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作新  秦荣茂  任泉  吕鸣  何芳 《气象科技》2013,41(5):949-954
新疆气象局依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113-2010)中霾观测等级标准,开发的“雾霾天气自动判识业务系统”软件,具备自动识别雾、霾、晴等天气现象的功能,能24 h连续在线、实时、自动显示气象监测站PM2.5、气溶胶吸收特性等表征大气洁净状况的监测值,能为气象站观测员提供一个辅助判识雾、霾等天气状况的依据,能为预报员提供一个检验雾、霾等天气状况预报质量的在线实况依据.该软件系统已经在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自治区气象台等单位试运行,且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气象观测基本上靠人工完成,费时费力,准确率不高。随着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改变过去人工观测业务模式,减少了由人工观测引起的误差,提高了地面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大大提高气象观测时间与空间的密度,增强监测、警报、预测能力,为天气预报、决策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等提供准确、及时、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0~2013年华北地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和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和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和冷暖平流输送在雾和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新疆气象测报业务质量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象测报业务质量直接影响到预报、服务和科研质量,基层气象台站的第一要务就是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监测数据。近10 a,由于全疆测报业务质量提高幅度不大,测报业务质量整体水平已处于全国下游状态。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新疆测报业务的真实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新疆台站实际的改进对策,是当前全疆各级业务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近3 a全疆测报业务质量的实际出发,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当前全疆测报业务质量状况,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区气候环境要素对霾天气影响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齐冰  刘寿东  杜荣光  毛则剑  王成刚 《气象》2012,38(10):1225-1231
利用1998—2010年杭州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环境污染物观测资料,对主要天气形势、典型气象要素以及环境污染状况下霾天气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地区高压类型天气形势对霾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在气旋和东风带天气形势下较少出现霾天气。霾天气下的大气稳定度主要表现为中性类,出现频率高达54.3%。08时逆温条件下霾出现次数要高于20时;霾出现时平均逆温强度高于非霾时,而平均逆温层厚度、平均最大逆温强度和平均最大逆温层厚度均低于非霾时。污染物PMmSO2和NO2浓度在非霾日比霾日分别下降了33.3%、20.0%和18.2%,随着霾等级的增加,不同污染物浓度也随之增加,颗粒物是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杭州待殊的地形环境对霾的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杭州霾天气的出现规律以及预警预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齐齐哈尔站探空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重点统计分析雾和霾记录天气气象要素和边界层结构特点以及霾记录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地区雾和霾的天数北部市县明显多于南部;雾和霾的天气基本都是在高空存在逆温层,而逆温层越低,雾和霾的天气越严重;霾绝大多数都发生在秋末至第二年春初,齐齐哈尔地区霾天气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风力基本小于等于4 m/s,容易出现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有:中低层暖脊、中低层冷脊和中低层槽前。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2016年11月3—5日关中地区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500hPa锋区偏北,中纬度无明显冷空气活动,850hPa暖空气控制,地面弱气压场是导致关中地区霾出现的主要天气背景;近地层为正涡度平流,而925~850hPa为负涡度平流是大范围霾持续的动力结构;霾出现前有暖干空气向关中地区输送,而逆温层持续存在,是霾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气压场稳定,风速偏小,大气混合层高度持续低于650m,致使大气水平和垂直交换能力弱,引发了此次霾天气。霾出现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明显,可为霾的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献中的霾是一种自然异常现象,对霾的认识以及霾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在历史时期霾类事件的历史记录中,通过梳理霾类事件的历史变化及其内在特征,可将霾与雾霾的关系予以比较清晰的界定:历史时期的霾是一种异常态的自然现象,雾霾仅是其中一种与天气因素相关的霾态问题。而且历史文献中雾霾事件的记录较少,见之于文献的霾类事件更多的是一种霾态问题的泛称。对霾态事件的历史关注并不在于其社会危害性,而是作为异常现象之一种并与其他灾异事件列举对比,以体现五行理论架构下的天人关系。而从雾霾的危害过程看,雾霾的古今差别重点体现在毒性机理方面,雾霾事件的历史研究对毒理科学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霾天气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建苏  孙燕  严文莲  陈曲  吴洁 《气象科学》2010,30(6):868-873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2004年1月—2008年7月逐日观测资料,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点2004年1月—2007年12月SO2、NO2、PM10的逐日实测资料,对南京市霾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霾现象多发生在中午前后,11时出现的次数最多;春秋冬季霾天气出现时次多,夏季少。(2)南京霾天气时能见度多在4~8 km范围内;静小风,风速主要在1~3 m/s,偏东风时霾天气发生较多;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3)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加剧,很可能是南京霾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向,提高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可用性,研究中对天津地区10个地面气象站1951—2014年历年2月人工观测及2014年2月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轻雾、雾、霾现象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历年2月轻雾的平均日数为10 d,雾和霾均为2 d,轻雾和霾同期出现的日数占有天气现象的7.4%,而雾和霾同期出现日数仅占0.7%;平行观测期的对比分析得到人工观测轻雾日数比自动观测多11 d,雾日数和霾日数均比自动观测少6 d,其中,轻雾和雾的判别差异集中出现在每日08:00(北京时,下同),霾则基本出现在每日08:00,14:00,17:00,20:00;通过对比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的能见度数据发现,二者相对偏差达25.1%,能见度小于15.0 km时,自动观测的能见度有60%~76%数值偏小,特别是08:00和20:00, 因此,在相对湿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能见度的判别误差是导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轻雾、雾、霾现象判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霾观测判识标准定量化对雾霾观测记录的影响,选取2006—2012年湖北省18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已记录和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雾、轻雾和霾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定量化将使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和雾观测记录略有减少,霾和轻雾观测记录将更趋合理,就湖北省而言,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应以轻雾和雾为主;通过定时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日天气现象记录,可以得到历年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霾和轻雾天数,实现对历史资料序列的订正,形成判识标准改变前后均一化的月年资料序列。判识标准定量化后,不能机械的硬套判识指标,观测员仍需熟练掌握轻雾和霾以及其他视程障碍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避免相对湿度在霾观测判识标准上下波动、轻雾处于消散过程阶段,轻雾与霾的频繁转记。  相似文献   

12.
