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袁立新  缪强 《四川气象》1995,15(1):10-14
通过对自贡地区16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的影响,环境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自贡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成因,建立了自贡地区暴雨短期预报的天气学模型,为我台研制暴雨预报业务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7月18日暴雨洪水气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7月18~20日乌鲁木齐地区暴雨洪水分析,探讨大降水天气主导系统,影响系统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对风场特征、涡度场、水汽条件、卫星遥感云图分析,从中得到一些7.18大降水成国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洪延超 《气象学报》1996,54(6):661-674
用文(Ⅰ)积层混合云数值模式及暴雨云的平均大气层结模拟研究了暴雨积层混合云的演变过程、两种云的相互作用、云体结构及降水特征,并分析了暴雨产生的物理原因。结果表明,在积层混合云中,当对流发展时其周围层状云减弱甚至消散,层状云的降水强度随着离开对流云距离增大而增大。数值试验说明:层状云给积云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饱和的环境及伴随层状云的辐合场使对流云具有长生命期、产生持续性的高强度降水和间歇性的特高强度降水;积层混合云是一非常有效的降水系统,这些及冰相微物理过程是暴雨产生的主要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GMS云图和由极轨气象卫星处理出的射出长波辐射(OLR)候平均资料,在分析和研究1978—1987年间发生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部11次强暴雨过程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暴雨出现前后的三种云型演变模型图,两类强暴雨出现和不出现的OLR候平均场。揭示了中低纬度地区天气尺度乃至更大尺度系云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强暴雨过程的重要条件。文中还运用1989年7月上旬长江上游地区罕见的强暴雨过程,对上述结果作了检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勇  梁必骐 《大气科学》1991,15(4):35-42
本文在分析梅雨期暴雨中尺度水热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Nitta的云谱模式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法对暴雨区积云对流对环境水热场的反馈机制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是高云和低云两类云的活动,在对流层中层很少有卷出的积云;积云对流的补偿下沉气流强烈地加热和干燥环境大气,这种加热和干燥效应主要被积云卷出的液态水再蒸发所抵消;同时,在暴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某种不同于积云卷出液态水的蒸发冷却和湿润环境大气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2007年8月25~26日发生在青海东部地区的中~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单站地面总温度变化、云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此次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辽宁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iao Ning-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LN-LAPS)经本地移植后,可以融合T639预报场、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风云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输出空间分辨率为3 km×3 km的分析场。本文主要介绍了LN-LAPS的基本框架和设计原理,同时针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探讨LN-LAPS产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N-LAPS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后输出的分析场可以识别对流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且有助于订正数值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环境中存在极强的上升运动,伴随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可以指示抚顺市清原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且云微观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此次暴雨过程的极端性。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4日辽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2002年8月4日辽南地区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并对暴雨产生时的高空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了赤峰市地区发生在2009年7月23日午后暴雨天气过程(简称"7·23"暴雨天气)的卫星云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引发"·23"暴雨天气不仅与东北冷涡环流、暴雨落区附近低层暖湿切变风场有关,而且在卫星云图显示的对流云体上有相应云系特征。暴雨发生即与当时大的环流云场相关联,也与降水强度、落区的云场中的一些特殊云形云系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分析研究这些天气条件和云图特征信息对做好大暴雨预报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Using the numerical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s(MCS)in the paper(Hong1997)and the averaged stratification of torrential rain processes,the evolution processes,interac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clouds,structure and the precipitation features in the MCS toproduce heavy rain are simulated and studied,and the physical reasons of producing torrential rainare analy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atiform cloud surrounding the convective cloudbecomes weakened and dissipates in the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of the convective cloud,and therainfall rate and water content in the stratiform cloud increase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nvectivecloud becomes larger.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find out that the stratiform cloud provides abenificial develop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onvective cloud,i.e.,the saturated environment and theconvergence field in the stratiform cloud help to lengthen the life cycle of the convective cloud,produce sustained rainfall with high intensity and intermittent precipitation with ultra-highintensity.These and the ice phas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torrentialrain formation and the MCS is a very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2.
