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能见度激光雷达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所获得的能见度变化趋势一致,数据结果合理,可为琼州海峡大雾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助力2019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航运通畅。能见度激光雷达与卫星云图进行互补观测,可取得更好的监测大雾动态效果,为海上交通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用累积百分率分析法、 Ridit分析法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河北省11个城市1960~2002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河北省11个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现自北向南其值由高到低的势态; 43年来由于空气污染, 11个城市的大气能见度均显著下降, 夏季能见度下降的幅度最大.1979~1981年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转折期, 在此期间11个城市的能见度迅速降低、 "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很快下降.1998~2002年, 石家庄、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的大气能见度出现上升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1955-2005年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浩  石春娥  谢伟  邱明燕 《气象科学》2008,28(5):515-520
利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气象站1980-2005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用Ridit、累积百分率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5个代表性城市1955-2005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南北方向,淮北和江南两头高,沿江到沿淮中间低;东西方向,西高东低,安庆、铜陵经合肥到蚌埠为一低值带;各城市的大气能见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的幅度最大.1980s末-1990s初开始,5个城市大气能见度均呈下降趋势,"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明显下降,近几年来下降趋势有些缓解,个别城市大气能见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低能见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冰晶雾"天气成因,利用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对4个代表站的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一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上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牧区能见度优于农区;(2)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气温和风速以正相关为主;(3)大气低能见度出现的集中时段是冬季,伴随最多的天气现象为结冰、积雪和霜;(4)2 m温度低于零下36℃,对于浓雾的产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秋颖  杨薇  冯箫  张涛 《气象科技》2023,51(1):115-123
利用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China’s first generation global atmospheric/land surface reanalysis product,简称CRA),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能见度格点数据、葵花8号卫星资料,分析了2021年1月21—26日琼州海峡一次持续性海雾过程的发展演变、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特征,同时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雾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1—22日为低层冷空气扩散形成的锋面雾;23—26日为冷高后部偏东气流型平流雾过程,其中23日23:00至24日14:00大雾发展最强盛,连续12个时次出现特强浓雾,最小能见度达25 m。(2)锋面雾阶段,偏北风影响,风速为1~3 m/s;平流雾阶段,偏东风影响,风速为4~6 m/s。(3)锋面雾阶段,水汽辐合中心位于琼州海峡南岸至海南岛东北部陆地,大雾在陆地开始发展。平流雾阶段,水汽辐合中心位于琼州海峡北岸至海南岛东部海面一带,大雾自海上发展。(4)锋面雾阶段,逆温层在950 hPa左右高度发展,为下冷上暖的平流配置;平流雾阶段,950 hPa以下均为暖平...  相似文献   

6.
王慧  林建  马占山  刘达  吴晓京 《大气科学》2022,46(5):1267-1280
2018年2月春节期间琼州海峡发生持续性大雾天气,造成大量船舶停航。本文结合葵花8号卫星反演海雾产品、琼州海峡沿岸站点能见度观测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提供的FNL(Final Analysis)客观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18~20日的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进一步利用CMA-MESO(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从边界层方案、模式垂直分层以及海雾能见度算法三个方面进行敏感性试验,以找出模拟效果更好的模式设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期间华南近海海温较常年平均偏低,受地面冷高压南下补充的弱冷空气影响,偏东暖湿气流流经冷海面并快速凝结。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显示,采用YSU(Yonsei University)边界层方案、边界层垂直层次加密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预报系统实验室(FSL/NOAA)的海雾诊断方案(简称FSL)对改进能见度预报效果显著:YSU边界层方案比MRF(Medium Range Forecast Model)边界层方案对该次大雾过程的分布范围和最低能见度出现的时间模拟效果更优;模式低层分层加密可更好体现出低能见度的演变过程;通过能见度算法与实况对比,基于模式预报性能较好的湿度和温度预报而来的FSL算法,其能见度预报与站点实况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累积百分率法、Ridit中值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法以及平均能见度年际和季节变化法,对1980—2005年南京大气能见度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1980—1984年能见度呈上升趋势,1985年以后则在波动中呈明显下降趋势。26 a中,日均大气能见度最小值为0.55 km,最大值为29.25 km,平均值为8.59 km。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一日之中,14时最好,08时最差;一年之中,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最高。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温度和气压的相关性相对较小。PM10是影响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对能见度与PM10平均质量浓度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二者呈负相关,复相关系数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由统计预报方程可知,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协同作用对能见度的影响在春季、秋季、冬季较为明显,夏季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王京丽  刘旭林 《气象学报》2006,64(2):221-228
北京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通过消光作用使大气能见度下降的气溶胶细粒子的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合作于2001年春季(3月)、夏季(6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大气细粒子与气象能见度的同步综合观测,旨在探求细粒子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监测结果表明,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呈乘幂关系;夏季除高相对湿度外,呈指数关系;秋季呈对数关系;冬季呈指数关系。为了便于比较,将两者间的关系全部用指数关系表示。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无疑细粒子污染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已成为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天津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10及PM2.5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大气气溶胶及空气中水汽与大气能见度下降的关系,利用2009年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大气能见度资料和同期观测的相对湿度、PM10及PM2.5资料,对三者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线性相关系数最高,PM2.5次之;大气能见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相对湿度低于60 %时,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非线性相关性较好,与PM10次之,与PM10与PM2.5差值的相关性最差。相对湿度高于60 %时,大气能见度与PM10的非线性相关性较好,与PM10-PM2.5差值的相关性次之。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非线性相关系数高于线性相关系数。利用相对湿度、PM10及PM2.5数据计算得到了具有季节变化的非线性大气能见度拟合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能较好地模拟天津地区的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视野数字图像的能见度估算方法是将全视野图像大气透射率与大气能见度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建立联系,得到估算模型进行能见度估算。