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已在国内台站大量列装,观测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的数据结构、内容及其在业务中的应用。发现: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记录的降水天气现象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但记录的降水开始时间比实际滞后,结束时间比实际提前,一些微弱降水没有记录;利用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可以揭示降水过程的细微结构和演变特征,加深对降水过程的认识,为处理地面观测中出现的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等问题提供观测依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数和雨滴尺度谱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较多的是直径0.3mm左右的小雨滴,但对降水强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直径大于1mm的雨滴,且伴随着大于1mm雨滴增加,雨滴尺度谱加宽,地面降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在地面报表预审时,A、J文件中的台站参数、质量控制、降水终止时间的一致性、下月1日20—08时降水量、跨月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等项目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天气现象共有 34种 ,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 ,其它现象对于观测员来说 ,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 ,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 ,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 ,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 ,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 :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 2 1种 ,降水 1 1种 ,极光和大风 ,3暴 1吹雪 ,龙卷雾雨凇 ;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 1 2种 ,轻雾霜闪尘卷风 ,烟幕浮尘霾结冰 ,积雪扬沙和冰针 ;只记录开始时间的 1种 ,飑。天气现象记录时间口诀@王…  相似文献   

4.
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会遇到 :使用遥测雨量计时 ,降水天气现象已经中止 ,但在降水结束后仍有 0 .1或 0 .2 mm的降水量存在 ,并且自记纸上也有记录。这时要仔细辨认天气现象 ,确定降水现象是否已中止。确认天气现象记载正确时 ,再进一步分析。从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结构上可知 ,当翻斗中水超过一定量时 ,翻斗开始向盛水一侧翻倒。但降水中止时 ,若翻斗中的水刚好等于这个临界值时 ,翻斗不会翻倒计数 ,在降水中止后 ,翻斗上有一小点水流下来时就翻倒计数了。《技术汇编》规定“此时应参照气薄 -1天气现象栏中降水结束时间 ,将其记入终止的那…  相似文献   

5.
根据业务实践,针对业务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开发了报表审核辅助模块。能够自动生成地面气象报表中气候概况;检测跨日界天气现象记录是否连续;因值班员漏输数据而造成的下跨降水错误;云量、能见度和日照之间的矛盾等多项检测功能。并实现了报表自动上传及检索审核单等易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天气现象共有34种,除了极光、龙卷风等很少出现外,其它现象对于观测员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些现象在是否需要记开始与终止时间方面,有时会让观测员有一种“提笔忘字”的感觉,导致许多观测员在考试时失了分,在工作中出了错.为了清楚、准确地记住它们在时间上的记录规定,大家不妨记一下这个顺口溜: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21种,降水11种,极光和大风,3暴1吹雪,龙卷雾雨凇;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共有12种,轻雾霜闪尘卷风,烟幕浮尘霾结冰,积雪扬沙和冰针;只记录开始时间的1种,飑.  相似文献   

7.
感雨器     
感雨器又称降水检测器、是否降水判别器。在地面气象台站上观测天气现象时,需要记录降水的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感雨器能够很准确地记录液态降水的开始时间,比较准确地记录液态降水的终止时间。对于其它形式的降水,如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的开始与终止时间,也能较准确地记录;但是,它无法判断这些降水的性质,也不能记录霰、米雪、冰雹等形式的降水的开始时间与终止时间,更不能判别这些降水的性质。许多国家(如美、日、芬兰等)的遥测气象站上,都设有感雨器。设置该要素的目的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外,还有另一种功能。作者在本刊1983年3期  相似文献   

8.
降水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是实现地面自动化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青海省国家级气象台站在中国局山洪项目支持下,陆续建设完成了雨滴谱降水现象仪,实现了降水类天气现象的全天候观测,结束了降水类天气现象由人工观测的历史,彻底摆脱了人工观测的主观性,提高降水现象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实时性。依据省局业务管理部门的要求,2017年10月1日雨滴谱降水现象仪正式开始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雨滴谱降水现象仪工作原理的分析,并结合治多国家一般气象站降水类天气现象的特征,提出了观测数据和观测仪器设备的常规维护要点,由于该设备刚刚投入并行观测,希望给同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地面观测数据资料审核的异常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结合2008年1~2月地面气象观测A文件数据的审核情况,针对台站气压突跳的反常记录,通过理论分析,判断是因天气现象变化所致,同时对特殊天气现象如固态降水、积雪的观测记录,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取4个设置于不同探测环境下的国家级气象站2017年9月—2018年6月降水天气现象仪和人工观测降水天气现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降水现象仪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出如下结论:雨的捕获率较高,空报率、错报率、漏报率均较低,自动观测记录准确性最好;毛毛雨空报率最高,冰雹空报率次之,自动观测记录准确性较差;雪和雨夹雪准确性比较好,但是由于软件的bug,使空报率较高。自动观测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多晚于人工观测,结束时间多早于人工观测,致使自动观测记录时间偏短。  相似文献   

