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雷暴云中常有电荷积累,并能形成很强的电场,造成闪电击,威胁飞行安全.即使有时云区电场没有达到击穿放电的强度,但由于飞机在雷暴云区高速运动时出现飞机起电、电晕会加强云中大气等电位面的畸变程度,而达到击穿放电的强度时,也会诱发闪电,造成闪电击.通常,雷电产生强大的电流,形成电磁场、光辐射、冲击波和电弧,这些现象都严重威胁飞机的安全.飞行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闪电击的影响,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一电藕合数值模式, 结合闪电定位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在发生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并与青藏高原一次典型雷暴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云发展成熟时,云中呈现上正下负及云下部次正的三极性分布,主负电荷区稳定在-10℃层附近,次正电荷区浓度较大;上升气流穿过-15℃层之上开始强起电;云中最大电场出现在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回落的阶段;闪电频数与云发展的高度及回波强度有关,回波强度>45 dBz时,云发展越高,闪电频数越大,云顶高度<6 km时,闪电发生较少;青藏高原雷暴具有与我国北方雷暴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云下部正电荷区与负地闪预击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马明  郑栋 《气象学报》2008,66(2):274-282
三维雷电观测系统LMA(Lightning Mapping Array)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GPS时钟同步的闪电VHF辐射源到达时间差(TOA)定位技术,能以很高的时间分辨率(50 ns)和空间定位精度(50-100 m)展现闪电放电发展过程的三维时空分布,揭示雷暴中电荷结构及其与放电过程的关系.文中利用三维雷电VHF辐射源观测资料分析了负地闪预击穿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云下部正电荷区对负地闪发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首次回击之前存在长时间预击穿过程的负地闪中,预击穿过程是云中部负电荷区与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一种云内放电过程,闪电起始于云中部负电荷区,然后向下发展传输,进入正电荷区后闪电通道在云下部正电荷区水平发展,其放电特征与反极性云闪放电一致,云内放电过程最后阶段的K型击穿激发了地闪的梯级先导,梯级先导穿过云下部正电荷区向下发展传输.云下部正电荷的存在是导致负地闪首次回击之前存在长时间云内预击穿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积云模式下三维闪电分形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积云模式对雷暴云内电过程的模拟能力,将Mansell提出的放电参数化方案在起始击穿阈值和闪电通道感应电荷的分配过程上进行改进,耦合了已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中。对STEPS(Severe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y)试验中一次雷暴个例以及对中纬度地区理想雷暴个例的模拟表明,引入了新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出闪电在发展特性和几何结构上和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还表明:闪电的类型与极性取决于背景电荷结构以及闪电的起始位置,只有底部存在正电荷堆时才会产生负地闪,且负地闪的起始点均具有较高的负电势。闪电通道上感应电荷的沉降会改变通道附近水成物粒子上携带的电荷,这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经统计,模拟的地闪和云闪通道的分形维数平均值分别为1.47和1.69。对起始击穿阈值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随着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首次闪电时间会向后推迟,当采用逃逸击穿时首次闪电产生的时间最早;闪电数量随起始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少;当使用固定击穿阈值(100,150和200 k V)时得到的云地闪比均小于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使用逃逸击穿时得到的云地闪比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及闪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电后闪电通道上的感应电荷与原空间电荷叠加(简称ZR方案);另一种是中和法即放电后直接按一定比例降低闪电通道处的空间电荷浓度(简称ZH方案)。利用长春一次探空个例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放电后重置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闪电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ZR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比ZH方案下的云闪发生率少。闪电放电后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对雷暴云中电荷的中和量比ZH方案多,摧毁云中电场的能力更强;2)ZR方案下的正、负地闪发生率均比ZH方案多。相对于ZH方案,ZR方案中主正电荷区的分布范围大于主负电荷区,导致其出现了更多的正地闪;ZR方案中的云顶屏蔽层与主正电荷区的混合程度高,混合时间长,导致ZR方案在主正电荷区与主负电荷区之间触发了更多的负地闪;3)ZR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比ZH方案下的闪电通道长度短。ZR方案在云中植入异极性电荷,导致云中难以形成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局限在一对较小的异极性电荷堆内,而ZH方案不改变云中电荷分布,存在大范围同极性电荷堆,闪电通道传播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6.
陈善柄 《气象》1998,24(3):2-2
泰山雷暴气候特征陈善炳(山东省泰山气象站,泰安271000)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由于云中大量的正负电荷的突然中和,能量很大,因此带来的危害也就很大,尤其给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雷暴与闪电同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闪电表现为放电时伴随的电光;雷暴则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对于雷暴及闪电的记录方法,从国家气象局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到自治区气象局制定的《地面气象观测技术问题综合汇编》,都作了明确的技术规定。但在台站检查地面测报工作、抽查原始记录时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台站在记录雷暴和闪电时,出现两种错误的记法。第一种错误记法:雷暴停止之后,仍然存在的闪电天气现象没有照实记录;第二种错误记法:雷暴期间伴随的闪…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藕合数值模式,并结合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春地区一例雷暴云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云发展成熟时,云中电荷呈三极性分布,主负电荷区稳定在-10℃层附近,次正电荷区浓度较大;闪电频数与云发展的高度及回波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丽珍 《内蒙古气象》1996,(3):F003-F003
呼市白塔机场七八月份Cb云和雷暴观测分析刘丽珍(内蒙古民航局航管中心气象台)Cb云对飞行威胁很大,因为这种云中有十分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而且是产生雷暴的源泉,因此,飞行条令规定飞机是绝对禁止进入Cb云的。飞机进入Cb云中后,会在短时间内被迫随气流自行...  相似文献   

10.
雷电 雷暴发生时,闪电会对飞机以及地面的导航和通信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云中气流的强烈垂直运动,会带来云中强烈的颠簸以及云下的低空风切变;伴有冰雹出现时,会损坏停场飞机和机场场面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