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冬、夏两季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中国160个站点同期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夏季强于冬季,索马里急流并不显著影响到总量的变化,而冬季最强通道与总量变化关系密切.夏季越赤道气流总量在195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中期有两次剧增,并与冬季一样都在1994~1995年有一次剧减.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性很小,但在1970年代突变前后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原因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密切.冬季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同期南北的气温的相关随着越赤道气流与不同地区海平面气压的相关性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异不同配置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平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14,34(6):591-600
使用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表温度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索马里急流与澳洲越赤道气流年际变异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海表温度、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异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异存在两类关系,即多数的反位相和少数的同位相关系。当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呈前者减弱、而后者增强的反位相变化时,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气异常表现为处于发展阶段的经典的东部El Nio型,造成东亚夏季风显著减弱,中国降水呈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偶极型分布;当夏季索马里急流和澳洲越赤道气流同位相增强时,海气异常表现为处于成熟阶段的中太平洋El Nio型,东亚夏季风增强,中国降水呈长江流域降水偏少、而华北和华南沿海降水显著偏多的三极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程智  高辉  曹勇 《大气科学》2018,42(6):1363-1377
基于1961~2016年淮河流域17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淮河夏季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率,发现其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周期,1990年代以来亦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EOF分析结果显示,淮河夏季降水的异常主要表现为全流域一致偏多或偏少型(第一模态),其方差贡献高达37%。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夏季降水与东亚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的EAP遥相关型关系很弱,但和对流层低层西南水汽输送有更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从索马里半岛至淮河流域的多个正负交替的相关波列。这一波列表明当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时,通过热带印度洋西风的纽带作用加强了进入淮河流域的西南暖湿气流,并在淮河上空低层形成水汽辐合,造成淮河多雨,反之当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弱时,淮河夏季降水偏少。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中国台站降水的空间相关同样显示出最显著的相关区位于淮河流域。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二者关系并非稳定维持,而是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近二十年来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增强,且在季节预测上的指示意义也在增强。这一增强的可能原因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流域南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和西侧的纬向水汽输送的关系均发生了年代际反转,并且这两条水汽输送带对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发生了年代际增强。  相似文献   

4.
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利用NCEP/NCAR风场和海温等资料,分析了东半球夏季低空各支越赤道气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ENSO循环密切相关,ElNino年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减弱,导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变弱,而澳大利亚高压加强,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明显加强,LaNina年则相反;夏季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年际关系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70年代末变弱,而 105°E及其以东的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在 20世纪 60年代末增强。  相似文献   

5.
越赤道气流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51年以来,越赤道气流总量呈增强趋势,且持续性好;索马里急流是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且比较稳定,它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素。  相似文献   

