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山暴雨预报的物理量指标法及集成预报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利用佛山1990-2004年3个测站降水量和华南逐日物理量等资料,建立佛山汛期暴雨与各种指标量的关系;结合其它几种暴雨预报产品,通过引入可信度概念,建立佛山暴雨的可信度集成预报方法,2005年汛期的试报效果较好。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处理缺乏历史样本资料的情况并可增加或减少集成预报的因子,综合集成能力强,简便易用;特点在于能区别对待报对和报错两种不同情况;缺陷在于当多数预报工具暴雨预报失败时,此集成方法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空气质量预报考核的定义,分别对数值、统计及会商的预报结果予以评估,并采用权重集成、可信度集成、回归集成方法进行集成,通过对比分析最终选取回归集成预报方法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6月份各降水量级的分片24小时预报。引进降水量级的可信度预报方程,并把其作为独立、并列的规则),采用逻辑推理一信息集成的模式,建立了各片各降水量级的可信度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最优决策法在台风路径集成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预报的准确性占绝对优势,为此提出了一种集成方法——最优决策法,将几种性能较好的预报方法进行集成。经初步预报试验,效果较好,其预报误差均比其它方法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常用集成预报方法的使用并介绍一种判别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凤琴  孙崇智 《广西气象》2004,25(B12):25-26
以5种子预报产品对广西降水历史拟合率为依据,应用多元决策加权方法,对这5种子预报产品在广西区域中进行集成试验。结果表明,集成后的预报性能优于参加集成的任何一种预报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模糊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兵 《气象科技》2005,33(2):120-123
采用面雨量模糊评分方法,对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中3种客观预报(相似预报、T213降水预报、MM5模式预报)和面雨量综合集成预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检验结果表明,3种预报模式对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相差不大,冬半年的预报评分高于夏半年。在业务中采用动态权重系数法对3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其集成预报的评定质量高于每种单独预报质量。在流域面雨量预报质量检验中采用了模糊评分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预报和实况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用于降水定量预报评定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最优综合决策法的原理和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三种降水预报方法(MOS预报、平均温度场和值班预报)进行集成,并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试验表明,集成结果是优于单个预报方法的。  相似文献   

9.
吉廷艳  熊方  黄继用 《高原气象》2002,21(5):522-525
以递归正权综合决策方案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筛选,选取预报效果较好并且较为稳定的几种方法参与集成,并将集成结果写成Micaps数据格式,最终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评分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对温度预报和灾害指数预报较权重平均集成法效果好;而对月雨量预报和季度雨量、温度预报则与权重平均方法相当;但是对季度雨量、温度预报来说,集成后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将集成结果通过Micaps工作平台以图形方式显示,不仅客观、定量,而且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降水概率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成预报方法为途径,寻找改善预报效果的方法,早在1974年就有Leith提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降水概率预报方法,由于使用不同的预报手段和预报因子,对同一预报对象建立不同的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其预报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有多个预报方法,怎样才能使其综合的效应比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更好呢?本文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降水概率集成预报方法。1常用的集成预报法及有在问题集成预报方法由于其包含量大、兼容性好,已普遍受到国内气象界的欢迎。如江苏省气象台的俞炳启就曾利用灰色动态决策集成各种预报方法做中期降水预报,取得了很好的效…  相似文献   

11.
