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州亚运会期间鼎湖山站大气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广州亚运会期间华南区域大气质量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对区域本底浓度值的影响,2010年11月对鼎湖山站主要污染物NOx,SO2,O3,PM10和PM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利用MICAPS,NCEP FNL资料及后向轨迹模拟对观测时段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时期鼎湖山区域NO2,SO2和O3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 (7.2±3.1)×10-9,(8.5±3.8)×10-9和 (28.7±9.8)×10-9。PM10和PM2.5的月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3 μg·m-3和81 μg·m-3,PM2.5超标日数达13 d (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第1阶段值,日平均值为75 μg·m-3)。不同时段日变化分析表明,广州亚运会期间高值时段 (定义为PM2.5质量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IT.1标准的时段) NOx和O3平均体积分数为13.2×10-9和20.9×10-9,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3%和10.7%。不利气象要素影响和污染物区域传输作用是形成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本底 (鼎湖山地区) 细粒子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气O3的污染不容忽视。文章以呼和浩特市2016—2021年大气O3浓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大气O3浓度年际、季节以及月份动态特征规律,探讨大气O3浓度与关键影响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大气O3作为空气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在逐年增加;6年间O3浓度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以-0.02μg·m-3的年均速率变化;O3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O3月平均浓度呈倒“V”形单峰变化,主要在6—8月浓度较高,12月浓度最低,O3浓度超标日主要集中在6、7月;O3浓度与气象要素呈密切关系,在非采暖期,O3-8 h浓度与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具有正相关趋势,与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趋势,降水对大气O3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2019年唐山市逐时O3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2016年唐山市O3超标天数为53 d,2017—2019年O3超标天数每年在70 d以上,污染程度偏重。O3月平均浓度值呈双峰型分布,6月O3平均浓度值最大,达112.26 μg·m-3,9月次之。O3浓度超标日分布在3—10月,夏季超标天数最多,其他依次为春季、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O3日均浓度为15:00最大,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O3浓度与温度、风速正相关,与相对湿度负相关。气温高是导致O3浓度超标的重要因素,日最高温度超过25 ℃时要考虑O3浓度出现超标现象。相对湿度在50%左右及60%—80%时,O3浓度超标率均大于30%,在60%—70%时O3-8h浓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夏秋季O3浓度超标率高与地面小风、较低的混合层高度有关。当日均风速1<V≤4 m·s-1时,O3浓度超标率较高。容易产生中度以上O3污染的天气形势场为500 hPa高空受西北气流或高压脊影响,850 hPa有西南或偏南气流经过,地面大多处在高压后部、低压前部或低压辐合区内。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6-2017年上海空气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上海2017年O3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影响因素,并对造成O3污染的天气系统进行主观分型。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5 d,占全年天数的75.3%,O3-8h污染天数为55 d。上海市O3-8h年均浓度115 μg·m-3,同比增幅超过10%,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主要体现为夏半年O3浓度的上升。与2016年相比,2017年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上海地区风速风向、温度、水汽、光照、辐射条件均有利于O3浓度上升。造成2017年高浓度O3污染主要有4种天气类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SH)、地面高压型(G)、均压场型(J)和低压型(D)。其中副热带高压控制型是典型的O3-8h污染天气型,占总污染日数的29.1%,且污染程度较重;低压型出现次数较少;地面高压型的臭氧平均污染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中东部3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2015年12月—2017年12月PM10质量浓度及其化学成分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龙凤山站、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为57.5,62.2 μg·m-3和57.6 μg·m-3。其中临安站和金沙站2017年PM10质量浓度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龙凤山站有所上升。与2013年相比,临安站和金沙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分别降低29.3%和26.2%。临安站SO42-,NO3-和NH4+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9,8.2 μg·m-3和3.7 μg·m-3,金沙站分别为10.2,6.7 μg·m-3和2.6 μg·m-3,均高于龙凤山站的5.9,4.9 μg·m-3和2.1 μg·m-3,其中龙凤山站和临安站的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值较高(0.9和0.8),金沙站较低(0.6)。龙凤山站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分别为10.1 μg·m-3和2.7 μg·m-3,临安站为6.7 μg·m-3和3.1 μg·m-3,金沙站为4.7 μg·m-3和2.3 μg·m-3,即龙凤山站OC最高,金沙站最低,3个站点的EC基本相当,临安站略高。与2013年相比,研究期间临安站SO42-,NH4+和OC分别下降38.1%,26.0%和55.6%,金沙站分别下降46.3%,51.9%和44.7%,但临安站和金沙站的NO3-分别上升12.3%和15.5%;临安站EC下降27.9%,金沙站EC上升4.5%。3个站点夏季PM10,NO3-,EC质量浓度及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值均最低。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工业区夏季近地层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13年5月15日到8月31日南京江北工业区(长三角典型工业区)同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光化学箱模式分析了AOD对近地层O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56.2±20.1 μg m-3;AOD(500 nm)均值为1.4±0.9;波长指数α(440~870 nm)均值为1.0±0.3。PM2.5质量浓度24 h均值超国家二级标准20.2%,超标时AOD均值增加14.7%,α平均值增加23.9%,O3体积分数均值减少12.3%。O3超国家二级标准10.1%,超标时段AOD增加34.9%,α变化不显著。高温低湿条件下,O3日变化峰值(y)和PM2.5质量浓度(x)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相对湿度<60%时,两者拟合曲线为y=0.97x+43.96(拟合度R2=0.60),温度>32°C时,两者拟合方程为y=1.24x+30.61(R2=0.64)。夏季长三角工业区呈现高浓度O3与高浓度PM2.5叠加的大气复合污染。O3日变化峰值和AOD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模拟结果显示,O3日变化峰值(y)和AOD(x)呈现极高的负相关[y=-34.28x+181.62,R2 = 0.93或y=220.62·exp (-x/3.17)-19.50,R2=0.99]。  相似文献   

7.