首先通过历史全视野图像和对应时刻的大气能见度建立样本数据集,再利用暗原色先验理论获取全视野图像大气透射率,通过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离散样本数据集中大气透射率与对应时刻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即全视野图像能见度估算模型,最终将所需估算时刻的数字图像输入估算模型进行能见度估算,得到大气能见度数值。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全视野数字图像能见度估算模型在环境光照均匀时大气能见度估算值与能见度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前向散射仪的补充观测方法,弥补其采样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1—2012年盖州市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气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盖州地区大气能见度月和日的变化特征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盖州市大气高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3月和10月,低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6—8月;夏季能见度最低,14时能见度最大,20时能见度比08时略小。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大,与风速和气温相关性次之,与气压相关性最差;当相对湿度80.0%时,能见度最低值为10.4±3.2km,大气能见度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1和-0.52;其中较高的气温、较大的相对湿度、较小的风速及较低的气压是盖州地区低能见度(10km)事件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1963~2004年和田市各级别大气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大气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近20a来和田市大气环境质量趋于好转,造成能见度恶化的重要原因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的增多,因此大气能见度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天津低能见度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子颖  刘爱霞  韩素芹  姚青  王佳 《气象》2014,40(1):114-118
本文通过对天津气象站历史能见度资料和边界层观测站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溶胶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获取天津低能见度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天津地区大气水平能见度。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低能见度事件主要发生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在获取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相对湿度的基础上可较好地推算大气水平能见度,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和拟合公式,可以有效的进行能见度等级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德州大气能见度与水汽和气溶胶的关系,利用2013年逐小时能见度、相对湿度、PM2.5和PM10浓度资料,对三者与能见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线性相关最好,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次之;随着相对湿度、PM2.5和PM10浓度的增加,能见度明显降低。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2.5和PM10浓度非线性相关系数明显高于线性相关系数。利用PM2.5和PM10浓度和相对湿度数据计算得到了非线性大气能见度拟合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能较好地模拟德州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15.
大气能见度是最重要的气象学指标之一,其准确观测对气象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观测中经常存在器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明显的现象,用对比观测期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大气能见度仪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还是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性。大气无雾、污染环境下,人工观测存在主观差异,能见度观测值偏大,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自动观测结果稳定,观测数据接近大气能见度的真实值。在局部雾带、大气受污染环境下,人工观测能见度平均误差低于自动观测数据平均误差。在大气受污染环境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自动观测的能见度偏小。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自身的清洁度等因素对观测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北京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淑英  孟燕军等 《气象科技》2002,30(5):306-310320
从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日变化、逐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能见度与对应气象要素平均值的依赖关系等不同角度,统计分析了北京首都机场和八达岭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进行了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相关性普查。结果表明,北京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与风速和气压呈正相关,高湿和小风是出现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北京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演变特征及其物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利娜  张朝林  王必正 《大气科学》2008,32(6):1229-1240
根据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专业气象自动监测站网所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 对大气能见度演变特征以及相应的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 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月变化特征。就日变化而言, 能见度以14时最大, 但最低值出现时段却不一定。对于季节变化, 全年以夏季大气能见度状况最好。 (2) 无论是季节变化还是日变化, 高速公路上的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都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对21个月中能见度最低月资料的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与湿度间呈明显的乘幂分布关系, 其与气温呈U型相关。但在月平均能见度最大月, 能见度则与湿度呈指数关系。 (3) 从物理上来看, 大气能见度与湿度的关系, 主要是通过水汽分子的Rayleigh散射和雾的Mie散射两个方面来表现; 风速则是由于压力阻力卷起大气气溶胶来影响大气能见度的; 而0℃附近温度影响大气能见度则主要是通过Bergeron三相过程。 (4) 200 m以下的低能见度基本上是湿度在100%的情况下发生的, 即都是大雾天气影响的直接结果, 但对200 m以上的低能见度则不同, 200~1000 m其间有一半是雾, 而1~4 km的能见度中不到三分之一是雾, 主要是由灰霾、 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  相似文献   

18.
对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锡林浩特地区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能见度10km)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大气能见度微观影响因子。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主要污染物是PM10,气溶胶散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微观因子(对能见度衰减贡献比例为75.19%),水汽对大气能见度影响非常明显(对能见度衰减贡献比例为21.55%)。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龙凤山大气本底站2007年能见度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这一地区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龙凤山大气能见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能见度最高;一日之中,早晨最低,午后最高。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苏维瀚  张秋彭  沈济 《大气科学》1986,10(2):138-144
1981年秋冬两季在北京地区十一个监测点进行了两次大气污染状况测量,每次各约十天,取得了SO_4~-、总颗粒物、SO_2、0.3—10微米颗粒物密度、大气能见度等数据.讨论了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指出北京地区在10年内(1970—1979)平均大气能见度降低6—10公里,在采暖期低于4公里的能见度出现几率增加了10倍.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根、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和<10微米颗粒物密度的增加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其中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为突出,而且在大气中硫酸盐与水汽作用发生潮解,其协同效应更为显著. 本文指出,燃煤量增加、大气污染严重和气象条件等可能是1977年12月连续发生三天大气能见度严重降低的原因.在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建议改善能源结构、改用型煤、制订污染物的控制指标、最高指标和警报指标,以保持较好的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