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该文选用泰农18(中大穗)、济麦22(多穗)两个冬小麦品种,在2011年9月26日—10月20日采取5个不同播期,3个不同播量进行田间播期播量试验,以期筛选出本地区不同品种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播期、适宜播量。为充分利用临邑县气候资源和制定合理的小麦播期播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候资源利用率、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风险变化,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适宜品种、适宜播期,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结论有:(1)湖北省一季籼改粳能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2)籼改粳后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低温冷害风险降低;(3)在中稻供试品种中,甬优1540(籼粳杂交)是籼改粳最适宜的品种,热粳优35、中稻1号在各生态区适应性均不如甬优系列;(4)北部地区一季粳稻播期应安排在4月下旬,南部地区播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能保证80%的年份抽穗一开花避开高温热害高风险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播期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氮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Ⅰ期为两优培九和6两优9386最适宜播期,Ⅱ期为Ⅱ优084最适宜播期.播期对水稻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影响,尤其是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6两优9386的每穗粒数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南方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播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桂西早玉米产量在不同年份和同年的不同播种期中差异甚大。气象因素是造成产量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体现在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单位面积株数、双穗率、空秆率、每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因素。由于试验地株数基本相同,双穗率小,本文只分析单产、空秆率穗粒重(表示穗粒数和粒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本文采用百色地区气象局农业气象试验站于一九八○~一九八四年早玉米(墨白一号)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本局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播期于元月二十日到三月中旬,隔十五天播一期,五年共二十二期。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5.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 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 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浚单20夏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浚单20玉米新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浚单20各个阶段生长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首先对各播期发育阶段持续日数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日数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其次,分析了作物各发育期持续日数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夏玉米生长,日照减少可加快夏玉米生育进程,不同生育阶段降水量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同,其中抽雄-乳熟期降水量增加能缩短发育日数.然后,对比分析了播期对浚单20干物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穗长有缩短趋势,单株籽粒重、百粒重、籽粒与茎秆比也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播期一平均实产达864.12g/m2,比播期二高74.56 g/m2,比播期三高128.33g/m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浚单20适时早播,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早地小麦(简称地麦)在我省比例较大,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地麦一直是在秋季播种,由于受冬春干旱和霜冻灾害的影响,往往造成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把地麦秋播改为夏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一项突破。从多点试验情况来看,平均亩产200斤,最高达到了400斤。我站试验结果是有效穗25万,千粒重35—41克,穗粒数16—  相似文献   

8.
雁伍 《气象》1978,4(7):29-31
在引种改制中,必须注意水稻的安全齐穗期,根据安全齐穗期,计算出适宜水稻生育的热量条件,选择适当的品种、茬口和合理的播栽日期,才有可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否则,在温度持续偏低和秋季低温早来的年份,矛盾常在后季  相似文献   