施能  章爱国  余锦华 《气象科学》2009,29(5):670-673
在气候诊断研究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广泛使用统计方法,例如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本文对国内外文献中对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的各种描述进行了评论,指出了错误.指出了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对相关系数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检验的描述,不应该称为"95%的信度","95%的显著性水平",而应该称为"5%的信度(显著性水平)",或者"95%的置信水平".还指出,统计检验或者显著性检验不应该被改称为信度检验,并分析了错误与产生混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实测资料,采用HLAFS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分析了1996年汛期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梅雨活跃时段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及9608号台风强暴雨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所得结果有利于实时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用雷达风廓线产品分析一次暴雨与高低空急流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张京英  漆梁波  王庆华 《气象》2005,31(12):41-45
利用2004年7月16日临沂市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西南气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持久存在;高、低空急流及其向下的脉动与降水强度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低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幅度要比单纯的高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大得多,暴雨的产生主要由低空急流的下传和加强引起的;并利用表征高、低空急流下传程度的指数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高、低空急流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夏季长江中游大暴雨过程中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江中游8次大暴雨过程的合成分析研究, 揭示了长江中游大暴雨发生前后, 对流层高空急流轴和低空SW急流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暴雨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并进一步探讨了暴雨发生前, 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与高空急流轴的东移之间存在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低空急流和西南低层大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从垂直切变角度对中国低空急流的定义,表明西南低层大风现象有两类:有垂直轴的低空急流和无垂直轴的西南低层大风(简称低层大风),并揭示了二者的气候学和天气学特征差异。分析表明:在江南地区,低空急流主要活动在4~7月850 hPa,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华南、江淮地区的暴雨期同步;在东北地区,低空急流在全年都有较多活动,多在925 hPa,日变化不明显,和降水季节没有同步性。低层大风主要活动在700 hPa,日变化不明显,江南地区主要发生在12月至翌年4月,东北地区全年都有少量出现;江南地区低空急流日,从850 hPa至500 hPa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梯度明显减小,风速随高度减小,大风只存在于对流层低层。东北地区低空急流日的气压梯度随高度减弱不明显,低空急流轴浅薄,位于925 hPa左右的低层,其上方仍然受高空急流控制。低层大风日,从850 hPa至500 hPa随着高度增加,气压梯度明显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强,大风存在于对流层整层。风场和气压场变化趋势都近似满足地转风关系。江南地区低空急流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厚度比较大,东北地区的低空急流尺度与“狭管”地形相当。江南地区的西南低层大风当其活动高度下降到850 hPa以下并和副高西侧西南气流配合时,也有较强的水汽输送作用,伴有明显降水天气。东北地区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大风,主要是与中高空大风的向下延伸和地形强迫有关,气流一般为西北再转成西南风,水汽输送能力小,不利于产生大的降水天气。总之,低空急流和低层大风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成因,它们的动力热力学涵义也不同,通过对二者区分,可以更合理地理解中国低空急流与暴雨(雪)天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急流对海河南系一次特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欣  徐国强  苏华 《气象》1999,25(7):8-11
利用MM4中尺度模式,模拟了1996年8月发生在太行山南段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先后研究了减弱低空急流和减弱高空急流后,降水及物理量的变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和高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形成与维持均有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In the northern Bay of Bengal, mechanisms of seasonal sea-level variation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examined,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longer-term inter-annual sea-level variation is also not concrete. These parameters are addressed in this study utilizing available tide gauge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The contribution of steric sea level to seasonal and longer-term inter-annual sea-level variations is quantifi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s of various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factors with sea lev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trend of sea-level rise in this bay (4 ± 1.33 mm/year) is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3.32 ± 0.46 mm/year) for the studied period 1993 to 2018. The rate of sea-level rise is higher along the coast than in the offshore area and the highes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coast. Sea level shows a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sea level is the lowest in the winter but the highest in autumn.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thermosteric sea level is higher to the observed sea level from winter to early summer, whereas contributions from the halosteric sea level and wind stress curl are higher during autumn. Long-term variations in sea level show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rmosteric sea level, indicating that temperature is a major local controlling factor for sea-level change. In addition to local factors, long-term sea level also varies by remote forcing (equatorial zonal wind stress), which explains approximately 36 % of the sea-level variation in this bay. Sea level is low during the combined events of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and El Niño, whereas the sea level is high during the combined events of negative IOD and La Niña.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seasonal and longer-term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ea level and the necessary groundworks for a dedicated model study to further quantify all the components of the sea-level budget in the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辽宁逐日降雨量、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副热带高压等资料,对2010年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界、西界和高、低空急流及层结结构的特征与6次暴雨过程的起止时间、降雨强度、降雨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7-8月110°~130°E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在81%的时间较常年同期偏北,平均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北了2.7°;6次暴雨发生期间,副高脊线均位于27°~35°N之间,130°E附近副高588 dagpm线北界均位于38°~45°N之间,35°N附近副高588 dagpm线西界均位于110°~130°E之间;强降雨主要出现在850hPa低空急流建立下,200 hPa高空急流发展到最强后、强度逐渐减弱、急流核逐渐南下的过程中;在分析特征的基础上,凝练预报指标,为今后类似的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30年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角度,依据1912-2000年吴淞验潮站年平均潮位资料,构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和小波变换相结合,分析以吴淞为代表的上海绝对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规律。由此预测2030年上海绝对海平面相对2011年的上升值为4 cm,结合已公布的构造沉降和城市地面沉降、流域水土保持和大型水利工程及人工挖沙导致的河口河槽冲刷、河口围海造地和深水航道及跨江跨海大桥导致水位抬升等叠加效应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30年上海市相对海平面上升10~16 cm,陆地海平面上升有7个风险分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3日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借助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4年8月3日大连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场,高、低空急流在大连地区的耦合,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能量的同时,华北北部强度适宜的冷空气的侵入,直接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强高空辐散场与低层辐合中心叠置,高层正涡度不断向下输送,导致地面低值系统发展加强,是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中γ尺度气旋的活跃活动使得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强度得到显著加强,也是暴雨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