利用成都市城区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资料,对PM10、PM2.5、CO、O3、 SO2、NO2六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9年成都市空气质量冬季最差,秋季最好,年内整体以良为主,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天气较少出现,空气质量逐年变好;主要污染物浓度除O3外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相差不大,O3浓度变化则相反;主要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也较为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CO、NO2浓度与气温和降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气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还与相对湿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但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O3浓度不仅与风速、气温和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还与气压呈显著的负相关,却与相对湿度的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短期暴露对人群因病就诊的急性影响及其季节性差异,为区域性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14个城市100家医院门诊的日就诊量,以及大气PM2.5和O3日均浓度和气象因子数据,基于时间序列研究设计,采用二阶段统计分析策略(广义相加模型联合meta分析),在控制气象因子和时间趋势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双污染物模型,分析大气PM2.5和O3短期暴露对人群因病就诊的影响。研究期间,大气PM2.5和O3日均浓度平均分别为 72.2±56.8 μg/m3和 58.2±36.9 μg/m3,医院门诊就诊量达6257万人 · 次。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移动平均滞后0—1 d的PM2.5和O3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医院门诊就诊量分别增加0.25%(95%置信区间(95%CI):0.20%—0.29%)和0.15%(95%CI:0.07%—0.22%);拟合季节分层模型发现,冷季PM2.5暴露对门诊就诊量的急性影响较强,而O3相关效应则呈现出暖季较强的特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PM2.5和O3短期暴露均增大人群因病就诊的风险,提示应采取积极措施协同治理大气PM2.5和O3复合污染,同时重视污染物冷、暖季风险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7—2019年夏季(6—8月)太原市污染物浓度和气象逐小时数据,分析了太原南部城区O3浓度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通过神经网络构建了O3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夏季太原南部城区O3浓度超标天数分别为55 d、39 d、59 d,超标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O3浓度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每日06时前后达到最低,15时前后达到峰值。高温、强辐射、低湿、低压、西南风容易引起太原南部城区O3浓度升高,西北风有利于O3扩散;NO2、CO与O3浓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但NO2对其影响更加显著。利用神经网络构建O3浓度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达0.96,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 μg·m-3、6%,TS评分为0.95,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预报能力,可为太原地区O3预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和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秦皇岛市近地面臭氧(O3)浓度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R语言的统计分析软件,控制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云量等要素的混杂效应及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温与O3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秦皇岛市O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与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各季气温与O3浓度呈非线性相关关系,拟合曲线存在拐点,拐点两侧相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春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0℃时,气温每升高1℃,O3浓度增加7.6 μg·m-3,增长速率是气温低于15.0℃时的4.0倍;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27.2℃时,气温每升高1℃,O3浓度增加13.9 μg·m-3,增长速率是气温低于27.2℃时的11.6倍;秋季日平均气温高于21.4℃时,气温每升高1℃,O3浓度增加47.5 μg·m-3,增长速率是气温低于21.4℃时的19.1倍;冬季O3浓度偏低且变化较为平稳,气温对O3浓度的变化影响不大。由于春夏两季O3浓度基础值偏高,因此,夏季和春季气温偏高时O3浓度快速增加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2016年南京市常规气象逐时观测数据、逐日用电量和逐时用电负荷数据, 分析南京市用电量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南京市用电量7—8月、12月至翌年1月为两个峰值, 4月和10月为两个谷值, 年变化明显。四季均呈现显著“周末效应”。用电负荷一天内有两个峰值, 分别出现在10时和20时; 两个谷值, 一个谷值冬夏季在04时, 另一谷值冬季在14时, 夏季在18时。南京市用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 气象因子与用电量的关系在不同月份有所不同, 如夏(秋、冬)季气温日较差越大(小), 用电量越大; 7月、8月(10月至翌年3月)气温越高(低), 用电量越大; 冬季用电量受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总体低于夏季。冬季用电量主要受气温制约; 夏季用电量受气象要素的影响更为复杂, 除了气温, 还需综合考虑水汽、日照等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法, 建立冬、夏季逐月日用电量气象预测方程, 方程中入选气象因子的存在明显的月际差异。不同月份分别针对性地考量入选气象因子的预报值, 做出用电量预估, 可为电力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4~2006年杭州主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了O_3、NO_2和CO浓度的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杭州主城区3年的O_3、NO_2、CO的年均浓度都不大,分别为40、60、1400μg·m~(-3).四季中O_3、NO_2和CO浓度相差较大,O_3是夏季高冬季低,NO_2和CO则是秋季较高,夏季较低.O_3、NO_2和CO浓度日变化也很明显,其中O_3是单峰形态,NO_2和CO为双峰形态.不同天气条件下O_3与烃类的关系研究表明,晴天时烃类浓度减少,O_3浓度明显增加;阴天时O_3浓度较低,烃类浓度较高,它们的变化不大.