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
梅雨锋锋生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兵  乔全明  张立 《大气科学》1991,15(2):92-100
本文分析了一次梅雨锋的锋生过程,并利用锋生函数和温度平衡方程,讨论了影响梅雨锋形成和维持的因子。结果表明:感热加热是使江淮流域低层锋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潜热加热以及水平运动造成的变形是维持梅雨锋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梅雨锋动力锋生方程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湿静力温度Tσ作为参数,导出梅雨锋锋生的方程组,并用该方程组计算了1991年江淮梅雨锋强降水的个例。结果表明:该方程组可分析梅雨锋的动力锋生;在梅雨锋中存在近似垂直分布的对称的横向次级环流,环流中干冷侧的横向穿锋环流可建立湿状态的稳定性;非地转变形项对梅雨锋锋生(消)起主导作用,同时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与锋生有正反馈关系。另外,梅雨锋中Tσ水平锋生对未来6小时降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94·7"北京大暴雨的能量锋及能量锋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文吉  李青春  陆晨 《气象》1995,21(10):30-32
首先利用湿静力湿度Tσ分析了1994年7月12-13日北京地区台风低压和西来槽共同影响的强降水过程的能量场,其次利用能量锋锋生方程组,并进行能量锋锋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对流层低层对应有明显的Tσ水平能量锋区,且Tσ能量锋区与同时次6小时降水相对应。能量锋生方程组计算出的Tσ水平锋生是地转变形项和倾斜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Tσ垂直锋生主要是倾斜项的作用。同时,水平锋生对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面锋附近重力流的产生及其锋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宝  伍荣生 《气象科学》1998,18(4):305-315
本文用旋转大气的两维非静力模型,用Simpson和Linden[1]的级数展开方法和数值积分方法讨论了地面锋附近由于非地转平衡所产生的重力流及锋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1年梅雨锋暴雨与锋生环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锋生环流诊断方程对1991年7月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锋面横向次级环流在低层是一个热力正环流,低空急流出口区的次级环流使锋面附近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100hPa青藏高压东侧的偏北风与中层的偏南风耦合形成择流层上层的反环流叠加在锋面横向环流上形成深厚的上升气流区是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海风锋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设计1988/89年夏季,轻型飞机携带着良好的仪器装备,在南澳大利亚Coorong海岸地区进行了几次飞机观测以研究海风锋.假定尺度大于1km的海风的特点主要随垂直海岸线的方向上的距离而变化,所以每次飞行的航线都垂直于海岸线.虽然有些任务的航线较长,但在任务sb5期间穿过锋区时只决定飞行三组较短的航线(~12km);由于每组飞行时间较短,所以资料无需作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次西南静止锋的准地转锋生函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洋  俞佚名 《高原气象》1995,14(3):365-372
本文采用准地转锋生函数及Q矢量散度对1990年3月23日06时至26日00时发生在贵州省的静止锋进行了诊断分析。当北部冷空气加强时,引起静止锋锋生,并且向南移动。在850hPa上,准地转上升运动在静止锋周期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准地转上升运动的极大值区在位置上与降水中心对应较好,并且能反映其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2008年冬季准静止锋与1998年夏季梅雨锋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2008年1月出现在华南的冬季准静止锋和1998年6-7月出现在江淮流域的夏季梅雨锋得出如下结论:(1)2008年冬季静止锋和1998年夏季梅雨锋的阻塞形势和暖湿气流来源基本一致.(2)锋生作用均在低层较为明显,但锋生结构不同.2008年冬季静止锋锋生较强,坡度较小,高度到达对流层中上层;1998年夏季梅雨锋锋生较弱,锋区主要集中在800 hPa以下.2008年降水主要发生在静止锋北侧,1998年夏季降水则主要发生在锋区附近.(3)影响锋生的要素不同.2008年静止锋锋生为温度、湿度、风场的共同作用;而1998年静止锋锋生主要为湿度和风场的影响,温度场几乎没有对其产生影响.(4)降水机制不同,2008年1月的冰雪天气为静止锋锋面抬升和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而1998年夏季的梅雨是由低层不稳定的触发、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抬升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急流加速产生的高空锋生和低空锋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勇红  张可苏 《大气科学》1992,16(4):452-463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证实了曾庆存提出的一种锋生机制,即高空急流加速或高空动量输入通过地转适应过程造成高空锋生.我们采用二维非弹性数值模式模拟了五种急流加速分布产生的锋生过程:三个低空锋生,分别由中尺度地面、中尺度低空和次天气尺度低空急流加速产生;二个高空锋生,分别由高空次天气尺度和天气尺度急流加速产生.模拟的结果表明:(1)通过地转适应产生的位温梯度的大小依赖于急流的空间结构以及Rossby变形半径和急流扰动尺度的比值,比值越大,适应锋生越强.(2)在相同的尺度条件下急流加速产生的高空锋生比低空锋生更强.(3)地转适应过程将加速的高空急流动量向下层传输,使锋区变陡并向对流层中、下层延伸,这种对流层高低层的非地转耦合可能是低空急流形成的另一种机制.(4)在模拟的五个过程中急流振荡的主频率约是惯性频率的1.7倍.  相似文献   

11.
