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 1998年 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 ,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 ,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 50 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 ,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洪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2.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要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江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洪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4.
1998年长江第六次洪峰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8年长江第六次洪峰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六共峰致洪成因主要是四川盆地和三峡区间持续发生了三场致洪暴雨,其中第三场为较典型的移动性“盖帽雨”,致洪雨雨的成因除有利的环流背景外,相对应的垂直环流,中尺度系统和热力,动力,水汽,稳定度等要素场的分布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8年清江流域主汛期4次致洪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了1998年主汛期清江流域4次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4次致洪暴雨均为500hPa青藏高原低槽沿副高西北外围东移过程与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所造成;而各次暴雨前,该流域中尺度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基本一致,这对暴雨发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98·6"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1h雨量图,分析了“98·6”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指出比常年偏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的乌拉尔阻塞高压和南亚高压是极有利于中尺度系统在广西境内活动的环流背景,锋面上的扰动、西南低涡、西南热低压、西南低空急流等从区外移入广西的中尺度系统和海南岛绕流辐合、东兰和昭平附近的地形性涡旋和辐合等在本地特定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方性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这次特大的致洪暴雨过程。当有利于中尺度系统活动的背景环流发生调整后,降雨过程便告结束。  相似文献   

7.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 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渭河流域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滤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昌辉  武麦凤 《气象科学》2012,32(1):110-117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再分析资料以及25点低通滤波技术,对2003年8月28—29日发生在渭河流域的一次致洪暴雨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和探讨,分析出中尺度环流演变特征,总结了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概念模型,认为这次暴雨过程中在以西南气流为主的平均气流场上隐藏着尺度较中尺度平均流场小得多的涡旋,其移动方向和发展程度决定了强降水落区及其强度;高空西风风速脉动与低层南风风速脉动耦合形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其上升支为强降水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抬升机制;而850 hPa低空急流、700 hPa中尺度低涡、南风脉动以及高空西风风速脉动等条件的合理配置是中尺度次级环流形成的必备因素;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本次暴雨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发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洪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 ,暴雨落区与影响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解以扬  徐祥德 《气象》1993,19(12):9-12
研究了台风暴雨次天气,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数值试验表明,台风外围环流与中纬系统相互作用可促发局地次天气尺度、中尺度系统的新生扰动、造成非均匀分布的台风暴雨动云团及雨,且一大地形强迫效应在暴雨系统形成中亦起重要作用。台风环流与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可促发中尺度扰动,并以类似重力波特征的波列路径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上海98.7.23大暴雨环境场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姚祖庆  杨引明 《气象》1999,25(5):28-33
应用天气图,卫星云图,探空资料,并重点应用多为勒雷达资料综合分析了1998年7月23日上海大暴雨过程,指出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MCC下风方诱生出MCS,导致上海产生大暴雨,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径向风场及垂直风廓线资料在暴雨发生前数小时就监测到中尺度切变,中尺度涡旋等触发机制的发生,发展,它们与强降水回波的发展,加强,移动和合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5~9月长江流域宜昌和武汉两个水文站的资料及暴雨前期土壤湿度情况, 分析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原因, 并与1954年的强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洪涝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汛前持续多雨, 使得土壤潮湿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 直接影响汛期暴雨区的水循环, 这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1961~1999年亚洲热带近海海温与云南降水的关系.通过研究云南夏季降水对近海海温异常的响应,发现云南初夏的降水与亚洲热带近海海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种降水减少海温正距平的情况在北印度洋西部和阿拉伯海表现比孟加拉湾和南海更显著,但是在盛夏相关关系不显著.同时发现云南西南部的夏季降水与前期盂加拉湾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它海域的海温相关不显著.