6.
索马里急流变异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汪卫平  杨修群 《气象科学》2008,28(2):139-146
利用近50 a大气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分析资料和我国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了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夏季索马里急流增强,对应ENSO冷事件,马斯克林高压增强,澳大利亚高压减弱,东部越赤道气流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我国夏季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反之亦然.然而,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索马里急流增强,对应PDO暖位相,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均增强,东部越赤道气流增强,而东亚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东北、西北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8—2006年NECP/NCAR的风场、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以及地表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东半球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与环流系统和前期海陆热力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和同期南北半球低纬环流系统,特别是亚澳大陆气压差关系密切。此外,索马里急流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东亚越赤道气流则主要受海温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1958—1997年越南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越南北部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的联系。结果表明,越南北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越南北部夏秋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且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关系密切。在越南北部夏季多雨年,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而少雨年,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索马里急流和105°E越赤道气流变化的异同及它们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强度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突变时间及周期都明显不同;两者的年际变化在某些年代显示出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索马里急流与亚洲夏季风的南亚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105°E越赤道气流仅与南海夏季风关系密切;两支越赤道气流对亚洲夏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石文静  肖子牛 《气象》2013,39(1):39-45
利用近60年(1951-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风、比湿、地面气压及降水资料,建立了一个越赤道水汽输送强度指数来表征索马里急流的强度,并从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等不同侧面出发,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索马里急流越赤道水汽输送强度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与我国初夏降水异常的关系及这种关系随时间的年代际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索马里急流风速强度有明显的减弱趋势,而水汽输送强度无显著变化;与索马里急流风速强度相比,水汽输送强度与我国初夏6月降水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索马里急流弱年对应长江以北的华北地区初夏降水偏少,反之亦然.此外,索马里水汽输送对我国北方初夏降水的影响在1982年后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1.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CEF) and its concur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EF changes more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As the main flow channel in summer, the Somali CEF change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markedly influence the changes in the CEF total except for winter. The summer CEF total has two sudden increases and one sudden decrease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while the winter total has just one decrease. Long-period data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EF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but is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0s, which is due to CEF’s close links with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Winter CEF’s correlation with concurrent winter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vari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F and sea-level pressure in different areas.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1979~1991年卫星观测的OLR逐候资料,分析青藏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OLR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在冬、夏两季高原OLR场表现为“缓变”态,在春、秋两过渡季节表现为“急变”态。同时发现,在春季高原西南部出现持续强的OLR候际正变化区,表明高原加热场在春季的持续加强。各年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在高原夏季来得早且季节过渡快的年份,相应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多;在高原夏季来得晚或正常时,印度地区的季风雨偏少或正常。  相似文献   

13.
李永生  张丽霞  王波 《大气科学》2020,44(3):611-624
本文基于Brubaker二元模型,采用JRA-55再分析资料定量研究了局地蒸发和外部水汽输送对松花江流域夏季气候态降水及其年际变率的相对贡献,并探讨了相应的物理机制。气候平均而言,外部水汽输送是松花江流域初夏(5~6月)和盛夏(7~8月)降水的最主要水汽源。受西风带影响,初夏自西边界进入松花江流域的水汽贡献占主导,外部水汽输送对当地降水的贡献为78.9%,源自蒸发的水汽贡献为21.1%。较之初夏,由于盛夏来自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加倍,外部水汽输送贡献增加,外部水汽输送和蒸发对降水贡献分别为86%和14%。JRA-55再分析资料可以合理再现观测降水演变,1961~2016年JRA-55再分析资料降水与观测在初夏与盛夏的相关系数分别可以达到0.73和0.83。研究发现,初夏,由于西南季风异常导致的南边界进入的水汽输送异常是松花江流域降水年际变率的主要原因,自西边界、北边界进入的水汽输送与降水呈现显著负相关,初夏局地蒸发的贡献不显著,该水汽输送异常对应的环流型易发生在El Ni?o衰减年初夏。盛夏来自南边界的水汽输送起主导作用,局地蒸发贡献与降水变化显著负相关,海温强迫作用对该环流异常的强迫并不显著,中高纬度大气内部变率影响占主导。由于盛夏降水与地表温度在盛夏期间显著负相关,盛夏时期降水偏少时,温度偏高,蒸发偏强,进而蒸发水汽对降水贡献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安徽省15站近60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季节和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雨日、降水量"南多北少",雨强中北部地区相当,皆小于南部地区;雨日数南北在冬春季相差较大,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雨强上南北在春季相差较大;雨日、降水量及雨强在年和季节上基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时间演变上,雨日在减少,降水量、雨强在增多(大),且表现为两阶段的变化特征;小波分析显示约10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雨日上存在、降水量上在衰减、雨强上则不明显,约5 a、3 a的周期变化存在较多;雨日在春秋季减少明显,降水量春秋季减少,夏冬季增加但不明显,雨强尤以夏冬季增大明显;无论是年还是各季节的时间演变上,降水量与雨日、雨强均呈显著正相关,但雨日与雨强之间相关性则差些.  相似文献   

15.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50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利用中国419个测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了近50a中国不同区域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是春、冬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而年、夏季以及秋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较高,在西北东部较低。年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华北和东北有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弱的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极端降水事件时间序列的多项式拟合曲线的变化情况与夏季基本一致;而其他季节的变化则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