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源市夏季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了济源1971-2007年夏季的年、月、旬气温资料,发现高温日数多发生在6-7月份,年高温日数多为14-20天,且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利用小波方法分析济源高温日数发现,1971-1990年高温日数存在8 a左右的周期震荡,1990-2007年震荡周期有减小趋势,约为6 a左右.应用模糊马尔科夫模型对济源市高温日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最高、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固定阈值法(天气标准)和百分位阈值法(平均标准)定义了高温事件,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高温事件强度、日数和极值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游年代、年天气标准和平均标准高温事件强度总体上呈增强和日数呈增多趋势,2010—2015年高温事件强度增强和日数增多趋势明显,高温事件极值也呈增强趋势。高温事件出现在5—9月,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的高峰值均在7月,依次向两端递减。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均为下游>中游,说明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下游比中游更长。高温事件中、下游年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没有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均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高温事件中、下游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以及平均标准强度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平均标准日数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中游在1997年、下游在1996年。年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正常年份概率在58.9%~73.2%,对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强度偏强和特强年份概率在14.3%~16.9%、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概率在14.3%~21.4%。  相似文献   

3.
利用东源县和紫金县国家气象站1978-201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河源城区高温和炎热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河源城区总高温日数、一般高温日数和重高温日数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无严重高温日。总高温日数存在4~5、8~9和准1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常年首次在5、6月出现高温日;高温炎热日出现次数最多在7、8月份;极端年最高气温介于36.2~39℃。炎热日数以0.26 d/年速率明显增加,同一个炎热临界值,相对湿度增大,对应的最高气温会降低。炎热日数与热岛效应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高温炎热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和El Niňo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最高、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固定阈值法(天气标准)和百分位阈值法(平均标准)定义了高温事件,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高温事件强度、日数和极值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游年代、年天气标准和平均标准高温事件强度总体上呈增强和日数呈增多趋势,2010—2015年高温事件强度增强和日数增多趋势明显,高温事件极值也呈增强趋势。高温事件出现在5—9月,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的高峰值均在7月,依次向两端递减。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均为下游中游,说明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下游比中游更长。高温事件中、下游年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没有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均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高温事件中、下游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以及平均标准强度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平均标准日数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中游在1997年、下游在1996年。年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正常年份概率在58.9%~73.2%,对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强度偏强和特强年份概率在14.3%~16.9%、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概率在14.3%~21.4%。  相似文献   

