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1990年南宁市酸雨观测点(南宁市东部)出现的酸雨统计特征进行了描述,结合污染源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风、云状、大气层结等气象因素对酸雨形成的影响,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芝芳  李柱国  华瑶芳 《气象》1987,13(4):22-24
本文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环保站所提供的1983年2月—1985年2月,以及市区部分功能区1983年2月—1984年5月(2、5、8、11月)的酸雨观测资料,结合杭州市气象台(凤山门)地面和高空的有关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杭州市酸雨的季节差异,以及酸雨强度及频率与逆温、风速、大气湍流、扩散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伟平 《气象学报》1987,45(3):354-357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和西南地区,杭州是长江以南地区经常发生酸雨的城市之一。本文在单点降水酸度监测基础上,用一九八三年九个测点所监测的降水酸度资料,分析了杭州市区目前酸性降水的现状。初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 根据杭州市城市布局的特点,我们在市区设置了八个降水采样点。工业区和风景区各一个(③、⑥),其它测点基本上属居住区和商业区(见图3)。同时还在市区远郊(35公里)富阳县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设了一个测点(⑨),进行对比监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2 ~1994 年179 个降水过程的p H 值分析发现,这3 年期间兰州市区共出现了21次酸雨,且酸雨出现次数占降水总次数的11 .7 % ;兰州市区酸雨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兰州酸雨的形成与市区空气中高 S O2 和 N O X 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德林  谷淑芳 《气象》1984,10(11):30-30
1984年8月10—11日,受8407号台风减弱的低压影响,四平、长春、白城地区的东南部和吉林地区的北部降了暴雨和大暴雨。这次大暴雨是一次稳定性的层状云降水。最大降水量在长岭县的太平川镇,达201毫米,长春降水量为128毫米。 在这次降水过程中,分别在长春市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郊区(市气象站)对降水酸度进行了监测。市区从10日03时50分降水开始至11日04时06分降水结束,共采样126个,郊区采样17个。从雨水酸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1)可知,郊区pH值的变化范围为5.50—6.54,平均为5.74,酸雨样品占11.8%。而市区pH值变化范围较大,为4.52—6.70,平均为5。26,酸雨样本有86个,占68.3%。郊区pH值的波动没有市区大,但变化趋势与市区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90年南京市六个监测点近50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本对雨水酸度的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市区TSP酸碱性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与同期酸雨频率的差别相一致。对颗粒进行分级采样后分析表明大颗粒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即使在同一城市,TSP的酸碱性质同样也存在空间差别,因而也是导致酸雨频率空间非均匀性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1986~1991年大气降水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了河南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南阳、洛阳、郑州三地酸雨较为严重;市区比郊外严重;酸雨主要出现在冬季.燃煤所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是产生河南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盘县、水城、七星关和兴义4个观测点2008—2014年酸雨资料,分析贵州西部近年来PH值和酸雨频率的年、月、季节变化特征和影响酸雨因素。结果表明:贵州西部降水PH值年均值在4.98~5.95之间,年降水PH值呈现上升趋势,年酸雨频率最高值为54.8%,最低值为11.8%,酸雨频率年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PH值平均值月变化在5.28~5.67之间,呈上升趋势,月酸雨频率最高值为1月份的49.6%,最低值为7月的24.9%,酸雨频率月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PH值平均值在季节上变化不明显,酸雨频率在季节上变化比较明显,冬、春季酸雨污染比夏、秋季节严重;降水PH值平均值随着年降水总量的增多而上升,减少而下降,酸雨频率随着年降水总量的增多而降低,减少而升高;酸雨频率受风向风速的影响,在16个风向上均有发生,但NNE上最大,为11.8%;WSW风向上最小,为1.7%,在风力为2~3级时发生比较集中,4级以后无酸雨频率发生;酸性气体排放逐年减少,降低了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高龙 《陕西气象》2013,(3):25-27
利用汉中基准气候站2006—2009年酸雨pH值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汉台区酸雨时间分布和强度特征以及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台区秋季、冬季和初春酸雨频率较大,春末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2006—2009年酸雨频率分别为16%、16%、20%、22%,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汉台区出现的酸雨酸性强度总体较弱;汉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日降水量为0~20mm时,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几乎未出现酸雨;酸雨对应的东北风(NE)、偏东风(ENE)、南风(S)和偏南风(SSE)最多,占总次数的60%。应对酸雨危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通过加强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从源头防治酸雨;倡导环保和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10.
青岛降水的酸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薛德强  鹿健 《山东气象》1996,16(1):12-14
根据1989年至1994年青岛气象台的酸雨监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的酸性与风向、风速、降水量、降水强度等的关系。统计发现,酸雨样本占总样本的71.5%,其酸雨量占总雨量的68%;酸雨多出现在秋、冬季,夏季较少;一日中凌晨和傍晚降水酸性较大。由于监测站和污染源区在市区的相对位置不同,故降雨酸度又受降雨时风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