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By means of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the origins of westerly wind anomalies at low level over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Ocean before and during the onset and initial development phase of ENSO are explored.Evidences show that westerly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140-180°E)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remarkable enhancements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the year when El Nine emerges.The enhancements are not only.to some extem.due to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low-level westerlies i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but also predominantly resulting from Ihe intense convergence of the meridional wind from both hemispheres.The latitudinal convergence leads to the local intensification of zonal pressure gradient so as to cause the reinforcement and bursts of westerly wind over warm pool.Besides,by virtue of the effect of earth rotation,the northeasterlies(southeasterlies) from the Northern(Southern) Hemisphere turn into northwesterlies(southwesterlies) progressively in the near-equatorial zone.which directly strengthens the westerly velocity.Compar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meridional wind from both hemispheres to westerly wind bursts,is seems that southeasterlies from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re much stronger and more stable than northwesterlies of Northern Hemisphere.It is evident that the southeasterlies to the east of Australia originate from the southern mid-and high latitudes and are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相似文献   

2.
基于2020年中国近海31个浮标的逐小时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V1.0)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海面风场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我国近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16 m/s和1.09 m/s,风向MAE分别为23 °和22 °。随着风力增大两者的风速准确度均有所降低,当风力等级≥10级时,前者准确度优于后者;对于风向而言,随着风力增大,两者准确度均升高。此外,选取2020年典型的两次冷空气过程和2008号台风“巴威”过程,检验两者在不同天气过程影响下的准确度,两类融合产品均能较好地再现冷空气过程引起的风向变化,而对不同强度的冷空气过程下的风速反映存在差异;对于台风引起的大风,在风速较低时两者风速均具有不错的表现,但HRCLDAS-V1.0对峰值强度的表现优于ERA5。   相似文献   

3.
平均风向的计算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用的平均风向4种计算方法分别是算术平均法,标量平均法,单位矢量法和矢量法,利用则资料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算术平均法加大了偏南风的比重,标 在风向变化360°时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在应用时间须加以注意;单位矢量法与矢量法的结果比较一致,且不需风速的同期观测资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国家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6年台风资料,研究了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特征.得出: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的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是8~9月;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登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各时段的登陆台风具有3~5年的周期振荡,一般在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减少,反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增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及8~9月登陆台风次数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 Most of the conventional sea surface wind data are measurements from ships, buoys and islands, with coverag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far below the requirement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t present, due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processes and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data,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s have not been used as they should be, although routine procedures are able to give sea surface wind fields at the intervals of 6 hou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质量控制级别、有效数据完整率、是否均一等方面考虑,选取安徽省51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10 min最大风速和2006—2020年逐日极大风速资料,基于最大风速资料应用阵风系数法构建1981—2005年极大风速,得到1981—2020年极大风速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对风速资料进行拟合适度检验,估算了安徽省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的时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并对极大风速序列延长前后重现期估算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 利用阵风系数法构建的极大风速数据可信,可为因缺少长时间序列的极大风速观测而无法进行50年或者更长重现期估算提供参考;(2) 1981—2020年安徽省历年最大风速强度为12.38 m/s,极大风速强度为20.55 m/s,均为皖南低矮山区的风速值较低,沿江西部及江淮之间中部处于相对大值区;(3) 3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为12.09~27.23 m/s,50年为12.64~29.01 m/s,均是石台站最小,桐城站最大;30年重现期的极大风速为23.51~39.56 m/s,50年为24.58~41.93 m/s,均为池州站最小,桐城站最大;(4) 短期的观测资料会降低重现期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QuikSCAT散射计矢量风统计特征及南海大风遥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主要分析了QuikSCAT散射计矢量风资料的统计特征,并利用该资料分析了南海大风频数的月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南海各月风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QuikSCAT矢量风在南海具有可信性;利用散射计风场资料分析发现在南海主要盛行两种风,即冬季东北风和夏季西南风,东北风最大中心在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南海中南部存在东北季风的次大中心和西南季风的极大中心.  相似文献   