白天和夜晚不同风速时O_3、C_2-C_(12)的浓度变化不同,白天风速增大时C_2-C_(12)浓度减小,O_3浓度增加;晚上无此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东省惠州市区2013—2016年逐日、逐时的环境和气象资料, 研究了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东侧惠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惠州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月和季节变化特征, 10月臭氧平均浓度最高, 臭氧超标日和污染日主要出现在7—10月。惠州市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变化, 06—08时最低, 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4—15时。臭氧浓度变化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低浓度臭氧大多出现在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和风速较大、云量较多伴有降水、日照时数较小的天气, 臭氧浓度超标多出现在气温较高、相对湿度和风速较小、云量较少一般无降水、日照充足的天气。惠州市臭氧超标主要出现在地面和低空偏西风下, 这可能与惠州市处于珠三角城市群下风向的区域污染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2018年阿克达拉逐时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阿克达拉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日変化和年季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下午16点前后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分别为42.86 ppb和38.37 ppb;2017和2018年阿克达拉臭氧最高月分别出现在3月和2月,月平均臭氧浓度为49.37 ppb和37.94 ppb,最低月出现在12月,浓度为18.36 ppb和18.90 ppb;2017~2018年阿克达拉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阿克达拉的主导风向是NW和E,夏季主导风向为NW,冬季则以偏东风为主;夏季受西北气流影响,阿克达拉西北方向的污染源对当地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4-2007年天津市夏季逐时自记降水资料,分析了天津市夏季降水(包括逐小时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以及不同持续时间降水)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市一日内不同时次的多年累积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呈明显的双峰型,高值分别出现在午后17时和午夜02时。逐小时降水强度与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非常一致,而多年累积降水频次在凌晨02时至08时较高,之后至11时逐步降低,11时至24时变化不大。降水量与降水频次及降水强度的关系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 0.001),但逐小时降水强度与降水量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频次,表明降水量变化与降水强度有直接的关系,而降水频次对累积降水量的贡献占较小的权重。持续不同时间降水事件的发生次数在一日内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长时性降水峰值集中在清晨,而短时性降水尤其是1-3 h降水主要以午后为主。  相似文献   

16.
北京秋季地面O3的一维模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变化很敏感。NMHC的增加或减少,将会造成O3的明显改变。造成9月9日夜间20:00~23:00一次污染物NO、CO和SO2浓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稳定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减弱,污染物在底层积累造成的。由于实际大气中,影响O3生成和损耗的机制很复杂,同时大气的平流输送是影响O3及其他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用一维模式虽然能够揭示出影响O3变化的几个因子的作用,但要深入分析O3产生和消耗机制,还需要用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面太阳辐射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1-2010年广西桂林、南宁、北海3个地面太阳辐射站的总辐射资料及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总辐射日总量、日最大值的年变化规律,时总量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值出现时间频率的分布区间等,结果表明:(1)广西太阳总辐射的日总量、日最大值强度的年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现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纬度由北向南递减,总辐射值递增。日总量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趋势存在正向的线性相关。(2)广西太阳总辐射的时总量的日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现中午前后强.早晚弱的特点。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10-14时这个区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和馒头山空气负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空气负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湿地负离子浓度要好于市区;杭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一日中早晨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5时左右最低;夜间高于白天。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日照时数和空气污染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云量和降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和馒头山空气负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空气负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湿地负离子浓度要好于市区;杭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一日中早晨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5时左右最低;夜间高于白天.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日照时数和空气...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夏季臭氧变化特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2年7月至8月325m气象塔资料研究了北京市夏季近地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夏季边界层臭氧浓度日变化显著.臭氧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多数为单峰型分布,双峰型仅分布在底层;臭氧峰值出现时间与气温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一致,或略有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