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雷达回波拼图报警系统的说明,简单分析了VB调用Grads的一些技巧。雷达回波拼图的报警系统是利用VB调用Fortran和Grads来实现雷达回波拼图资料的绘图显示和报警,并开发成Windows应用程序。从而为广大基层台站调用Grads绘图软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志敏  王慕维  郭玲 《气象》1986,12(10):23-27
本文介绍了拼图网格的设计、雷达观测报码的编制方法以及雷达回波拼图的计算机处理等。指出应用这种拼图技术制作雷达回波综合图,可充分地利用713型雷达定量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是气象、航空、水利等部门警戒和预报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顾秋瑾  程涛 《气象》1987,13(9):45-47
1986年汛期,华北地区实现了雷达回波人工数字化拼图。人工数字化拼图比手工拼图准确、迅速,每天01—09时(世界时)有四张雷达拼图(01时15分,05时15分,07时15时、09时15分),前三张由二级传真向区内各省、市、区广播。图上由数字表示回波范围,并有回波类型,强中心强度、性质、顶高,回波整体及单体的移向、移速,特别是713雷达还有回波强度的分层显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雷暴大风天气的演变和雷达拼图回波特征,使用天气形势、卫星云图、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对2020年7月11日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采用统计分析、天气分析和回波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共造成江西国家站9站雷暴大风、1站西南大风,区域站63站雷暴大风。天气影响系统表现为高层反气旋环流、中层处副高边缘、低层西南急流、低涡、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云团MCS的移动与合并、加强,云顶亮温达-60~-80℃。雷达拼图回波上表现为副高边缘局地热雷雨发展、合并成为回波短带、"弓"状回波带,雷暴大风就发生在回波短带凸出部位前沿;回波短带组合反射率CR达55~60 dBz,垂直液态水含量VIL达25~30 kg/m~2,回波顶高ET达14~15 km;风暴跟踪信息STI有助于预报员识别和判断回波系统的移动,从而发布更为精准的预报预警信息。这些为副热带高压边缘雷暴大风的有效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俄  帅军  季锦忠  吉志勇  吴光福 《气象》1991,17(9):36-39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天气雷达回波人工数字化拼图、层状云回波Z-I关系式和雨强分布图以及计算机处理等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可将全省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回波信息快速集中,经微机处理后,输出具有一定定量测量降水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实况资料和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雷电资料和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图中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回波图像、回波廓线等分析方法,对2020年7月11日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控制或边缘上,江西上空100 hPa是东北风,500 hPa是西南风,高空呈现逆时针环流,T-lnP图上层结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面积较大,对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利;由于上下两层的风向不同,使得雷暴回波系统的移动与回波系统的云砧伸展方向不一致,从而加剧了对流上升运动,使得雷暴回波系统发展、加强、维持。2)回波产生初期是局地对流单体回波,通过不断新生单体和单体合并等方式,形成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这种合并形成的回波短带发展旺盛时,会产生多站雷暴大风天气。3)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是产生雷暴大风的主要回波特征,虽然回波强度只有55 dBZ,但移动速度较快(60~70 km/h),造成地面大风。江西WebGIS雷达拼图上叠加多部雷达风暴跟踪信息STI (Storm Tracking Information),可以明确风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根据STI密集区判断,增加了STI的可用性。4)“前伸”或“延伸”回波反映了回波系统上方的高空风走向和积雨云的云砧飘离方向。“延伸”回波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副高边缘雷暴回波系统的强弱程度。为改进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的预警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气雷达回波区域拼图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天气雷达存在型号繁多、开机时间不定等问题,提出天气雷达回波图像功率、时间、空间的归一处理方法,将不同雷达的回波图像归一化,为拼图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利用重叠区域回波技术构成组网雷达回波图像,采用球面投影技术,得到较为理想的天气雷达区域回波图。  相似文献   

8.
影响浙江地区降水估测几个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杰  刘黎平  勾亚彬 《气象》2014,40(5):589-597
如何从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拼图数据中提取用于降水估测的回波强度是提高雷达降水估测的关键,为了分析利用三维拼图数据提取出的混合扫描回波强度的质量以及对降水估测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省雷达和全国自动站数据,通过研究回波强度与地面雨量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基于雷达三维拼图的降水估测精度的几个要素。通过累积整个过程雷达回波强度估测的雨量和自动站采集雨量得到浙江及周边地区的比率分布,找到了两者关系的异常区:区域性回波强度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性回波强度的低估区;区域性回波强度随地形变化的区域;区域性回波强度估测较为合理的区域;随纬度增加回波强度逐渐高估的区域。通过分析发现:0℃层亮带、残余的地物回波、异常的回波强度垂直廓线、自动站的数据质量等是造成回波强度与地面雨量关系异常的原因。最后,利用部分自动站对雷达估测的降水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自动站订正能一定程度缓解上述区域高估或低估程度。  相似文献   

