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家骅 《四川气象》1996,16(4):58-61
针对四川暴雨频发,灾重的特点和防汛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全程系列的要求,设计四川省暴雨预报警报服务系统,要在暴雨探测,通信、预报,综合信息,灾害评估和防灾对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省级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政府专线,充分发挥中期预警,短期消息、临近警报,应急体制“四度设防”的功能效应急体制加强主体作用,完善联防机制,健全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果,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2.
毕春盛  李强 《气象》1996,22(3):37-39
中期暴雨预报系统实现了从信息采集、预报制作到服务全过程自动化。中期暴雨预报方法主要有:环流分型相似预报、暴雨个例相似预报和中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动态决策方法进行预报集成。该系统在业务预报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将暴雨警报和水位预报编成数字代码,通过BP机群呼直接将信息方便地传递给用户的快捷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一种有效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暴雨预报服务系统是以国家气象中心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环境为依托,系统地集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和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台风、暴雨预报成果建立的实时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1995年投入业务应用(部分投入业务试用)。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功能,以及在业务中应用和试用概况。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北京、湖北、广东、安徽和厦门等省市气象局科研人员参与的以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观测资料为基础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短时预报系统于2006年底完成,建立了一整套回波特征参数定量提取技术、风场反演技术、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和人机交互的0~2h暴雨、大风、冰雹的预报和0~2h降水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6.
依托国家85-906科技攻关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大气探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和暴雨、洪水预报警报服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3个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上与区域中心、下与各地市相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该网络每天可采集区域中心的各种信息,又可使省台云图、雷达等数据入网,还可以自动汇集省内各站雨量等。这些汇集的信息进入数据库之后,台内和局域网各工作站及全省各广域网用户可随时调用。  相似文献   

7.
1998年夏季,宝鸡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收到驻宝某部关于军事工程任务的气象服务请求。要求服务中心提供逐月逐旬预报、周内逐日预报、中雨以上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影响工程的其它天气。气象技术人员对有关地区的气候概况、地形特点、降水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制作了重点地段、关键时期、重要天气的服务方案;确定了长、中、短、短时预报服务方式。根据资料和形势分析,作出预报:8月降水偏多,特别是8月后半月雨量明显偏多,有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并明确指出8月21~23日有小_中雨,局部暴雨。部队根据预报制定工程计划。进入工程…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柳州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原理,该系统利用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并结合了柳州市的地理特征、城市规划、排水系统、防洪工程等多方面的非气象资料,具备一定的暴雨渍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牟惟丰 《气象》1984,10(10):8-11
天气预报是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据一些国家统计,气象经费与国民经济所得总收益之比一般是几十分之一。我国的天气特色较为突出,各类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警报对于防灾、趋利避害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重大预报服务事例屡见不鲜。例如,仅1983年一年就有多次突出事例。1983年7月30日到8月初,陕南安康县一带发生暴雨,31日晚洪水进入城区。在暴雨发生前,26日和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对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渍涝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渍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9,(1):19-19
日本气象厅预报部1976年夏,全国气象单位对暴雨警报实施状况的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1977年1月25日召开的气象厅技术部长会议讨论,通过了《1977年度集中暴雨预报业务的改进办法》,强调应重点改进以下各项: (一)目前大部分警报是在实况达到应发的标准后发布的,今后需改为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气象服务始于 1875年 ,由内务部建立的东京气象台 (TMO)进行气象服务。 1887年 ,东京气象台易名为中央气象台 (CMO) ,并受教育部管理。 195 6年 ,中央气象台成为交通部的一个外部组织 ,并命名为日本气象厅 (JMA)。日本气象厅负责整个国家的气象服务。主要是发布短期、一周和长期天气预报 ,台风、暴雨雪的警报和咨询 ,海啸、风暴、海潮和洪水的警报等。为了确保这些服务 ,日本气象厅不断改进其观测手段及国内、外电信和天气分析、预报系统。近年来 ,日本气象厅在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相关气候活动变化、海啸的解释和地震预报等…  相似文献   

13.
1系统结构暴雨业务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预报方法、实时物理量、数值预报、资料检索和系统服务等五部分组成,具体见图1。各部分由主控程序控制,通过人机交互进行操作。1.1预报方法预报部分由起始场、专家系统和物理因子统计等三个方法组成。其中前两个方法已在暴雨预报业务工作中应用较长时间,第三个方法是近年研究成果,并进行概率预报尝试。这三个方法除专家系统尚需判读特征天气系统外,其余全部自动运行。起始场为“850hPa西南风起始场”的简称,是广东省暴雨过程预报的一种方法[‘」。一旦有起始场建立,则意味着未来三天…  相似文献   

14.
用综合剖面图制作初夏暴雨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查的基础上,找出高压脊前受低压系统影响下,单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作为暴雨预报的起始场条件,从而建立了中期暴雨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系统追踪法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时效订正,制作彭山县初夏中期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5.
章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2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高空切变与副高配合,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发展快、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进一步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河套气旋在降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主要影响系统。说明在充分研究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内蒙古河套流域大—暴雨预报和服务的关键;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化预报结论,提高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于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从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入手,试验制作了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预报方法。通过整理1970-1993年24年间水库流域内20个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45个暴雨天气样本与历史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关系,筛选出预报指标和预报因子,使用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方法,根据天气环流形势的分型,分别组建了6、7、8月每个月份的未来24小时暴雨天气预报方程。预报检验表明该预报方法是可信的,同时也表明客观划分环流型、筛选预报因子、恰当确定暴雨标准等是预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台风暴雨是广西需要认真对待的预报服务课题之一,它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台风环流与冷空气、西南季风以及副高南落西伸等的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广西台风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天气背景、广西台风暴雨预报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广泛采集预报经验和预报因子,归纳成环境知识、核心知识和生成知识三大部份,概述了各部份知识的含义及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柳州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原理,该系统利用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仿真模型,并结合了柳州市的地理特征、城市规划、排水系统、防洪工程等多方面的非气象资料,具备一定的暴雨渍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引言汛期区域暴雨常常造成洪涝灾害,危害人民生命财产,是我市汛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天气工作者熟悉区域暴雨的气候规律是作好汛期暴雨预报服务的前题,为有利于预报和服务,将汛期分为初汛期、主汛前期、主汛后期、汛末期四个时段,根据1970至1991年22年资料划分区域暴雨雨型,结合各雨型前期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落区特征,供预报时参考。现将统计分析结果综述如下: 1 预报时段的划分和气候特征我市汛期为五——九月,根据夏季风的  相似文献   

20.
暴雨是我省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引起的山洪爆发所导致的泥石流、滑坡可以破坏铁路交通运输,冲毁良田房屋,严重地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课题是在统计分析20年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影响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预报方法,以提高对其的预报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抗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