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书架     
《气象》2017,(7)
<正>《生态气候学:概念和应用(第二版)》戈登·B.伯南著该书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戈登·B.伯南(Gordon B.Bonan)教授所著,是一部生态与气候领域的杰作。全书分为地球系统、全球物理气候学、土壤过程、水文气象学、生物气象学、陆地植被生态系统、陆地协迫与反馈七大部分,共30章,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景观的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角度,深刻阐述了天气、气候与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尺度下  相似文献   

2.
新书介绍     
现代气候学研究会进展本书全面分析分析了近 20年来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涵盖了气候诊断、气候模拟及气候预测等内容。全书分三篇 21章,第一篇介绍气候系统与气候变率,第二章介绍 ENSO系统与短期气候预测,第三章介绍十年到百年气候变率与长期气候预测。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是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地球科学其它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46万字,定价 29.00元。 草业恢复与沙漠化防治 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 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恶劣天气发生之早、频率之…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上     
《The ENCYCLOPEDIA of CLIMATOLOGY》(气候学百科全书) John. E. Oliver和Rhodes. W. Fairbridge编,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出版,1987年,986页。本书是地球科学系列百科全书的第六卷。本书包括气候学科的各个领域,选用各个大陆的气候资料,对各种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是新版,着重阐述了气候学的发展,介绍了气候学的正规研究工作和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气候学,核冬天,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和  相似文献   

4.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5.
新书架     
《气象》2007,(1)
亚洲沙尘暴及其数值预报系统张小曳主编第一部分,亚洲沙尘气溶胶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组成;第二部分,亚洲沙尘暴的源区分布、释放量及成因;第三部分,形成沙暴的天气、气候特征分布;第四部分,沙尘暴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第五部分,沙尘的气候效应;第六部分,地质历史时期的亚洲沙尘暴。16开定价:100.00元陆地生态系统-大气过程集成研究科学计划与实施战略曲建升等译该书是陆地生态系统-大气过程集成研究(iLEAPS)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出版的《In-tegrated Land Ecosystem-Atmosphere Processes Study Sci-enc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上     
《气候学》罗汉民等编,1980年10月气象出版社出版,247页。本书讲述了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九章,从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入手,介绍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对气候分类、气候变迁、气候调查、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编以及应用气候等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这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全球变暖对高原陆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非常明显,这必将导致高原生态系统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又将会引起局地、区域气候的响应,导致局地、区域、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植被演变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在对青藏高原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取得的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物理过程,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业务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被指数(NDVI)和叶面积指数(LAI)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我们首先利用最大值(MVC)合成方法使用先进遥感数据如MODIS、AVHRR3等得到旬合成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最新的经验方法针对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反演得到叶面积指数,重点研究了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的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被状态及其变化情况.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植被年季状态,用于监测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活动及其变化.植被指数作为一个基础参数能够用于计算反演更高级别的陆地生态系统状态参数.叶面积指数直接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变化和陆面过程的能量平衡状态.在沙尘暴预测研究中使用的起沙过程模型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关键输入变量,另外,绝大多数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碳、水循环时也都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变量.我们总结了最新的叶面积指数经验反演方法,针对6钟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应用不同经验模型计算得到了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对于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具有经济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气温及降水条件等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本项目以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洪湖为例,通过分析过去50年洪湖湿地气候、水文与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及湿地生态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赫斯(Hess)编纂的一部主要介绍美国人工影响天气、气候研究成果的文章汇集,1974年出版。全书分七部分22章。第一部分“历史”(第1—2章)说明在1950年就已存在的实际工作者与多数气象学家对人工影响天气史所持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基础”(第3—5章)指出微物理基础,仪器观测方法,需进行仪器观测但尚  相似文献   