朱全明  孙浩锡 《气象》1996,22(9):42-44
该文着重分析了1980-1990年江苏前汛期区域性大暴雨的GMS云图,揭示形成区域性大暴雨的云团特征,演变形式,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提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江西区域暴雨的客观天气学模型、物理诊断模型、预报流程以及利用数值化云图进行暴雨落区短时跟踪预报的方法。并给出了1992~1995年汛期模型的试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典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雨团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E逐时云顶黑体亮温资料 (TBB)、闪电定位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09—2013年6—8月内蒙古7例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雨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暴雨的降水强度在1~3 h即可达到暴雨或大暴雨量级,中尺度雨团活动是内蒙古暴雨过程形成原因,而80%雨团活动是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造成的。MCS内TBB不超过-52℃冷云区和地闪密度大值中心对雨团强度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冷锋云系中MCS造成的雨团多原地生成和消亡,TBB不超过-52℃冷云区面积小,维持时间为2~8 h,地闪密度增长缓慢而且发生频次低;冷涡云系中雨团跳跃式出现在MCS冷云区或冷空气流入一侧,出现TBB不超过-62℃冷云区,雨团出现频次高,持续出现时间可长达24 h,地闪密度增长迅速且发生频次高。7次暴雨过程中约有60%雨团伴有地闪活动,地闪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刻预示未来1~3 h最强雨团出现和MCS发展到成熟。地面加密风场中尺度辐合线先于MCS和雨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造成的局地辐合可作为MCS发展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红外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对1998-2001年4-9月、2002年4月乌鲁木齐地区99场小量、8场中量、25场大量、11场暴量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造成乌鲁木齐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特征与路径分型,云系与天气系统配置关系、相应降水情况的概念模式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制作降水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公路网络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美国研制的WRF-Var同化系统以及中国的云迹风资料,对2008年6月10日长江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做了三维和四维变分同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案均能提高模式对大到暴雨预报的准确率,特别是四维方案在提高大暴雨的准确率方面表现更好,这是降水预报的重要方面;两个同化试验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要素场的预报,使用四维同化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调整初始场、降低各要素场的预报误差。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并有高、低空急流与之配合,具有较好的动力条件;低空的西南急流,不但为产生暴雨提供了所需的水汽输送,也为造成暴雨强对流所需的位势不稳定提供了必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APS中尺度分析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诊断计算包括:可降水量、层结不稳定能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权重平均风速、水汽通量散度、云水、云冰总量及其通量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等。结果表明:“西南涡-切变线”系统的暴雨发生在暖湿气团与变性冷气团之间的中尺度风场辐合上升运动区,中尺度雨团发生在层结不稳定的暖湿气团一侧。计算的中尺度垂直运动与凝结函数降水率场,降水率为暴雨到特大暴雨。计算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率与凝结函数降水率不会完全重合,且水汽通量辐合既可致中尺度“雨”,又可成大尺度“云”,并且云水、云冰通量辐合/辐散,可解释为它们的“正”/“负”碰并增长,而碰并增长产生水凝物增量(降水率)也促成大暴雨。因此,在凝结函数降水率场中产生的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加上水汽与云水、云冰通量辐合及其碰并增长,并且借助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可能产生的强迫“次级环流”及水汽与云水、云冰输送,是这次“西南涡-切变线”系统造成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18.
“96.8”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青文  张迎新 《气象》1997,23(10):39-43
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过程。此次特大暴雨,主要是8608号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西北上,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低层从东北部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在暴雨区域形成湿斜压锋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致使台我低压北方形成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FY-2C的红外云图TBB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的实时监测资料,对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突发大暴雨天气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结果表明,望谟县的短时强降水是受河套冷空气快速南下影响而致使贵州中部的辐合线南压锋生诱发β中尺度云团的生成与强烈发展所引起的。强降水区域与低层辐合带直接相关;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出现,锋前积聚较强的潜在湿有效位能,在斜压扰动下,激发了倾斜垂直涡度的发展,导致大气层结对流性不稳定强烈发展,使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图反映了典型的中尺度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