9.
弄清小麦冬前幼穗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对播期的确定,品种的宜地布局以及如何培育冬前壮苗有着重要作用,对指导生产亦有一定的意义。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对冬小麦越冬前幼穗发育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2010年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是:底墒水充足,各生育阶段降水分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分(蘖)一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晚播小麦分集成穗.春季低温冷害对小麦小花分化有一定影响,但幼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湖南双季晚稻分蘖-幼穗分化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晚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在分蘖-幼穗分化期进行干旱胁迫试验,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开展15、20、25、30d4个干旱处理水平试验,探讨了干旱强度与不同品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系,从而确定双季晚稻干旱指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相对湿度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关键因素,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自晚稻分蘖普遍期开始干旱处理,对常规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2.5%、87.2%和98.6%;对超级晚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粒数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分别为96.8%、97.1%和89.3%。根据晚稻产量结构对干旱持续时间和土壤湿度的响应,构建了常规晚稻和超级晚稻的分蘖-幼穗分化期干旱等级指标,可为双季晚稻的干旱监测和抗旱救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期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期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 d/10a,移栽期、分蘖期、成熟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 d/10a;生育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期、乳熟-成熟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 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 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整体延长了3.7 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选用寒地水稻龙粳31品种进行淹水试验,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分别设定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共12个淹水处理,测定淹水前后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及收获后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结果表明:水稻淹水后,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平均增长量基本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适度的淹涝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拔节孕穗期各项与对照组相比的增长程度均低于抽穗开花期;不同淹涝胁迫均导致水稻减产,拔节孕穗期全淹没7 d减产最严重,穗结实粒数仅55粒,千粒重16.9 g,远低于对照,减产率高达70%,抽穗开花期全淹没7 d减产也较严重,穗结实粒数为71粒,千粒重略低,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少,为2.83×106穗,减产率达57%;淹水深度1/3 h、2/3 h、3/3 h处理的平均减产率依次为16%、18%、48%,淹水持续3 d、7 d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1%、33%,可见随着淹水深度加深、淹水历时加长,水稻减产幅度加大;淹涝胁迫条件下,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抽穗开花期,导致两个发育期减产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别为穗结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四川水稻定向引种诊断系统(DSIRV)的设计思路,以及建立水稻气候生态、栽培模型的依据和方法。该系统在四川已投入生产应用,其引种诊断成功率达70%以上,比常规品比法进行引种缩短周期2—4年。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特征及其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6、1997年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建立进育抛秧发育期模型和产量构成因子模型,包括茎蘖动态模型、千粒重增长模型,每穗实粒数模型,分析高产特征及机制。结果指出,水稻抛秧移栽与手插移栽相比,移栽迟滞期短,群体茎蘖2数粳稻高16%,汕稻高23%;千粒重,粳稻低1%,灿稻高9%;每穗实数无区别;部产量,粳稻高16%,灿稻高9%。抛栽秧苗随机均匀分布,入土深度较浅,从而营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一般都弱。10个雄性不育系中感温性弱的只占少数,感温性属弱到中强的品种占多数。除HS-3和SE21S的生育期决策变量为日长外,其他各不育系的决策变量均为温度。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是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基本因子之一,温度的高低决定生育期的长短。利用全国水稻生态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带的水稻生育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指出,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1℃,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7.6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1~4℃,将导致我国各地水稻的一季稻和早稻生育期缩短;东部地区目前的生育期等日期线北移;东北地区北移1~5个纬度;黄淮地区北移3~6个纬度。通过调整种植季节,选用合适的水稻生态类型,以水调温措施,可以减少生育期缩短的日数。  相似文献   

18.
超大穗小麦在山东引种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里驹 《气象》1996,22(10):48-50
利用山东省和陕西省中部45个气象台站建站至199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并按照各气候要素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修正,求出综合相似距。  相似文献   

19.
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on spring maize and single-crop rice in northeastern China(NEC) by employing climate and crop models.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diurnal temperature change exhibited a distinc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maize yield, whereas minimum temperatu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to rice yield. Corresponding to the evaluated climate change derived from coupled climate models included in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 under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 scenario(RCP4.5), the projected maize yield changes for three future periods [2010–39(period 1), 2040–69(period 2), and 2070–99(period 3)] relative to the mean yield in the baseline period(1976–2005) were 2.92%, 3.11% and 2.63%,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the evaluated rice yields showed slightly larger increases of 7.19%, 12.39%, and 14.83%, respectively.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rop response are discussed by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obtained from both the climate and the crop models. The range of impact of the uncertainty became markedly wider when integrating these two sources of uncertainty. The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s of the evaluated change showed maize yield to be relatively stable from period 1 to period 3, while the rice yiel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over time.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uggest a tendency of the yields of maize and rice in NEC to increase(but with great uncertain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which may offer some valuable guidance to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遥感产品,使用谐波分析重建完整作物生长过程植被指数变化曲线,对江苏省范围内水稻种植区域的收获期进行提取。同时利用Sen趋势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水稻收获期时空动态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重建作物生长期生理参数变化曲线,滤波值与原始值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8;水稻收获期分布在9月中旬到12月上旬之间,2010年之后,10月中下旬之后占比增加,达到50%以上;部分地区水稻收获期呈现延迟趋势,南京北部、扬州、盐城北部地区为3 d·a-1及以上,泰州、南通等地区保持稳定,趋势绝对值低于1 d·a-1;9—11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均对水稻收获期有影响,10月降水量与收获期存在负相关,10、11月降水日数与收获期存在正相关。本研究的基于遥感的水稻收获期提取方法为大范围的水稻农业物候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