8.
华南暴雨试验期间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评估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廓线雷达资料无论对暴雨等中尺度现象还是对季风等大尺度现象的研究都很有科学价值。为有效地利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1998年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的风廓线资料,简要介绍了资料的性质和数据结构,并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给出了风廓线资料有效率随高度的分布及不同天气状况对资料有效率的影响。指出每10分钟一次的资料的有效率在相邻时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应使用多时次平均以增强其代表性。另外,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有效资料中仍可能存在少数代表性较差的资料。风廓线资料与探空资料对比发现两者所得的垂直风场精度相当。上述结果可作为应用风廓线雷达资料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具有“收敛”特性的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并与目前常用后一些差分方案进行了比较,实际个例的计算和对比表明,该方案不仅考虑了区域内部强迫函数的作用,而且在迭代过程中加入边值的影响,因此具有极好的重建风场的能力,分解后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在有关的诊断分析中使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线性滚动极值处理方法对数值模拟风速的订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提高WRF模式对风速预报的准确性,以我国某风电场01#测风塔2007年5月和11月的数据为例,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并结合滚动和极值处理技术,对WRF模式模拟风速进行了订正。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于模拟风速的订正无明显效果;采用滚动技术的线性回归订正效果与步长有关,与线性回归订正相比总体上有较大改进,其中3 h步长改进更明显;相同步长,线性滚动极值处理订正较线性滚动订正相比有进一步改进,其中1 h步长线性滚动极值处理效果最优,如5月和11月订正前模拟风速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29.274%、33.583%,订正后下降为14.714%、14.493%。订正后精度明显提高,更接近实况风速,线性滚动极值处理订正方法能够较好订正模式模拟风速,有效提高风速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环境风切变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与维持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2009年6月5日20时(北京时)上海宝山站的探空资料生成理想试验初始场,设计了包含改变整层、中层和低层风切变在内的多组试验,对比分析各试验系统的动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发现:(1)整层环境风切变的改变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中层风切变。增大整层风切变时,对流系统强度及组织性最强,生命史增长。减小整层风切变时,系统强度最弱且组织结构易发散。(2)风切变增加,水平涡度增大,其受垂直运动影响转化为垂直涡度,涡旋对与垂直运动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正反馈过程是系统强度增强并可以长时间维持线状结构的重要原因。(3)风切变减小,对流系统移动速度远小于阵风锋,阵风锋移至系统前方,阻断系统前沿上升气流必需的暖输送。阵风锋后冷而稳定的环境令系统逐渐消散。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12月21—23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雨雪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射率场、基本速度场及降水系统风场和散度场垂直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降水云体中风场的调整往往预示着降水未来的演变,系统内部动力场结构的变化与降水的发生发展及消亡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梅雨前后亚洲季风区平均散度风环流和水汽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建芳  乔全明 《气象学报》1994,52(4):452-459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及其前后亚洲季风区平均散度风环流和垂直积分水汽输送的辐散分量。在入梅前强水汽辐合中心位于华南,出梅后则位于印度季风区,梅雨期这两地区都存在着强水汽辐合中心,并且强水汽辐合区和中国东部雨带的位置变化及热源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指出,江谁流域梅雨与大尺度辐散环流的变化、热源的配置及水汽辐合的位置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金霞 《气象科学》2004,24(2):246-252
本文详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技术和发展动态,阐述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方法的发展进程和几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的最新技术——综合和连续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15.
A Doppler sodar system controlled by microcomputer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odar was usedto detec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ind and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The detecting results show that at nigh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ind is very complicated, which can appearas a structure of two or three layers. In nocturna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ometimes there exists verythin layer in multi-layer inversion and it can be retained for a long time.  相似文献   

16.
城内外屋顶面附近风.温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内外屋顶面附近的风·温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较少的,做为城市第二热力面的城市内外屋顶附近的风·温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探讨城市区域内屋顶面对城市气候形成的作用和机制、城市气候的深入研究,以及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EOF thechnique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1970-1989 wind stress and SSTA dataset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Results show similar variation in the time coefficients of the first eigenvectors for the wind stress and SSTA fields, revealing air-sea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at the multiple space/time scales,which are in fairly good correspondence to the E1 Nino cycle.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湖区域三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式,研究了非均匀、非定常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梅梁湾流场和散度场的分布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旋转风螺旋度及其在暴雨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可靠的基础上,用模式输出的细多格动力协调资料,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正在旋转风螺旋度大值中心及其演变较好地应和反映了暴雨中心及造成暴雨的中尺度涡旋的发生益及演变,较大的螺旋度值是暴雨及低层中尺度低涡和地面气旋系统发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2017年华南沿海及南海的浮标站、海岛站、石油平台站、沿海自动站等277个自动站风场数据,与ASCAT反演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风速小于5 m/s(大于15 m/s)时,ASCAT反演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3 m/s左右(存在2级左右的高(低)估);当风速介于5~10 m/s时,平均绝对误差在2 m/s左右(多数ASCAT有1~2级的高估);介于10~15 m/s时,ASCAT反演结果相对最好,风速、风向准确率能够达到60%以上。ASCAT对风速的反演结果受陆地影响较大,与观测风速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可分为三类:(1)浮标、平台站;(2)西沙、南沙自动站;(3)广东沿海自动站及海岛站、海南海岛站。ASCAT反演风场在风向的应用较风速更优,其中,东北风样本数最多,其次分别为西南风、东南风和西北风。浮标站、平台站、西沙自动站的风向反演质量相对较好;所有测站风向偏差主要由5 m/s以下的弱风贡献。单站多年月平均风速变化显示,ASCAT反演风速相对测站主要为正偏差,且秋冬季比春夏季偏差更大,这可能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