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渭南市11县1961—2014年3—5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的气候特点和分布状况。结论表明: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3日,最早出现在4月19日(华县),最迟出现在4月28日(蒲城)。春季无透墒雨的气候概率为22.2%~40.7%,华阴最少,澄城最多,进入21世纪以后,3—5月渭南市无透墒雨的概率明显增加。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时间偏早的气候概率是20.0%~35.2%,正常出现的气候概率是5.7%~18.5%,偏晚出现的气候概率为53.7%~75.6%,总体上以偏晚为主。有透墒雨年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渭河以南四县区春季出现透墒雨的可能性最大,向西北方向依次递减,西北部的白水和澄城出现透墒雨的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渭南市各县、市、区1961—2005年45 a资料,分析渭南市秋季(8月下旬—10月中旬)降水总量和雨日分布状况、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渭南市秋季降水总量呈南多北少的分布,华县最多,为182 mm;大荔最少,为158 mm。渭南市秋季平均雨日21 d,最多33 d,出现在1964年和1983年;最少为10 d,出现在1996年。空间分布特点是各县(市、区)秋季雨日差别不大,南部平均22 d,北部平均20 d。近年秋季降水总量和雨日处于高值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渭南市11县(区)197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对渭南市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初、终日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北部最多,东南部次之,西南部最少;渭南市年平均雷暴数随年代呈减少趋势;雷暴季节变化明显,6—8月是多发时段,7月是高发期;雷暴初日一般出现在4月中、下旬,终日一般出现在9月中、下旬;一天中19—20时为雷暴的高发期。根据近10a来5—9月渭南市雷暴出现前12~24h500hPa环流形势特征,可将雷暴天气形势分为短波槽型、副高低槽型、西风槽型和西北气流型4种类型,同时总结出各类型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4.
渭南市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6—2005年30a渭南市的冰雹资料及1996—2005年5—9月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渭南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及单站物理量指标。总结出渭南市冰雹以4—9月最多,其中5—8月为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及东北部;降雹天气形势主要有西北气流型、低涡型和低槽型,以西北气流天气形势下冰雹天气发生的概率最大;降雹区的大气层结呈明显的对流不稳定,K指数及S指数对降雹天气的预报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拓气象服务领域的需要,利用渭南市各县1 961—2 0 0 3年43 a大雾资料,分析了渭南市大雾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渭南市大雾主要集中在9—1 2月,以渭河沿线和大荔最多。年际变化从2 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渭南市大雾除合阳、韩城略有下降外,其余县市都呈上升趋势,以大荔增幅最多。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莘县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莘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天,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占全年的78.6%,冬季无雷暴。月际分布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次峰出现在8月。日变化明显,一日中均可出现雷暴,以午后到凌晨最多。雷暴初日多在4月中旬初,终日多在9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衢州境内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依据浙江省县级气象台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有关规定,应用2007—2013年全市区域自动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发生时间及其落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短历时强降雨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21.2%;6月短时强降雨发生频次最多,占年发生次数24.4%;18—19时发生频次最多,占总次数的14%。短时强降雨空间分布为西多东少,全市发生短时强降雨出现次数最多的为开化苏庄镇;强度最强的为开化常山交界的林山、芙蓉等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临夏州2006—2018年4—9月自动气象站逐日小时降水量,在传统降水百分位法、Z指数法和平方根变换法3种方法中,确定了短时强降水阈值的最佳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临夏州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平方根变换法确定的临夏州短时强降水阈值为14.6 mm·h^(-1)。临夏州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中南部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减少,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出现次数为7.3次,2018年出现次数最多;7—8月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多,占短时强降水总频次的81.1%,8月达到最高峰,占总频次的55.8%;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4峰分布,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18:00—23:00,占短时强降水总频次的55.8%;小时最大降水量为55.8 mm,出现在22:00;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为1 h的占90.5%,同一时次出现1站次短时强降水的占93.3%,临夏州短时强降水多为阵发性,且空间分布多为孤立零散。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1961—2014年贵州省7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秋绵雨的总体特征和分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省年均秋绵雨次数最大值区域位于贵州省西部和中部高海拔地区一带,贵州秋绵雨次数具有自西北向东部或向南部递减的分布规律。秋绵雨次数、天数和累积降水量3个要素均存在着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不同月份其时间周期也各有差异。9—11月各月秋绵雨天数最大值区域均位于贵州省西部一带,但其分布规律不尽相同,从变化趋势来看,9—11月各月秋绵雨次数距平百分率变化的倾向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北省2006—2011年13个ADTD站的闪电定位资料,对黄冈地区的闪电频次、电流强度与极性等方面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冈地区以负闪电为主,负闪电占总闪数的97.4%,平均闪电强度为37.59 kA;正闪电仅占总数的2.6%,平均闪电强度47.36 kA。正、负闪电的发生频次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双峰值型,高峰值出现在16时与19时。季节变化呈明显单峰值特征,4—9月闪电次数占总闪数的94.6%,其中6—8月占83.6%。闪电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黄冈中部的黄州、团风、浠水及罗田南部地区,密度值普遍在80次(/25 km2.a)以上。雷电流强度值主要集中在10~60 kV之间,占总次数的89.1%。  相似文献   

11.
