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临汾地区农业缺水看人工增雨的必要性朱俊峰赵永民丁锐钦(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0引言管仲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1992年,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巴西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里,共同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  相似文献   

2.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跨世纪高等工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迎接21世纪对高等教育挑战的高度出发,讨论了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变志业“对口”为适应“的概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火星一直是人类十分关心的太阳系行星。关于火星上有无生命的争论,如果从斯奇厄波若利(Schiaparelli)发现火星上的所谓“运河网”算起,已经进行了整整一百年。但是,直到近年来由于出现了自动星际站一类的空间实验站,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才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神秘的假说阶段,而是凭借着自动星际站对火星大气进行直接的观测,甚至释放仪器组在火星上着陆,从而得到了许多极其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作为热带气候异常的一个单位年(即气候年,climatic year),提出了“季风年(monsoonyear)”概念。季风年定义为从北半球夏季季风季节开始算起的一年。本文还认为热带的这个气候年是以亚洲季风/太平洋区域的海洋/陆地/大气耦合系统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有线电视CATV正在迅速深入千家万户。有线光纤电视网将是21世纪地面的主要广形式。“信息高速公路”是将电脑、电话、电视结合在一起的通信网络。有线光纤电视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马甘 《青海气象》2005,(4):84-84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表示寒冷冬天已经来到。青海气象谚道:“夏至连两暑,冬至数九头”。“数九”,也叫“交九”,意思是每隔九天作为一个寒讯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原来计算“九九”,是由“冬至”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后来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才有“冬至”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3年“7.13”和“7.21”陇南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个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次天气过程各有其特点,它们在形成及主要影响系统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展望:白色农业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已为创建我国“白色农业”立项。启动这一庞大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将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曙光。目前,我国农业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人口剧增,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频、环境污染严重、粮食生产徘徊,以水、土...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和气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知识经济时代日趋临近。江泽民主席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我国,一场与国际同步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在此前的农业...  相似文献   

10.
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为各方面所共识,无论是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航空航海及军事应用等各方面,其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1997年6月10日20时01分,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算起,至今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发射了129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98颗(含1994年12月美国发射的NOAA-14),静止31颗(含1994年4月美国发射的GOES-8、1994年10月俄罗斯发射的GOMS和1995年5月美国发射的GOES-9)。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把极轨气象卫星送…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非荒漠化的本质和特征存在着许多看法。该文将追溯其历史,回顾荒漠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一些有关研究结果。对荒漠化的认识通常为“沙漠”的扩张,是一个总体上不可逆转的人为过程。其过程与地表反照率增强,风沙加大以及土地生产力下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6年里撒哈拉沙漠的边界和萨赫勒植被均变化不大,从植被水分有效利用率来看,“生产力”没有系统性降低,地表反照率也没有多少改变。自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根本的因素”。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繁荣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硬件的数量、规模和增量,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科技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的西部大开发、面临“入世”、面临由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气象科学提出的越来越多的新的需求、面临新疆气象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疆气象系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1对我区气象系统…  相似文献   

13.
1引言世纪之交,全球的信息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一词和比尔.盖茨的名字频繁见诸报端,经济学家预言,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上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知识爆炸正载负着全新的内涵撞击着各个经济角落。所谓“知识经济”,是“TheKnowledge-basedEconomy”的直译,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工业经济社会取代农业经济社会一样,知识经济也将取代工业经济,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一、概要日本气象厅的前身建立于1875年,称作“东京气象台”,1887年改名为“中央气象台”.进入20世纪后,在日本各县内先后成立了不少县属气象台,1939年中央气象台将全部县属气象台统一起来,形成从上而下的国家政府机关.1956年正式命名为“日本气象厅”,隶属于政府运输省一即交通部. 气象厅的工作宗旨是:“预防自然灾害,确保交通安全,促进生产繁荣等公共福  相似文献   

15.
曾财兴  曹长尧 《气象科技》2007,35(B12):65-66,94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的拓广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受其推动,数字信息的可视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前缘。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油田”等概念的提出,气象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精确地了解各种气象数据和地形实体。而对于这些复杂的数据资料,目前人们已不能满足于等线图那样的平面描述,更需要建立三维图像,用更接近实际的方式去描述它,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它,三维可视化就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实体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描绘和理解三维实体的一种重要计算机技术,它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理解和描述三维实体,并能协助快速选定感兴趣的目标,为分析、理解数据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刘川生 《山西气象》2001,(4):58-59,37
2001年5月中旬,省气象局举办了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班结合气象事业发展实际采取理论学习和河南考察的方式,使参训人员受到了一次政治理论、深化改革的教育。参加学习感想颇多,受益非浅。1实践“三个代表”继续深化改革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力较系统地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论述,联系气象部门工作实际,领悟其深刻思想内涵,真切地感到“三个代表”的提出并不是对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形式上的集中表述,而是在新的世纪我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回顾我省气象部门“九五”期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盆东21世纪初伏旱气候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佃地东部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与太阳活动影响有关,它们都具有以11年和33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盆东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I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防:1990年至2022年盛夏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其中,21世纪初(前十年)为伏旱年代;21世纪10年代为轻无伏旱年代。  相似文献   

18.
前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思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了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说:“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我们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李鹏总理在1994年3月25H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阐述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动力气象学把数值预告付诸实用是个很大的成绩,但是它用的基本方程都是100年到300年前发现的面向个体的微分型规律,动力气象学不能永远是气象理论的代名词,21世纪气象理论研究的方向应当从微分型规律转向积分型规律。最大熵原理是积分型规律的重要一员。把这些新类型的规律作为主攻方向,会对气象理论研究打开新的天地,会为数值预告和气候变化研究找到新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95,21(3):55-57
建设国家气候中心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全球气候变化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几大挑战之一,它不仅是当今世界气候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成为国际政治、外交活动的新热点。为了正视这一严峻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许多国家建立了气候中心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