11.
对地球陆地的卫星遥感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植被型的了解.综合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观测值可以大致反映植被枝叶的存在,状况及数量.在气候研究中,这种资料相当有价值,因为气候变量与植被枝叶有关.植被枝叶的存在主要由局地热量与水分状况的结合决定.反过来,枝叶的存在又决定了局地光合率,影响表面反射率,影响局地蒸散率以及地面能量和质量平衡的其它要素.这些遥感资料的应用第一次为直接研究气候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连贯的全球性资料.这些进展正在被气候学研究接收,将会促进大尺度生物气候学的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遥感技术以及人们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将继续迅速发展,并且会推动卫星气候学这一新领域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88,(1):96-96
《CLIMATOLOGY》(气候学) D.S.LAL著,Chaitanya Publishing House出版,1986年,376页。本文作者在印度阿拉哈巴德大学工作。本书简要地概述了气候学各方面的问题。全书分两大部分.前12章是关于基本气候要素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热平衡,大气温度,气压,风,大气环流,季风,局地风,湿度,雾和云,降水等;后8章是关于更  相似文献   

14.
一、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近来气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气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过去的气候学基本上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揭示了现代和古代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但却不能用来定量地解释气侯的成因和许多其他有重大科学及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七十年代,气候学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在气候研究上广泛地应用了近代大气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建立了气候理论模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成功地发展了气候对各种自然过程(包括水文体系、植物生长和地理局地性)发生影响的数值模拟。在观测资料中,除利用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海洋探测中获得的日射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卫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圈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站地区的土壤--植被--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通过能量通量、水汽通量、物质交换相互影响、作用。作者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总结了当代5类主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森林林窗模型、陆面生物圈模型和动态全球植被模型,以及它们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模拟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全球植被与大气之间碳通量的模式估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ⅥM)模拟了全球陆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AⅥM由相互耦合的两部分组成:物理过程,包括陆地表面水分和能量在土壤、植被与大气之间的传输;以及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呼吸、干物质分配、凋落和物候等。全球的植被分为13类,土壤按质地分为6类。用EMDI提供的全球1637个包括不同植被类型的NPP观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NPP模拟的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NPP为405.13 g C m-2yr-1,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NPP变化范围在99.58 g C m-2yr-l(苔原)到996.2 g C m-2yr-l(热带雨林)之间。全球年总NPP为60.72 Gt C yr-l,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热带雨林,15.84 Gt C yr-1,占全球的26.09%。最大的碳汇是在北半球的温带。模式模拟的NPP在全球的空间和季节分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陆面过程模型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陆面与大气界面上不断进行着辐射、热量、水分和动量的交换,用于气候模拟或数值天气预报的大气环流模式需要陆面模式计算这些通量(陆面参数化).40年来,陆面模式经历了从简单和不真实的第一代陆面模式发展到更可信的第二和第三代陆面模式.第二代陆面模式包含了生物物理过程而第三代陆面模式包含了生化过程.近10年来,一些陆面模式耦合了动态植被模型和能考虑土壤水分空间非均匀性的水文模型.这些陆面模式与气候和海洋环流模型耦合能够模拟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日本筑波大学地球科学系吉野正敏教授于1982年应邀来华,做了题为“日本农业气候学最近的进展”和“最近十年农业地形气候学的进展”等学术报告。现将日本农业气候学最近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水稻气候生产力的评价 1981年羽生、杉原研究了水稻的气候生产力的评价问题,得到水稻气候生产力指数Y_P为: Y_P=ln(1+S_R/M_G){260-270(θ_R-21.5)~2}  相似文献   

20.
由朱岗先生编著的《自然蒸发的理论及应用》一书 ,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水分蒸发现象 ,不仅构成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部分 ,而且随着蒸发潜热的收支 ,也是地球上热能交换的重要因子 ,其中空中水分蒸发现象与地方天气预报有关 ,而从陆地和海洋的蒸发 ,不仅为气象学和气候学中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地球物理学科的其它学科 ,如水文学和海洋学等。研讨从自然表面的蒸发作用 ,以及自然土壤的干化过程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实验观测之困难 ,进展较小。本书对此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就蒸发问题对地球表面水分平衡和热量平衡的作用 ,及蒸发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