新疆强冰雹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03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得到新疆强冰雹天气81次,其持续时间在1~2d,出现在4~8月。普查43年历史天气图,新疆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分为纬向、经向和南疆低涡3种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合成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月安徽持续性霾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2013年1月安徽霾天气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等特点。利用合肥、安庆、阜阳2009~2013年1月地面常规资料、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结合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讨论了2013年1月安徽霾天气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低风速、高湿度不能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增强的现象。大气层结稳定、接地逆温偏多、偏厚,可部分解释这次霾天气增多现象。边界层中上部输送条件的变化也不能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现象,但近地层输送条件的变化能较好地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现象,如偏东北来向的轨迹组对应着最低的能见度,且2013年1月各地最低能见度对应的轨迹组所占比例(或与次低能见度的轨迹组所占比例之和)在历年中最高。因此,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偏东北来向气团较多是2013年1月安徽各地能见度偏低、霾天气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汛期中国降水极端特征及与1998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  宋连春  钟海玲 《气象》2018,44(5):699-703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全国2341个气象观测站日和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16年中国汛期降水的极端特征,并与1998年进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2016年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共有140站汛期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有112站出现历史次极大值,比1998年分别偏多54和47站。1998年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东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2016年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而且范围更加集中。共出现6972站次暴雨,其中大暴雨1251站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44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持续时间达90 d,总体呈现“中间强、前后弱”的特征。有417站出现日降水量极端事件,其中88站突破历史纪录,创1961年以来新高;最大小时降水量共有113站突破历史极值,比1998年偏多29站。从空间分布来看,日降水量极端事件2016年主要位于华东和华北地区,1998年集中在中部地区;破纪录小时降水2016年主要在西部地区,而1998年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四会市气象局观测站1959—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四会地区灰霾天气历史情况进行总结,由于2000年以前灰霾判别标准不统一,阈值偏低造成2000年以前灰霾天数记录偏少,故选择2000—2012年13年的灰霾变化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后四会地区的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更加明显;灰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绝大多数霾天能见度在5~10 km,为轻微灰霾天气,2007年开始小于5 km的轻度或中度灰霾日数也逐渐增加;连续灰霾天气过程增多,尤其是最近3年,灰霾天气中连续灰霾日已超过1/2,灰霾天气持续时间最长达13 d;灰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较显著,较小的风速、较大的相对湿度均有利于霾天气的出现;灰霾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可记录日照长度;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粉尘等大量排放使污染物浓度增大,也可能是灰霾天气频发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四川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近50 a四川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 d,最多的站可达100.0 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 d),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 d)。四川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 %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是四川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 d/10 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是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 d/10 a。四川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 %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是四川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四川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中国气象局将地面人工观测业务调整为自动仪器观测的方式,这一改变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观测结果,特别是视程障碍类观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完善内蒙古地区霾和沙尘天气判别标准,获得准确可信的气象资料,本文选取了2001-2019年内蒙古12个站点逐三小时的气象观测资料,从时空分布特征和判别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沙尘和霾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判别标准的适用性。结合PM2.5和PM10两个空气质量指数,通过修正错误记录,将沙尘中误判的霾和无天气、霾中误判的沙尘、雾和无天气等分离出来。对比结果来看,修正前,霾和沙尘分别占总频次的95%和5%;修正后,霾、沙尘、雾和无天气分别占总频次的55%、17%、1%、27%。对比呼和浩特单站一次沙尘和一次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指数的连续变化可以看出,相对湿度与PM2.5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5以上。沙尘期,能见度与PM10负相关,PM2.5和PM10相关性较差;而霾期,能见度与PM2.5和PM10的相关性较差,PM2.5和PM10相关性达到了0.8以上,即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气象观测记录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增祥 《气象》2005,31(1):82-85
综合有关中国近代气象观测的史料文献和档案资料,对中国近代气象观测记录的存档现状及主要特点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对保护和开发利用近代历史气象资料、提供数据共享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1年江西83个常规站和南昌、赣州2个探空站的观测资料,对江西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2 a来江西霾日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秋冬季多(12月最多)春夏季少(7月最少),4 a左右和8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年代际变化主要为15 a左右的变化周期;江西霾日空间分布不均,呈现中北部多,南部及山区少的分布形势。霾与地面风速、大气逆温、海平面气压、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低风速、大气逆温、高气压、高湿度和少降雨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反之,高风速、低气压、低湿度和多降雨不利于霾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