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降低接地电阻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防雷装置的性能优劣。目前 ,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对土壤进行化学处理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食盐、木炭、电石渣、石灰等化学物 ,提高土壤导电性。例如土壤中加入食盐时 ,砂质黏土电阻率可减少 1 / 3~ 1 / 2 ,砂土可减少 3/ 5~ 3/ 4 ,多岩土壤可增加6 0 %。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且效果明显 ,但会降低接地性能的稳定性 ,加速接地体腐蚀 ,减少接地体的使用年限。2 深埋接地极当地下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或有水时 ,可采取深埋接地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种方法对含砂土壤效果明显。据有关资料记载 ,…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利用TP801B单板机组成的数据采集装置进行大气近地面的风温湿梯度观测,解决了湖心水面上和野外试验中人力难以实现的日夜观测问题。在甘肃河西地区水热平衡的试验研究中,采用该装置曾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84-1985年在甘肃河西地区水热平衡的观测研究中,把TP801单板机组成的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太阳辐射、土壤温度、湿度和热通量的观测。该装置性能稳定,保障了所取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图1是野外观测试验的仪器配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特例,采用故障排除法,揭示出无线信号干扰是引起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同时指出区域自动站建设过程中的选扯、防雷装置、信号测试等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相似文献   

5.
对防雷检测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 《青海气象》2010,(2):46-49
防雷检测是防雷技术服务工作中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在总结近几年防雷检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并就这些问题的处理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焦化厂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及防雷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焦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索,介绍了焦化厂各生产环节所需采取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及对焦化厂进行防雷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防雷的现状,从农居建设的选址、外部防雷装置的建设、高大树木的处理、线路的防雷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投资小,见效快的防雷方法,并对增强农民的防雷意识,流畅传输防雷信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曲线预测试验稳定运行状态下出水CODB值。结果表明:利用生化—絮凝两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可使最终排水COD与BOD同时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中段水可生化降解CODB与不可生化降解CODNB各半的水质特点,采用二级好氧悬浮生物填料浮动床处理及物化絮凝处理的工艺试验,取得了有关试验数据;并根据COD容积负荷与出水残留COD的关系,探讨了利用酶反应动力学曲线预测试验稳定运行状态下出水CODB值。结果表明:利用生化—絮凝两处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可使最终排水COD与BOD同时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隔离变压器在雷达应急发电机中的防雷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一组四线三相制的隔离变压器,对天气雷达应急设备中的柴油发电机系统进行处理,将容易遭受雷击的"市电供电-柴油发电机供电"自动切换装置进行电磁耦合隔离,以防止供电自动切换装置在雷雨天气中遭到破坏性的雷击。  相似文献   

11.
Atmospheric stability condi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surface layer control the distance and direction of transport of air contaminants. Near confined animal facilities, transport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impact air quality as these sites typically act as point sources of dust and odor constituent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atmospheric stability effec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year-round temporal patterns of atmospheric stability at a swine production facility and an adjacent commercial corn field (CF) in the US Midwest. Two towers of 10 and 20?m heights for continuous micro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deployed within a CF and between swine buildings (BSB), respectively. Each tower was equipped with an eddy-covariance system at 6.8?m height, infrared thermometers, and six cup anemometers with thermocouples installed at log-distributed heights. Overall results from gradient Richardson number and Monin?CObukhov (z/L) calculations revealed a greater prevalence of unstable conditions for BSB compared with CF. During the 13-month measurement period, unstable cases (z/L ranging from ?1 to ?0.01) occurred 1.4 times more frequently for BSB than CF (52 vs. 39%, respectively), while stable cases (0.011?C0.2) were 1.8 times more frequent for CF than BSB (24 vs. 14%, respectively). These patterns were par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urface radiometric temperatures for BSB. Relatively greater diurnal heat capture at BSB (ground and roof surfaces) and a cooling effect in CF through active canopy transpiration during the daytime explain these z/L and radiometric temperature results. Prevalent diurnal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at BSB suggests enhanced ascendant vertical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perhaps causing greater mixing/dilution with the atmospheric layer and/or their facilitated transport over greater distances when sorbed onto particles. This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atmospheric stability can be subsequently applied in further studies for identifying effective odor mitigation strategies near commercial 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2.