从中期天气过程看近几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鲍名 《大气科学》2009,33(4):708-718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2000年到2007年连续八年梅雨期降水偏少。本文从中期天气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这八年不利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主要因子, 有东亚高空急流中准定常波动、 西太平洋暖池强对流活动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受这些因子的直接影响,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副高环流形势发生变异, 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降水异常减少。在这八年的梅雨期中, 这些因子的特别异常, 更主要的由于它们的组合作用是导致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直接原因。并且, 同样是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 不同因子的组合方式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的降水异常分布背景。本文还初浅地讨论了在季节内预测长江中下游梅雨时对中期天气过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52年淮河流域的梅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资料表明梅雨期不仅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也会出现于淮河流域中南部。为此应用淮河流域分布均匀的5站日雨量资料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进程划分出近52年(1953—2004年)淮河流域梅雨期。该处梅雨期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区一样十分显著,其平均入梅及出梅期分别比长江中下游沿江区推迟5 d和7 d,其梅雨量年际丰枯是形成该地区汛期旱涝的主要因素。江淮流域梅雨在多数年趋势一致,但有1/4年份淮河梅雨与长江中下游沿江区距平符号相反。1979年附近淮河梅雨出现突变,即由此前的梅雨偏少、出梅偏早趋势突变为有较大振幅的2.2~2.3年短波振荡,梅雨量大及出梅迟年明显增多。在1979年前后也因此出现了两段梅雨异常期:1958—1966年淮河枯梅期和1979—1987年淮河丰梅期。进一步发现7月东亚中纬沿海槽的伸缩对淮河梅雨量、出梅的影响比鄂霍次克海高压及乌拉尔高压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及早晚梅年的海气背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7~2001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和116站入梅日期资料,定义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以定量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入梅的早晚,再结合ERA-40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 分别研究了早、晚梅年同期(6~7月份)和前期(前一年12月份至当年5月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及海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早梅年同期,200 hPa南亚高压偏北,印度北部、孟加拉湾-印度尼西亚-副热带太平洋地区上空的对流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晚梅年则相反。前期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及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与当年入梅早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早梅年,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偏弱,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活跃;晚梅年,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偏强,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偏弱。此外, 从前期海温场来看,早梅年,1~4月份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偏低,低纬地区海温偏高,呈南北偶极子分布状态,2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域及北半球冬、春季环澳大利亚海域海温明显偏高,晚梅年情况正好相反。以上这些前期信号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徐敏  朱红芳  郑启康 《气象科学》2004,24(4):488-494
本文对安徽省1951~2002年5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6月的第2候和第4候,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7月第2候;入梅日期的早晚与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揭示的有关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对于做好入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的预报,进而做好防汛抗旱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与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梅士龙  管兆勇 《大气科学》2008,32(6):1333-134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 研究了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间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动的传播情况。结果发现, 斜压波组织成波包向下游传播且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巴尔喀什湖西北侧, 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路径向东南传播, 传至江淮流域大约需要3天。斜压波包所带来的扰动能量为江淮流域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积聚。通过与1998和1997年这两个梅雨年份的比较, 发现1998年异常强梅雨年的斜压波包的活动特征与2003年的相似, 但在梅雨降水非常偏少的1997年, 未发现有明显的斜压波包向下游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INTERACTION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AND MEIYU FR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enerally speaking,the convection activities are inactive over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tropical cyclone(TC)activity seldom occurs over the offshore of East Asia during the period ofMeiyu rainfall.However,if a TC is active in this area,the Meiyu rainfall will often weaken or endup.Based on a statistical study with the data from 1980 to 1995,it is found that about 91% of 23TC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intensity of Meiyu rainfall,and 50% of the end-up of Meiyu events wererelated to the active TCs and the change of subtropical high.The present paper simulates the effectof TC on Meiyu circulation by using MM4 model,an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observation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apor and energy transport,the landing of TC cuts not only thetransport of the water vapor to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 from the Bay of Bengal but also theconversion of the mean flow energy to the Meiyu circulation because of the TC forcing to the zonalcirculation.These two effects make the convection and perturbation existing in Meiyu region lackthe supply of the vapor and energy for their maintenance and lead to the end of Meiyu rainfall.  相似文献   

17.
