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引言把农业气候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水平的诸项要素按照其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综合形成的实际状况,运用数学方法分别建立各项参数,使农业气候的有效利用、气候分析评价、农业年景预测预报等实际性工作具备了定量化操作的依据,提高了上述工作质量与水平。本文就气候参数的建立分析进行验证探讨。2气候参数理论与参数式2.1气候参数理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候条件,其实质就是湿度、温度、光照等诸多要素共同存在状态下的互相作用,共同影响以模糊类聚方式产生形成的制约农作物生态的气候环境条件。用数学乘积方法计算的热湿当…  相似文献   

2.
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的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的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的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的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的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的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的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气象》2014,(5)
正《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影响研究》杨晓光,陈阜著该书以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种植制度影响为主线,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近50年来的作物熟制界限、主要农作物种植北界空间位移,以及对作物产量潜力的影响状况。全书是基于作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整理分析完成的,提出了农业气象资源要素与灾害评价、作物种植界限与适宜性、作物生产潜力分析等思路与方法,并针对典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二氧化碳倍增问题的模式概述二氧化碳浓度倍增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潜在影响。它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级。第一,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引起全球性和区域性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变化;第二,这些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第三,农作物产量的变化对农场、区域以至国家经济带来影响。将这三个阶段连接起来的纽带,是三类用于二氧化碳倍增问题的模式。即大气环流模式,气候一作物产  相似文献   

6.
康桂红 《气象》1997,23(4):28-30
农作物产量形成是一个发展的时间过程,因此进行气候评介应用动态观点,利用动态模式对农作物进行气候评价是通过建立农作物生育期逐月动态模式,把气候产量作为判据,分时段定量评价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比通常要用的定性评价方法更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诸多气象要素值按技术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后,产生反映区域气候综合状况和要素间匹配状况的气候参数值。应用这类参数,可定量分析、评价和预报农业气候。下面就应用气候参数进行年景温度预报的方法及验证结果加以探讨。1建立区域气候参数11参数理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农业技术、生物、特殊气候等要素与小麦产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剩余法逐项扣除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后,建立了冬小麦产量气候预报模式。式中各项计算均有明确的农业、生物学意义。此外,本文还对几种y_t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y_t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9.
把农业气候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及产量水平的诸项要素按照其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综合形成的实际状况,运用数学方法分别建立各项参数,使农业气候的有效利用、气候分析评价、农业年景预测预报等实际性工作具备了定量化操作的依据,提高了上述工作质量与水平。本文就气候参数的建立分析进行验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农业气候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本文用Lieth法估算海南岛的农业气候生产力。光、热、水资源丰富的海南岛,植物的气候产量高,农作物的增产潜力至少为现在生产水平的一倍以上。水分是海南岛(尤其是西南部)农业产量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通过灌溉来补充所欠缺的水分(全岛平均每公顷需灌溉1778吨水),可期望达到最大气候产量。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军  马晓群  许莹 《气象》2013,39(1):88-93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宜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气候资料插补延长基础上 ,根据农业减灾的实际需要研制而成的灯塔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的内容 ,系统包括近40a灯塔气候要素动态变化分析 ;玉米、水稻等作物生产潜势和光、温、水利用率动态变化趋势评估 ;农业气候条件量化评价 ;玉米发育期旱涝定量评价 ;稻谷产量气候模式预测和影响因子模糊综合评价 ;水稻、玉米田间生长量预测评价 ;197幅农业气候成果图和集约农业的气候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气候资料插补延长基础上,根据农业减灾的实际需要研制而成的灯塔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的内容,系统包括近40a灯塔气候要素动态变化分析;玉米、水稻等作物生产潜势和光、温.水利用率动态变化趋势评估;农业气候条件量化评价;玉米发育期旱涝定量评价;稻谷产量气候模式预测和影响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水稻、玉米田间生长量预测评价;197幅农业气候成果图和集约农业的气候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4.
降水、气温、风等天气要素的变化是由各种气象因子场共同决定的,由于各种气象因子场的变化与组合极其复杂多样,所以天气要素的变化也极其复杂多样.预报员在日常预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哪些因子场在哪些天气要素的预报中特别重要.例如:对风的预报来说,地面气压场最重要;对气温预报来说,低层的冷暖平流起决定作用;而在降水预报中,则要着重考虑中低层低值系统、水汽含量及西南气流的强弱.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数值预报之外,我们只能定性说明因子场的重要性,而无法定量表示它们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甚至于,在预报中有时候还会忽视一些重要气象因子场的作用.为了定量描述各种气象因子场在天气要素预报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一个计算方案,在22~37°N、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少,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面积,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微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模糊聚类分析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在农业区划中,探讨农业气候分类,进而划分农业气候区,是了解当地气候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之一。气象中的许多问题是典型的模糊问题。如:“气候干旱”就是一个模糊问题。借助这个模糊概念,把多种气象因素综合形成的气候特征表示得更简单更明确。复杂多样的气候决定了气候类型界限的模糊性,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越多,区划中问题的复杂性越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而对整个作物生育期内气候变化随时间的连续性影响缺乏认识,所以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不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的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场信息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短期气候时间尺度预报来说, 短期内尚无有效方法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精度, 建立一种能综合有效利用全场信息的非线性释用方法, 通过统计释用提高短期气候的预报准确率, 是一条可行的途径。通过CCA-BP法建立的典型因子, 可以代表因子场与站点预报要素之间的大部分协方差关系, 使因子与站点要素相关性大为提高, 进而通过神经网络技术 (BPNN) 建立非线性预报模型, 实现上述目标。以平潭、福州站10月旬平均温度、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为例, 分别使用CCA-BP-BPNN模型和插值模型对1983-2001年资料建立预报方程, 对2002-2005年的试报结果表明:解释预报对数值预报产品做了较大修正,使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意义及参考价值。从各项评价指标来看,CCA-BP-BPNN模型优于插值模型。该方法为提高短期气候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精度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陕西省优质苹果气候区划实例,探索了运用GIS技术进行气候资源评价及区划的方法:即在分析选择影响苹果品质气候因子的基础上,确定优质苹果气候资源评价指标模型;根据要素权重和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并与夏季水热状况矢量图叠加,得到陕西省苹果种植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渭北黄土高原海拔80 0~1 2 0 0 m冷凉半干旱、半湿润区,是陕西省优质苹果气候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