9.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雷达三维组网产品显示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三维面重建算法和体重建算法引入气象雷达回波图像的分析中,同时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一代3D组网拼图产品相结合,对2007年9号台风"圣帕"进行了三维显示。结果表明:对于单部雷达体扫产品,三维组网拼图产品能全面地掌握更大范围内雷达回波的演变过程;相对于单一的二维平面的分析显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构建回波的空间分布状况,尤其是回波的空间结构上有更大的优势,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雷达三维组网拼图产品为雷达回波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使用常规MICAPS天气图、卫星、雷达拼图和PUP产品等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武宁和2021年3月30日南昌大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空气南下,500 hPa干区与850 h Pa湿区形成“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地面温度锋区、3 h变压区和气流辐合区对江西大冰雹天气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2)云图上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黑体亮温TBB达-71~-58℃,MCS在雷达拼图上对应是超级单体回波。(3)“3·21”发生在飑线回波带超级单体上;“3·30”发生在孤立超级单体上;组合反射率CR≥60 dBZ、有回波核;强回波面积≥800 km2;强回波梯度≤8 km;有“云砧”形成的前伸弱回波。(4)回波顶高ET≥18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60 kg/m2,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强回波顶高≥10 km,径向速度垂直剖面(VCS)表现为负速度,中间包裹正速度,形成“前辐散后辐合”的速度场和明显中气旋结构。(5)雷达拼图风暴跟踪信息STI产品能较好地指示超级单体回波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回波强度与强回波面积之间关系对识别...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结合常规资料、野外考察等手段,采用数字化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进行了贵溪市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分布和森林植被等环境资源遥感解译。在通用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GPS采样数据参与到各类资源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和分类中,并留出样本做精度检验,提高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的客观性和效率。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气候考察资料和贵溪所处武夷山区17年的垂直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12种气候要素和资源随海拔高度变化模型。应用1:25万数字化地理数据,经三角网插值,生成20 m网格精度的数字高程图(DEM),通过地学模型,将气候要素(资源)计算到同样的网格点上。最后,应用GIS中栅格图层的空间分析方法,将环境资源遥感解译结果、气候资源、区划指标等计算到20 m分辨率的网格点上,应用逻辑算子进行气候分区判断,得到了优质双季晚稻适宜播种期等7种作物的综合区划,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谦 《气象科技》2004,32(4):233-236
利用DEM高程资料实现遥感影像的三维显示可大大提高遥感监测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商用软件成本高操作繁琐普及困难。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和Delphi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有关DEM数据的裁剪与拼接、图像配准、地表模拟、透视变换、消隐处理、光照和阴影效果以及颜色变换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遥感卫星资料中云和雪的光谱特征的分析,提出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 OD IS)红外、可见光谱段数据进行云、雪检测和分离的方法;并提供监测实例来说明利用M OD IS数据可进行积雪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用高程数据建立电子沙盘表面模型,并对高程数据、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在三维场景中建立了渲染过的浙江省电子沙盘模型;以Microsoft.NET为开发平台,基于ArcGIS Engine构建了浙江省电子沙盘显示平台,实现电子沙盘的集成显示、基本地图操作、自动站叠加显示、属性查询、MICAPs第4类网格资料...  相似文献   

15.
雷暴天气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上的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通过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雷暴天气的形成过程通常在多普勒雷达图上往往反映为一个双层干区的迅速破坏和基本消失的过程。并且雷暴天气结束后,如果双层干区再次重新建立、破坏和消失.那么意味着再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发生。依据上述分析通过简单统计归纳得到的合肥雷暴临近预报指标的预报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选取1个暴雨实例,利用统计方法对同期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资料进行温、湿度反演,通过像素点灰度筛选、灰度反演值订正方法对反演场实施质量控制,并将温、湿度反演场与温、湿度常规分析场实行变分同化。最后为研究反演资料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设计3种引人反演资料的方案与MM5常规方案进行比较,并用TS评分客观评价了上述方案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西8种强对流天气形势与云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许爱华  马中元  叶小峰 《气象》2011,37(10):1185-1195
利用1999—2009年红外云图、常规天气图、雷电和地面危险报等资料,针对江西62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在分析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基础上,提炼了引发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云带(团)发生发展的典型云型特征。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强对流云型、斜压扰动云系尾部强对流云型、地面倒槽中MCS、东风波(热带低压倒槽)、冷锋前强对流云带、冷锋前部的MCC、高空低槽后强对流云型、热带气旋及其外围飑线云带云型,这8种云型特征是构成江西强对流天气的典型云型。8种云型特征和低槽、切变、冷空气、东风波及热带气旋,高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影响系统的强弱、相对位置有密切关系。斜压扰动云系尾部强对流云型、冷锋前强对流云带、冷锋前部的MCC常常和低层较强空气活动有关,当500 hPa低槽经向度大,低层槽前暖平流显著时易出现斜压扰动云,其尾部出现强对流天气;β中尺度的对流云团易在锋前异常暖中心和不稳定中心合并发展成MCC。而高空低槽后部、副热带高压边缘、东风波这三型则和中高层干冷空气及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较大,高空负变温或水汽云图的"暗区"移近低层辐合系统时,MCS发展。当高空出现辐散气流和辐散状卷云时,地面倒槽中的辐合线附近MCS强烈发展。热带气旋及其外围飑线云型则与台风的活动密切相关。斜压扰动云系尾部强对流云型预报指示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张连云  冯桂利 《气象》1997,23(5):3-7
根据27架次粒子测量系统的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影响山东春,秋季降水云系的微特征,计算了探测层以上云中积分含水量,并依据综合分析结果对山东春,秋季降水性层状云的人工引晶剂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艳萍 《广西气象》2005,26(4):35-37
介绍基于GIS技术,以基础地理环境为基础构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平台,对炮点定位数据、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气象观测资料等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及叠加等处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决策提供依据;利用GPS技术对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的飞机进行监控,及时了解作业情况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基于G IS技术,以基础地理环境为基础构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平台,对炮点定位数据、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气象观测资料等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及叠加等处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决策提供依据;利用GPS技术对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的飞机进行监控,及时了解作业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