Generally speaking,the convection activities are inactive over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ity seldom occurs over the offshore of East Asia during the period of Meiyu rainfall.However,if a TC is active in this area,the Meiyu rainfall will often weaken or end up.Based on a statistical study with the data from 1980 to 1995,it is found that about 91% of 23 TC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intensity of Meiyu rainfall,and 50% of the end-up of Meiyu events were related to the active TCs and the change of subtropical high.The present paper simulates the effect of TC on Meiyu circulation by using MM4 model,an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observation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apor and energy transport,the landing of TC cuts not only the transport of the water vapor to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 from the Bay of Bengal but also the conversion of the mean flow energy to the Meiyu circulation because of the TC forcing to the zonal circulation.These two effects make the convection and perturbation existing in Meiyu region lack the supply of the vapor and energy for their maintenance and lead to the end of Meiyu rainfall.  相似文献   

18.
陈蔚  金小霞  刘梅  杨华栋 《气象科学》2023,43(3):345-357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降水数据等,结合江苏地区入、出梅标准,分析了2020年江苏省梅雨的时空分布异常特征,从梅雨特征量和大尺度环流因子等特征,揭示了梅雨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对暴雨日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得到影响梅汛期暴雨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梅雨时空分布显著异常,入梅早、出梅晚,梅期达51 d,比常年平均多出一倍;沿江以南和沿淮东部地区梅雨总量为常年平均的2.5倍;梅汛期共15个暴雨日,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区域范围大,整体雨强大。(2)梅雨特征量较好的反映了江苏省梅雨的入出梅时间,当特征量显著增强北抬对梅雨期的开始有较好指示意义,当特征量再次北抬,则梅雨季结束,各特征量均呈现一致的时间变化特征。特征量在梅雨期间的异常波动均与暴雨过程相对应,2020年梅雨特征量的多个异常高值中心反映了梅雨期暴雨过程频繁、降水极端性强的特征。(3)梅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显著正异常,强度偏强,脊点偏西,引导其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江淮地区输送,同时北方位势高度偏低,东北冷涡强度略偏强,浅槽活动频繁,携弱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稳定维持的梅雨锋,是超强梅雨形成的主要环流因子(4)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西北太平洋是江苏省梅汛期暴雨的重要水汽源地,通过强烈的西南风,将暖湿气流向长江下游地区输送,配合上空的强烈辐合抬升运动,导致该地区水汽积聚并稳定维持,有利于出现梅汛期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9.
1885~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1885~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①梅雨量的大小与梅雨期的长短和出梅日期的早晚为显著的正相关;②梅雨的主要周期为3 a、6 a和8 a,它们分别与低纬100 hPa高度场、热带系统以及全球陆地温度的变化有关;③控制入梅、出梅和梅雨期6 a左右周期的气候因素是相同的,而3 a左右的周期可能受到不同气候因素的影响;④长江中下游梅雨在近116年期间,经历了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冬环流的联系及其可能成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简单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季环流和前期冬、春全球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入梅的早晚与前期冬季北半球大型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的年份,其前期冬季北太西洋涛动强,北半球只有一个强的极涡并位于格陵兰上空,相应东亚大槽弱;入梅晚的年份,则其前冬环流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弱,北半球存在两个极涡,其中一个仍然位于格陵兰上空,而另一个则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相应东亚大槽较常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