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严永红 《气象》1990,16(12):14-14
露、霜是初春、秋末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在实际观测中常会遇到记录这两种现象的许多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晴朗微风的傍晚,地面温度在0℃以上,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在地面及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即露;到清晨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汽就会在其表面凝华成白色松脆的冰晶,即霜。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多年报表预审工作中发现 ,每到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结冰的记录就会不规律 ,甚至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笔者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供测报人员参考。1 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溶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2 与温度挂钩的模式化记录有这种概念的人认为 ,只要气温或地面温度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众所周知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温度在0℃以下时 ,水面…  相似文献   

3.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草面温度与初霜预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和龙市气象局2007-2011年草面温度和0cm地面温度(以下简称地面温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在夜间比地面温度低,在秋冬季更容易达到0℃以下,草面温度能更好地反映出形成霜的温度变化过程,利用最低草面温度和16-20时草面温度降温幅度建立2级判别方程,结果显示该判别方程显著,对初霜的预报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霜的形成原因与露相似 ,其主要区别是露为水珠 ,而霜为冰晶。因此 ,有霜时的贴地空气温度必须低于 0℃。植物体的温度降到 0℃以下时 ,其细胞会冻死或会降低其生理机能。东北区的气象台把日最低气温低于 2℃、0℃、-2℃作为轻霜冻、中等霜冻和严重霜冻的指标。初冬的无霜日数和春末终霜日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是气象为农、林、牧、副、渔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日常 ,人们将轻霜冻称为霜 ,而将中等以上强度的霜称为霜冻 ,但在记录中 ,均记为天气现象“ ]”。据统计 ,不少年份我国东北各省遭受霜冻灾害的农田均在几十万公顷以上。如 1 …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正在进行有关霜害的研究,但是由于在出现霜害时难于进行微气象实际观测,加之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受害的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弄清霜害程度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有实际困难。为此,一般是在人工气象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类实验过去大都采用冷却空气后使作物冻结的方法,但这与实际结霜条件大不相同。自然状态是作物因长波辐射而冷却,周围的气温即使比0℃稍高一些,叶温也会下降到0℃以下而发生霜冻。因此,为了接近自然状态,就需要对辐射冷却能任意进行人工调节的辐射型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省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00hPa西南急流及850~925hPa的偏东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东南部暖倒槽的发展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700hPa与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叠加区域与暴雪区对应较好。当2m温度大于1℃或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当2m温度小于-1℃时或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当2m温度在±1℃之间时,降水相态较复杂,要结合中低空的温度来确定降水相态,即近地层温度(1 000hPa以下)在1~2℃时,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相似文献   

8.
霜是由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温度低于 0℃的地面或近地面物体凝华而成。对此 ,按理说 ,只有温度记录低于 0℃ ,霜才会出现 ,否则不会。但是 ,在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笔者却多次在地面最低温度记录高于 0 .5℃的情况下观测到霜。究其原因 ,主要是温度观测记录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下垫面状况不均一 ,造成地面或近地面物体表面的实际温度不均一 ,从而观测到裸地上的温度表的地面温度高于 0℃ ,而周围如草层叶面地表的实际温度低于 0℃的情况。另一方面 ,与地面温度表的安置与测量方法有关。因为要准确测定地面温度是一件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9.
根据榆林枣树生态气候监测资料,并结合适用技术和专项服务等的研究,对枣树主要物候期的三基点温度进行了研判,提出了适合本地区枣树各物候期的气象服务指标。结果表明:当春季温度达13~15℃时,枣树开始芽开放,≤-5℃时枣芽出现冻害;温度≥17℃时开始抽枝展叶和花芽分化;温度达≥19℃时开始现蕾,20℃时开始进入始花期,22~25℃进入盛花期,≤20℃或≥38℃则开花率显著降低,形成生理落花;幼果膨大期温度在25~30℃利于枣果的生长,温度不足则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生理落果;果实成熟期的最适温度为15~24℃,昼夜温差在12℃以上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相似文献   

10.
该文使用1961-2020年霜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贵阳和威宁站霜的气候分布特征,用霜在白天的持续时长与08时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贵阳站气温、露点温度、地温、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7,威宁站气温、露点温度、5 cm地温与霜持续时长有较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4。贵阳和威宁上述几个气象要素在霜消前的变化特征如下:贵阳威宁站的气温均高于地温,二者平均温差贵阳站为2.17℃,威宁站为3.31℃;贵阳站气温和地温的差值有最小的标准差1.53℃,威宁站5 cm地温有最小的标准差2.09℃。从这两个因子的平均态来看,当贵阳站气温和地温之差大于2.17℃、威宁站5 cm地温大于5.09℃时预示着该站霜的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