11.
1 加密报观测与发报中应注意的问题1 .1 由于三次观测站与基本站存在夜间不守班的差异 ,观测与发报也有差异 ,按规定三次站在使用 AHDM4.1编发报时 ,应注意报文校改的问题。例如 :三次站前一日 2 0时后至次日 0 8时前 ,测站出现降水 ,但 0 8时观测时现在天气现象 ww报 0 0 (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 ww的各种天气现象 ) ,而过去天气现象 W1W2 按一般理解报××( 0 8时 ) ,同时按规定 7ww W1W2 组应省略不报 ,相应配合 7ww W1W2 组的 ix报 2 ,但在加密报中如果 7ww W1W2 组省略不输 ,则程序提示 :“有降水而没有天气现象与之配合”,认为不…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中计算机综合处理科目为实例,通过使用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中的格式审核、文件维护功能,对A、J数据文件进行维护、数据格式检查、记录相关性审核,并结合人工,对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观测要素之间合理性的审核,剖析数据文件出现的可疑、缺测及错误原因,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A、J文件对疑误信息处理、备注信息处理的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人工观测数据为标准,对降水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两种观测手段所记录的降水起止时间,分析两者的时间吻合率与降水量、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关性不大。其次,根据科学方法统计天气现象仪在不同雨强影响下对降水现象的捕获率,分析设备对降水现象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区分雨强的情况下,设备的降水捕获率达到97%,而且捕获率随雨强增大而逐步增大。最后,总结分析两种观测方法出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加以改进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会遇到:使用遥测雨量计时,降水天气现象已经中止,但在降水结束后仍有0.1或0.2mm的降水量存在,并且自记纸上也有记录。这时要仔细辨认天气现象,确定降水现象是否已中止。确认天气现象记载正确时,再进一步分析。从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结构上可知,当翻斗中水超过一定量时,翻斗开始向盛水一侧翻倒。但降水中止时,若翻斗中的水刚好等于这个临界值时,翻斗不会翻倒计数,在降水中止后,翻斗上有一小点水流下来时就翻倒计数了。

  相似文献   

15.
易家俊 《气象》1989,15(9):1-1
近年来笔者多次发现,当遇到象08时定时观测时有降水,但降水恰好在观测降水量后至08时正点前终止,且当日再无降水这类非日界(20时)的其它时次定时观测时的特殊降水现象,往往漏测观测后至正点前降水终止这段时间的降水量。例如:某站某日天气现象记录为·5:20~7:59,08时定时观测时观测了降水量,观测的时间在7:52左右,但该日以后的两次定时观测(14时和20时)均未再观测降水量。显然,7:52—7:59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没有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6.
谷莲芝 《吉林气象》2013,(2):33+44-33,44
1引言2011年8月31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出现了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气象要素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降水后雷电,随着系统逼近伴随的天气现象强度增强,最后阵雨和雷电同时消失。从当日18时开始,天空出现微量的浓积云和少量的层积云,能见度3000m,并伴有轻雾。18时20分开始  相似文献   

17.
地面观测规范中规定,观测时间是整点过45'~60',共为15分钟,但不包括45分,包括60分。如果降水这种天气现象,出现在当日晚上19时创分(即2000)时,在20点的天气报中,天气现象栏,就应反映降水这种天气现象,降水量栏中应为0.omm,这是符合规范要求的。例如(5‘’-18’‘20-21。。20时的WW应编报为60WI编报为6,WZ编0,7WWW;W。为76060。但在观测簿和月报表中,天气现象栏又不能记为15‘’一18’‘20-21”,如果当日记151()v*1’‘后一日记20-21”.这种记法虽然符合规范,但前一日的天气现象与报文不相吻合。因此,我…  相似文献   

18.
《湖北气象》2021,40(4)
采用长沙市1980—2017年的分钟降水数据,开展降水场次随间歇时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确立降水间歇时间为240 min,分3—11、3—6、7—9月3个时间段从降水场次与过程降水量、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等5个方面进行长沙市场次降水事件特征分析。分析表明:长沙3—11月年平均出现121次降水事件,3—6月出现68次降水事件,7—9月出现32次降水事件;降水事件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随不同季节及降水量阈值呈现不同的日变化特征;降水持续时间在1 h以内的最多,有76%集中在12 h以下;间歇时间在12 h以下的为46%,超过24 h的降水事件占39%。  相似文献   

19.
游焕 《气象》1991,17(3):47-47
拍发每小时一次的航空报台站,《GD-21Ⅱ》电码规定:“从50分钟开始观测,正点前发出。”而天气现象雷暴的记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因航空报观测与编发报时间为10分钟,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17与29的区别,过去有特殊规定,随着一九八二年一年一日执行《GD-01  相似文献   

20.
陈于湘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85,9(1):101-106
本文研究青藏高原背风坡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云南的早雨季,讨论了直接造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系统及其季节演变特征.静力能量诊断表明云南的早雨季与随印度季风的到达而开始的雨季之间有区别;发现每年早雨季开始时间与孟加拉湾的首次风暴出现时间有关系.最后,讨论了它与东亚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