滇东南的夏季降水只与前期南海的海温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东部中尺度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崔晶  张丰启 《气象》2003,29(10):33-37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HLAFS资料、红外云图以及中尺度分离技术等对2002年7月24~25日出现在威海市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高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相互作用的大尺度背景下,上升运动区内新生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强烈的水汽辐合上升造成的,大暴雨区上空高层强烈的辐散对强降水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暴雨、大暴雨等自然因素和防洪、除涝工程等社会因数是影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4-2019年遵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遵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暴雨洪涝灾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突变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遵义市暴雨、大暴雨以及受灾面积的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变化特征,同时揭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遵义市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波动式微弱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大暴雨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4-199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1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与受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既受暴雨、大暴雨等气象自然因子影响,也受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台风罗莎引发上海暴雨大风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晓波  邹兰军  夏立 《气象》2008,34(12):72-78
针对受0716号台风罗莎影响产生的上海大暴雨和大风过程的特点及成因,利用上海地区地面 自动气象站和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图、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罗莎对上海造成的降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台风外围云系发展成中小尺 度的云团产生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冷空气与台风结合的稳定降水。冷空气侵入时间与上海 降水开始时间非常吻合。台风北侧副热带高压带减弱,对流层中高层转南风,加之台风本身 蕴涵的丰富水汽,为台风外围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深厚的热力和水汽供应;干冷空气 南下和台风外围暖湿气流北上使辐合加强,为激发台风外围中尺度对流云团提供了动力抬升 机制。由于冷空气浅薄,台风中高层的环流结构没有被冷空气破坏,使得底层的冷空气较长 时间维持在上海附近,是上海长时间发生强降水而导致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1958-2012年河北21个基准站和基本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暴雨分布呈现东部、南部多,向西北部递减的特征。最大暴雨量中心在河北东部、燕山南麓的唐山、秦皇岛地区。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分析,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存在2-3 a的年际变化周期信号,暴雨量和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15-20 a的年代际周期信号。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时间序列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河北暴雨量和暴雨频次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暴雨强度在近50 a变化幅度不大。在空间分布上,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三个特征量在年代际变化中整体都呈现东退南缩的特征。从趋势分析看来,大部分站点汛期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与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系统为β-中尺度对流系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东南气流的汇合为其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两个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 km×100 km,时间尺度约为5 h;低层流场上它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它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在发展强盛期,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较强的斜压性特征,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它具有对流型风暴结构特征;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70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θse暖湿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两支气流的辐合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强降水延伸期集合预报性能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勇 《气象》2016,42(9):1114-1123
针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换时期的环流形势、强降雨期间的四次强降雨过程对欧洲中心集合预报进行了预报性能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集合平均预报对延伸期预报时效内的大尺度环流调整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预报提前时效可达10~15 d。对强降水过程期间主要影响系统的预报在不同预报时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集合预报各个成员对天气系统预报的发散度逐渐减小。长江中下游强降水的发生与低层850 hPa较大的风速有密切关联,集合预报给出的延伸期预报时效内大风速出现的小概率预报信息是有意义的,可以为延伸期强降雨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低频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娜  高建芸  陈彩珠  池艳珍 《气象》2014,40(6):723-732
本文采用福建1979—2010年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揭示了福建前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了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同期的大气低频特征以及前期低频信号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前汛期降水存在显著的低频周期,出现频率较高的前三个低频周期分别为:10~20、30~60和20~30 d;约63%的年份出现两种以上显著的低频周期;10~90 d低频变化占前汛期降水总方差的20%~30%;(2)前汛期总雨量与降水低频信号的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持续性强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降水的低频特征关系密切,以BWO(ISO)为主的年份,持续性强降水的持续时间较短(长)。(3)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期间日本以东、索马里以东和南海三个关键区皆为低频反气旋,日本至渤海湾南下的冷空气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在福建上空持续相遇形成低频气旋,导致福建上空低层低频辐合、高层低频辐散,对流活跃。(4)福建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与热带及副热带大气低频变化密切相关,热带MJO的东传以及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低频信号的北传对福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延伸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