发了单站寒潮自动预警系统。系统可自动提取和计算单站相关数值预报产品,并根据单站寒潮标准,自动发布168 h内寒潮及降雨(雪)、大风等预警信息。经2006年10月2007年3月试用,系统对寒潮的漏报率为0%,空报率为34.2%,准确率为65.8%。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初春浙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其高空环流形势演变和850hPa温度变化等方面,对2006年3月初春浙北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爆发的明显特点是阻高的建立和消亡,对于冷空气南下的突发性估计不足是本次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中高层反映不明显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中低层的冷空气和降水共同影响引起寒潮。另外经过订正后的数值预报低层的温度,是预报寒潮的一个很好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ECMWF模式的集合预报数据,利用联合概率方法,针对北京地区冬季影响最大的寒潮和夏季强对流两类灾害性天气,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两种集合预报业务产品。选取2 m温度和10 m平均风速制作寒潮预警信号联合概率预报产品,选取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垂直风切变制作强对流潜势联合概率预报产品。通过对北京地区近年寒潮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检验表明:寒潮预警信号联合概率方法,当预报概率达到10%及以上时,实况就有可能达寒潮蓝色预警信号的级别;此方法对北京西北部的预报性能较好,其次为北京的东南部地区;对达到蓝色预警信号标准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预报命中率,但对达黄色预警信号级别的区域,漏报率较高。强对流潜势联合概率方法的空报率较高,当预报概率达90%-100%时,实况才有可能出现强对流;与局地强对流相比,全市性强对流天气的高概率预报区域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