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分析了1998年夏半年乌鲁木齐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对降水过程类型和天气系统类型进行了总结,为夏半年乌鲁木齐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环青海湖地区8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和大气环流特征,为准确理解水资源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结果表明:近60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项指标(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夏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夏半年1日最大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呈上升趋势,尤其2005年以来各项极端降水指标上升趋势特别明显。21世纪初期是环青海湖地区的降水突变期,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多项指标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突变。通过对极端降水指标与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南极涛动指数(AAO)、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与极端降水指标显著正相关。在2006年前后南极涛动指数(AAO)和西太平洋副高指数(WPSH)发生比较明显的转折性变化,最终导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各项指标在2006前后出现比较明显的突变。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均存在6年的短周期和16年左右的长周期。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和半年极端降水日数的均表现为西部较东部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1954—1990年的气候特征及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1954-1990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广东省冬,夏半年和全年3个时距5个不同区域的温度和降水分级指数,讨论了广东省近40年来的一些基本气候特征和全省气候异常的变化规律。提出:广东各区的气候特别是降水方面有明显差异;全省平均冬装卸温度的分级指数,夏半年降水的分级指数分别有明显的7年和11年的周期;全年的温度和降水的分级指数分别有7,13,11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谭友帮  谢利娟 《四川气象》1996,16(3):38-40,28
利用1960-1993年内江市各测站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江市近34年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以-23.86mm/10年的倾向率减少,减少最快在我市西部,东部略有增加,并且指出,近30多年来,内江市的区域平均降水量冬,春两季正在增加,而夏,秋两季却在减少,冬半年与夏半年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短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气象站夏半年(5~9月)逐时降水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吉林省不同地区的降水气候概率和条件气候概率以及短历时强降水(≥10mm·h-1和30mm·h-1)的时空分布特征,这些工作为不同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条件下的吉林省各地区的甚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降水与环流特征量及ELnin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滑动相关普查方法,对山西30个代表站点的夏半年(6-11月)降水与前期74个环流特征量及北太平海海温月平均资料作逐点逐月普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年7-10月的南方涛动指数及赤道东太平洋(ELnino区)海温与我省夏半年降水分别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它们的出现对山西夏半年降水影响是非常强的,同时还发现前期多个环流指数如太阳黑子、西太平洋副高与我省夏半年降水也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2019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指数(EFI)资料和新疆9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数据,研究了新疆夏半年(4—9月)极端降水阈值及分布情况,运用TS评分,综合分析降水EFI产品在新疆夏半年极端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夏半年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量和极端...  相似文献   

8.
利用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了我国夏半年各月降水距平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互关系,指出:(1)平均意义上,秋冬季海温与我国春末至盛夏各月降水存在显著相互关系;(2)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次年4-5月江南东部和7月高原东侧,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3)盛夏至冬季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前一年6月黄淮地区及7月长江流域降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博州不同气候区的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博州4个气象站1960~2004年45a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博州3个气候区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区夏半年降水量的变化可近似反映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山区年降水量与夏半年降水量的增长均具有持续性:除上世纪80~90年代3个气候区的年降水量及夏半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同步外,其它时段均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何立富 《气象》1997,23(5):51-54
利用西半球1980-1990年常规天气图资料及纽约逐日降水资料,将冬半年北美温带气旋分为3类,分析了它们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及其对纽约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温带气旋冬半年平均频数51个,年际变化不大,月际分布最多月为12个,最少月只有5个;不同类型气旋的时间分布及对纽约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对南海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夏季风爆发前的1月份或是夏季风盛行的7月份,强弱夏季风年的平均经圈环流和平均纬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在强夏季风年,1月份的哈特莱环流、7月份的瓦克环流和季风经圈环流都比弱夏季风年同期的明显。强夏季风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弱夏季风年明显偏弱。利用OLR资料分析强夏季风年(1981年)和弱夏季风年(1983)4~9月份赤道东印度洋和南海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发现在南海强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少而强度偏强,在弱夏季风年,季节内振荡的次数偏多而强度偏弱。相比之下,在南海强夏季风年,赤道东印度洋的季节内振荡比南海的更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贵州夏季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 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存在15 a和准10 a的周期振荡;暴雨日数和暴雨量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全省呈偏多(少)的一致型同位相分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 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存在15 a和准10 a的周期振荡;暴雨日数和暴雨量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全省呈偏多(少)的一致型同位相分布。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与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9年与2003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和同期大气环流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夏季气温变化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这一特征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紧密相关,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异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许是缘于气候年代际变化。2003年夏季中高纬环流形势呈两槽两脊的配置,与近十几年气候态分布刚好相反,因而从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来看,2003年为预示年代际气候转型的征兆。