近5a江苏省苏南五市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名淑  施丹平  陈彦 《气象科学》2012,32(S1):99-104
统计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5市7个酸雨监测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1)酸雨发生频率以东山最高,南京最低;2011年最低,2009年最高。强酸雨发生概率以东山最高,溧阳最低;3站同时出现强酸雨的概率最高,7站同时为强酸雨的仅2009年2月22日1 d。(2)四季均为酸性降水;酸雨强度以东山最强,溧阳最弱。2011年呈弱酸性,其余3 a呈强酸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1-2015年广州、韶关等9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和有关行业标准等,对韶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近35年来,韶关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年太阳总辐射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夏季辐射丰富,冬季偏少;月平均总辐射7月最多,2月最少;年总辐射仁化最多,乐昌最少。年日照时数的线性变化趋势也不显著;夏季日照时数多,春季的少;月平均日照时数7月最多,3月最少;年日照时数也是仁化最多,乐昌最少。日照时数6 h的平均天数为139.6天,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一般,但7-12月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较高。月最大日照时数7月6 h的天数为18.2天,是月最小日照时数3月的3.96倍,太阳能资源较稳定,可进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2006年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该林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温的日、年变化曲线呈余弦曲线型,各高度气温的日年变化极值不同,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日、年较差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区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曲线呈正弦曲线型,日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04时,为79%,最低值出现在14时,为10%。年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53%。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9日-12日,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雪天气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雪量在10mm~66mm之间,其中有86个县市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值,39个县超过历史极值.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盛的西南气流和低层东北气流以及地面回流为暴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流场配置,500hPa同位相槽和70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的持续及水汽的辐合为这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最低区与强降雪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宁夏近44 a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宁夏1961~200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霜冻发生主要集中在4月和10月,出现次数4月中旬最多,春季霜冻明显多于秋季;发生次数南北差异较大,宁南山区发生频率较高,年平均发生次数达8.7~10.8次。同心出现次数最少,年平均只有2.1次;霜冻发生次数阶段性变化呈"1升1降"和"1升2降"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6月、秋季下降趋势明显。霜冻年发生次数的跃变点是1984年,跃变年以后霜冻发生次数明显减少;3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均为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17.
洛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10年郑州辐射站太阳辐射和日照资料、洛阳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和资源丰富程度、利用价值、稳定程度等指标,对洛阳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洛阳地区多年平均总辐射为4842.4MJ·m-2·a-1,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每年1.4MJ·m-2。夏季辐射丰富,冬季偏少,夏季总辐射量是冬季的2倍;月平均总辐射5月最多(569.7MJ·m-2),12月最少(241.9MJ·m-2);年总辐射孟津最高,为4922.8MJ·m-2·a-1,宜阳最少,为4681.1MJ·m-2·a-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4.7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多,冬季少,春季日照时数比冬季多33.37%;月平均日照时数5月最多(217.3h),2月最少(138.2h);年日照时数孟津最多(2144.9h),宜阳最少(1909.2h)。洛阳各地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价值较高,各月日照时数6h的天数为9.8~18.1天,全年为162.7~185.3天;太阳能资源也比较稳定,月最大日照时数12月6h的天数为16.9天,是月最小日照时数7月的1.48倍,12月至次年1月不利于太阳能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焉耆国家基准气候站1993-2012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观测资料以及和静、巴音布鲁克1961-2012年月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回归分析方程,推算和静县山区及平原地区逐月的太阳总辐射,对比分析了和静县山区及平原地区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从太阳能资源丰富度、资源稳定性及可利用价值等方面对和静县太阳能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2年和静县平原及山区太阳总辐射均呈减少的趋势,平原地区7月太阳总辐射最多,山区5月最多,最少值均出现在1月;平原地区属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山区为丰富区;平原地区及山区太阳能资源均较稳定;平原地区年平均可利用太阳辐射的天数为286 d,山区为267 d;平原和山区一天中上午和中午是最有利的利用时段。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全疆棉花早害轻至中度发生,其中南疆重于北疆。本文从气候角度分析认为:北疆初霜异常提前,不利于害虫繁殖。南疆秋季气温明显偏高,有利于增加害虫越冬基数;暖冬有利于害虫越冬;春季回寒天气多而强,对棉虫发生极为不利;夏季北疆降水偏多,不利于害虫发生,南疆气候对害虫发生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降水异常偏多46%,而2015、2017年降水异常偏少,尤其2015年偏少30%。(2)兰州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受环流形势影响,7—8月南部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其余月份南北降水差异不明显。(3)兰州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分别表现为"朝少夕多"、"夜大日小"的日变化特征;受海拔高度影响,城区降水量总体比山区小,且因热岛效应,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多为对流性降水,而山区降水日分布较为均匀,整体日波动较小。(4)安宁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但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站点出现在皋兰县六合站和永登县徐家磨村站,永登县是兰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