5.
根据克拉玛依市1960—2009年高温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等方法,分析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高温日90%以上集中在6—8月,强高温和极端高温日数仅出现在6—8月;持续高温日≥7 d的高温期,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年高温初日50 a变化呈线性提早趋势,年高温终日50 a变化呈线性推迟趋势;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且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整理了克拉玛依市1960—2009年高温日数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等方法,分析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高温日90%以上集中在6—8月,强高温和极端高温日数仅出现在6—8月;持续高温日≥7 d的高温期,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年高温初日50a变化呈线性递减趋势,年高温终日50a变化呈线性递增趋势;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克拉玛依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且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71—2010年大埔县地面观测站的资料,结果得出:大埔县极端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存在明显的22年左右周期,近年高温日数维持在35~55 d左右。高温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迟出现在10月中旬。2007—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存在突变。2—9月份是大埔县主要降水时间段,每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而3—9月为大暴雨可能出现时段。但10月到翌年的1月也可能无降水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日本人文与自然研究所和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发布的0.25°×0.25°亚洲区域高解析度观测集成降水数据(APHRODITE),并结合NOAA发布的Niño3.4区海温指数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广西地区不同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了不同极端降水逐月区域平均值的气候变率。在此基础上,对ENSO不同位相的周期交替对广西不同极端降水的逐月区域平均值周期的影响及其滞后性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并得出不同极端指标对不同ENSO位相的潜在响应及其显著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07年广西全区除无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外,暴雨日数、连续干期和湿期均呈减少趋势。不同极端指标在3~7 a的傅里叶谱周期内均呈现显著的周期性变率,说明其与ENSO的潜在联系。交叉相关分析表明Niño3.4指数与无雨日数(暴雨日数)和连续干(湿)期具有显著的负(正)相关特征,其滞后期约为6~18个月,但不同极端指标与ENSO相关程度具有差异。通过滞后6~18个月的平均Ni?o3.4指数所确定的不同ENSO位相,发现相对于拉尼娜冷位相,广西无雨日数(暴雨日数)和连续干(湿)期在厄尔尼诺暖位相下总体呈现减少(增多),但该响应的统计显著性在全区分布不普遍。这可能与湿静力稳定度、低层温度露点差与中层湿位涡正压项等热力因子的响应不利于极端降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1961-2004年高温天气的普查分析,总结了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并通过典型高温天气过程分析,揭示出对相关预报具有实用价值的指标,为进一步建立广西大范围高温天气预报系统提供了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0—2010年共41年清远市7个观测站点的地面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清远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市高温日数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南北差异明显,日数最多站(阳山站)月平均(夏季)高温日数是最少站(连山站)的3倍以上;从年代际总体变化趋势来看,清远市的高温日数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有"两波一谷"的多波动不稳定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以后是高温天气的高发阶段,1997年是41年来的最少年,2009年是最多年。时间分布上集中在夏季的7—8月。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1998 年秋至1999 年春出现的大范围干旱伴高温的异常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 发现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是导致广西气候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 入侵广西的冷空气异常偏弱, 高原高度场偏高, 印缅槽偏弱, 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 热带气旋影响偏少, 强度偏弱, 是导致广西1998年秋至1999年春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少雨、异常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997年夏季华北特大干旱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1997年华北地区出现历史上的罕见的特大干旱,酷热灾害的情况,并对造成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统计广西各站历年霜日总数、初霜、终霜日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霜日的气候概况、气候变化特征及与 5 0 0 h Pa位势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巴西陆稻IAPAR-9种植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巴西陆稻IAPAR-9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结合其在广西的多年引种试验结果, 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种植巴西陆稻的关键气候因子和气候区划指标, 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 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1 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 对广西种植巴西陆稻进行气候区划, 并对区划结果评述和建议, 为广西发展巴西陆稻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近百年的气温、降水量实测数据,对广西与全球、全国的气候变化的异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全球气候变暖并未在广西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7.
广西四季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正交经验函数展开方法对广西四季降水资料序列进行分解,根据各特征向量对各季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分型,然后逐年进行类型划分,并讨论了各种分布型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性的降水偏多(少)是四季降水的主要类型.同时,各季的降水类型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利用四川1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逐日最高温度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达州地区的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2003年前后高温天气的差异以及达州地区高温天气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53年间,达县站的高温日数明显偏多,为该区域之首;区域内各站点的年高温日数的多年序列均为两峰一谷,但呈现出前后持平和前低后高两种型态;1960~2003年与2004~2012年的年高温日序列存在显著性差异,2003年后达州地区站点年高温日数有显著增加并达到历史最高峰;年高温日数的频率分布在该区域有四种形式:准正态型、偏态型、L型和双峰型。  相似文献   

19.
应用广西境内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定义了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使用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西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特征和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广西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在1980s之前平均出现次数为4次·10a-1,过程平均日数为40d·10a-1,而在1990s之后平均出现次数为2次·10a-1,过程平均日数为23.7d·10a-1。(2)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期间,亚洲大陆中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整体偏冷,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在亚洲50oN以北地区为正距平,以南为负距平,有大型稳定的长波斜脊横槽活动,华南上空由低层向高层有暖平流。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沿海地区大范围雾气候特征与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利用广西沿海地区7站多年的雾日、雾发生时间、雾维持时间及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雾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在多年雾日变化上,北海、防城和防港3站呈上升趋势,另4站则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明显,12月至次年4月是雾的高发期;雾多发于6至12时且绝大部分雾的维持时间都在1h以上;雾最小能见度低至30m;总结了产生该地区大范围雾的五种天气形势,供短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