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近58 a来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夏季气温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增暖的趋势。对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由冷位相转为暖位相后,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同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相关减弱、与黑潮区海温相关增强,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前期各季太平洋海温相关分布差异很大,海温关键区及相关强度都有所改变,这种相关关系的转变可能是造成近几年来利用太平洋海温预测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The indirect radiative and climatic effects of sulfate and organic carbon aerosols over East Asi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 System (RIEMS) with an empirical aerosol-cloud parameterization.The first in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was negative and ranged from-9-0 W m-2 in the domain.The maximum cooling,up to-9 W m-2,occurred in the Chongqing District in winter,whereas the cooling areas were larger during summer than in winter.Organic carbon (OC) aerosols were more abundant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whereas the sulfate concentration during summer was much higher than during winter.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and OC were comparable in winter,and sulfat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determining in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in summer,whereas in winter,both sulfate and OC were important.The regional mean indirect radiative forcings were-0.73 W m-2 and-0.41 W m-2 in summer and winter,respectively.The surface cooling caused by indirect effects was more obvious in winter than that in summer.The ground temperature decreased by ~1.2 K in most areas of eastern China in winter,whereas in summer,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1.5 K) in some regions,such as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but increased (~0.9 K) in the areas between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s.In winter,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by 0-6 mm in most areas of eastern China,but in summer,alternating bands of increasing (up to 80 mm) and decreasing (~-80 mm) precipitation appeared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鞍山市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4年计54 a鞍山市逐年春夏季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小波分析方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鞍山市半个世纪以来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鞍山市春季降水线性变化趋势为增加趋势,其线性变率为2 mm/10 a,夏季降水线性变化趋势为减少趋势,其线性变率为5 mm/10 a,并且从80年代开始春夏季降水的不稳定性开始增强。春季降水存在着4~6 a和16~18 a的主要变化周期,夏季降水有18~20 a和6~8 a的主要变化周期,各周期变化在不同时期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during 1948-2010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of the summer Somali and Australia cross-equatorial flows(CEF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ere explored in this study.The strongest southerly and northerly CEFs exist at 925 hPa and 150 hPa level,respectively.The low-level Somali(LLS) CEFs were significantly connected with the rainfall in most regions of India(especially the monsoon regions),except in a small area in southwest India.In comparison to the climatology,the lowlevel Australia(LLA) CEFs exhibited stronger variations at interannual time scale and are more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than to the LLS CEFs.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omalies related to stronger LLA CEFs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water vapor content and less rainfall i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and with more water vapor and more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east of Australia related to summer LLA CEFs emerge in spring and persist into summer,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fall in East Asia.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LA CEFs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may be partly due to its linkage with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In addition,both the LLA and LLS CEFs exhibited interdecadal shifts in the late 1970s and the late 1990s,consistent with the phase shifts of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58~2002年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160个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用6~8月600hPa(27.5~30°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西风分量距平与(35~37.5°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东风分量距平差定义了高原夏季风指数(PM I)。该指数计算简单,意义清楚,代表性好。(2)1958~2002年高原夏季风整体呈增强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是高原夏季风的强盛期,之后是高原夏季风弱期,在80年代以后又转为季风强期。(3)高原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相关很好。将该指数与之前汤懋苍定义的指数进行性能综合比较后,发现该指数对川渝地区的夏季降水及气温有更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02个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的一致性,也存在东、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近50a来,内蒙古地区夏季降水有减少趋势,并存在68年周期变化;对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月到当年8月全球逐月海温求相关,选取影响内蒙古夏季(6—8月)降水的海温关键区(268年周期变化;对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前一年1月到当年8月全球逐月海温求相关,选取影响内蒙古夏季(6—8月)降水的海温关键区(2642°S,9342°S,93140°W)及相应的关键时段(当年1—5月)进行分析,内蒙古夏季降水与关键区海温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关键区海温的异常可预示内蒙古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