卢璐  杨静 《贵州气象》2009,33(3):9-12
利用贵州省1998—2007年5—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基本特点。贵州大暴雨站次年际变化呈波浪型起伏变化,与大暴雨天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共出现200站次,占总站次的83%,6月上旬-7月下旬是大暴雨发生的集中期,其中6月下旬和7月上旬最为集中,出现96站次,占总次数的40%;大暴雨的地域分布受地形的影响显著,总体分布不均,位于苗岭东西两段、大娄山和武陵山的东南坡的迎风坡是贵州省的大暴雨中心;大范围大暴雨发生较少,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上旬;以单日大暴雨为主,连续性大暴雨以2d居多。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故宫自建成594年(1420—2014年)以来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及2005—2014年故宫及周边区域内闪电定位资料,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次数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在5—9月,主要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雷击损害以直接雷击最多.故宫及周边1 km区域内的雷电主要发生在4—10月,主要分布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发生的日变化明显,主要在下午和前半夜,占全天的63.95%;雷电流强度30~40 kA的闪电占总闪电数23.26%,比例最大,总体呈正态分布.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在时间分布上整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伦贝尔市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雷暴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兴安岭山地多、平原低地次之、草原地带较少的特点;各站的雷暴年际变化较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10月,夏季6—8月的雷暴次数占80%以上,发生雷暴的峰值时段在14—17时,雷暴日数具有较强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呼伦贝尔市雷暴天气有4种基本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探测、自动站逐时雨量及ECMWF0.25°×0.25°每日4次的ERA-interim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10—2018年6—8月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及其环流配置特征。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沿山海拔1000~2000 m区域,尤其昌吉州频次最多;雨强R≥10 mm/h出现频次2015年最多,而R≥20 mm/h出现频次相较前者骤减,2016年出现最多,均在2014年最少,且6月出现最多;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明显,16时—次日03时发生频次最多,占总次数的73.8%。天山北坡短时强降水过程以局地分散性居多,占总过程的65.1%;影响系统主要分为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中亚低槽、中亚低涡、西北气流等4类,其中,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中亚低槽两者占总过程的73.2%。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3年惠州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闪电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年平均闪电次数在30万次左右,以负闪为主,占总闪90.4%,正闪平均雷电流为24.8 kA,负闪平均雷电流为27.2 kA,总平均雷电电流为26.9 kA。汛期(4—9月)内闪电发生次数占总次数97.7%,是闪电发生的主要时间;午后到傍晚(12:00—20:00)占所有时次总量69%。负闪平均雷电流最高值为33.6 kA,出现在02:00;正闪为27.9 kA,出现在06:00;总闪、正闪、负闪平均雷击电流在00:00—07:00处于大值区。90%的闪电雷电流低于49.8 kA;惠州雷击大地密度分布总体呈现西多东少,在龙门西南部山区、博罗西部以及中部山区、城区东部山区、惠东西北部以及仲恺区、惠阳区明显偏多,平均雷电流在博罗西部、仲恺区、大亚湾区以及惠东山区也偏高。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红 《贵州气象》2009,(Z1):62-64
利用1991—2006年贵州省森林火灾报表,分析了贵州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火源统计,以及气象条件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具有较大的年际差异,火灾最多年发生次数是最少年的9倍多,总体呈现增多的趋势;贵州有94.3%的森林火灾出现在12—次年5月,其中主要集中在冬末到初春(2—4月);从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及黔东南两自治州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因的火灾比例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125个气象站30 a(1981~2010年)的5~10月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对云南省雨季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雨季连阴雨次数自东北向西南呈阶梯增加趋势,丽江—洱源—景东—元江—个旧—马关一线以东是少连阴雨区,以西为多连阴雨区;"西线",怒江—西双版纳连阴雨次数较多,自北向南呈减少趋势。"东线",昭通—昆明连阴雨次数相对较少;近30 a连阴雨次数呈减少趋势,1980年代连阴雨次数最多,2000年代最少,且重度连阴雨偏少明显;7月连阴雨次数占雨季总次数比例最大,为24.4%,10月占比最小,为8.2%。6月是重度连阴雨高发期;云南区域连阴雨过程以一般性及重度连阴雨为主,3个等级的连阴雨均是自西南向东北减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2021年福州市地面最大风资料,结合统计和图示法,分析逐时最大风速及对应风向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地面逐时最大风速年均值呈减小趋势,静风次数明显增多。月均值呈双峰型,5月最小,10月最大;日变化为单峰型。分风向均值最大为NNE,最小为W。年概率最大风向是NE,最小是W。6—7月主导风向为S,其余月份主导风向为NE。空间分布地域性和季节性明显,高海拔区和沿海南部是风速均值大值分布区,有明显年份突增,且多在中午到傍晚出现。西南地区和罗源湾附近静风占比较高,闽江流域是SW-NW高发区。1月和10—12月风向较一致,2—6月和9月风向较散乱。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宝鸡市1971—2010年冬季(11—2月)11个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近40a来宝鸡冬季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为今后大雾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宝鸡市冬季大雾空间分布具有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特点;冬季大雾站次数量年代际变化呈现出多—少—多的趋势变化,目前为逐渐增多的趋势;年变化较大,以3.3次/10a速度减少;11月大雾出现次数最多,12月次之,2月最少;大雾常常是川道或塬区成片出现,但区域性大雾占的比率较小。  相似文献   

20.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 (北涡) 和35°~47.5°N (南涡),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 d占56%,4~5 d占27.5%,5 d以上占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并影响新疆不同区域的天气。中亚低涡可造成新疆出现低温大风天气 (干涡) 和强降水天气 (湿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