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三维分解方案对全球大气环流进行分解,得到全球大气垂直环流分量,计算各大气垂直环流活动中心之间以及赤道中太平洋大气垂直环流与全球大气垂直环流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全球大气垂直环流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南半球热带垂直环流和亚洲季风环流关系密切;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纬向垂直环流与热带大气经向垂直环流有较强的同步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纬向环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1948-2004年全球平均Hadley环流强度指数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逐月平均风场资料,研究了全球平均Hadley环流特征.利用3层4个关键区的风定义并计算了1948年1月-2004年12月的全球纬向平均的南/北半球和全球Hadley环流逐月强度指数.结果表明:计算的Hadley环流指数可以合理地表示Hadley环流的强度;北半球Hadley环流除7-9月(南半球除5月)外都呈增强趋势;南/北半球的年平均Hadley环流也是增强的.年际相关分析表明:Hadley环流指数与SOI有非常高的负相关,Hadley环流强度的年际变化与ENSO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一、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观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气环流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不断揭示出许多大气环流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物理学,特别是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从一种简单、定性论述的学科变成一种比较严格的数理学科。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是气象学上一对孪生兄弟,大气环流的发展不断提出动力学问题,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大气环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大气的运动形态、运动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二是它的各个组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与全球500hPa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4,18(6):691-700
本文利用 ECMWF的全球500hPa高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期(6、7月)降水与全球同期和前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不仅与北半球,尤其是欧亚地区的环流有关,而且与南半球同期和前期环流亦存在相当程度的联系,特别是发现了当2月份南印度洋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容易偏多。此外,南极极涡的强度变化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存在某种程度联系。  相似文献   

5.
全球季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全球季风是21世纪才提出来的新概念[1-4]。现代气候学的全球季风与经典气候学的季风有3点不同:1)现代气候学把季风视为全球现象,而不像经典气候学那样把季风视为局地现象、认为季风是二级环流(西风环流为一级环流);2)现代气候学认为季风形成的机制是随季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大尺度大气环流表示方法的数学变换,提出了三维分解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处理热带和中高纬度的环流,并依此对垂直环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环流以季节变化为主,亚洲季风区是全球垂直环流季节变化的强信号区,年际变化的强信号区位于热带中太平洋。  相似文献   

7.
张耀存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7,16(3):235-242
将球带范围的p-σ混合坐标系五层原始方程模式发展成为包含极区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并用GFDL多年平均气候分析资料检验了模式对夏季气候平均状态的模拟性能,分析了p-σ混合坐标系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夏季气候的系统性误差。结果表明:p-σ混合坐标系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夏季气候平均态,各高度上的主要环流系统都可以模拟出来,与球带模式的结果相比有一定的改进,而且陆地上的模拟结果优于海洋上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三维环流模式模拟短期气候变化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评述多种全球三维环流模式模拟短期气候变化的能力。研究表明,全球三维环流模式有能力模拟各种变量的全球平均、纬向平均、年内变化以及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l~1997各年1月和7月的大气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特征,特别分析了110~140°E平均的垂直经圈环流和其中的东亚季风环流。计算了各年的经圈环流与多年平均垂直经圈环流之相似系数、差异系数和相对强度。文中除讨论了它们的年际和10年际变化外,还讨论了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变化与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直经圈环流除有年变化外,存在着较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月的全球平均经圈环流1966~1974年较弱,1976~1987年较强;7月的全球垂直经圈环流则是1963~1974年较强,1986~1995年则相对较弱。(2)110~140°E的平均经圈环流主要特点是:1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Ferrel环流圈,7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Hadley环流圈,而且其10年际变化也比较明显。(3)东亚季风环流强弱的变化与ENSO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近十余年国外利用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制做夏季季风区域的模拟与敏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场与观测场表明,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有较强的能力来模拟季风区域的各种主要特征。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敏感试验研究了季风形成的物理机制。本文对几个可能的物理因子如土壤湿度、地面反照率、海面温度、雪盖、海冰以及山地作用等的敏感试验给予专门评述,并给出不同海温状况下季风区降水特点。最后讨论与展望了有关季风的可预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9-09—2010-03贵州特大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1971—2000年necp全球逐月的2.5°×2.5°再分析资料作为平均场与2009-09—2010-03的necp全球逐月的2.5°×2.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了2009-09—2010-03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常年同期相比,贵州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少值;贵州省平均气温12.4℃,为历史同期第3高。此次贵州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冷空气活动)、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不利于该地区的降水产生,再加上西风环流以及中高纬度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该时段贵州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1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流函数能够等价描述副高三维空间几何图像的优势,以500 hPa水平型环流流函数的零等值线为客观标准,给出了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及西伸脊点指数的新定义,并以2018年夏季副高的短期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文新定义副高指数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水平型环流流函数新定义的副高指数,不仅从形态上准确刻画了副高的大尺度涡旋环流特征,而且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为进一步利用新指数开展副高异常演变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流的奇偶对称性(Ⅰ)理论依据和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兆勇  徐建军 《气象科学》1994,14(4):300-310
文中使用奇偶对称分析方法,利用观测资料对全球环流的奇偶对称分量的分布做了分析,指出奇偶分布的气候特征及其时间演变能反映南北半球海陆差异带来的影响,揭示大气对辐射加热响应的时间尺度、环流的波动结构及全球环流季节性调整等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冬季风控制东亚大陆长达半年之久,对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东亚冬季风不仅是全球最强大的冬季风,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它的异常变化可以引起全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变化,强东亚冬季风不仅会给东亚带来寒潮、低温冷害、冰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也与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和夏季洪涝灾害天气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用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 1961~ 1997各年 1月和 7月的大气垂直 经圈环流的变化特征,特别分析了110~140°E平均的垂直经圈环流和其中的东亚季风环 流。计算了各年的经圈环流与多年平均垂直经圈环流之相似系数、差异系数和相对强度。文 中除讨论了它们的年际和10年际变化外,还讨论了东亚季风环流强弱变化与ENSO循环的 关系。结果表明:(1)垂直经圈环流除有年变化外,存在着较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 月的全球平均经圈环流1966~1974年较弱,1976~1987年较强;7月的全球垂直经圈环流 则是1963~1974年较强,1986~1995年则相对较弱。(2)110~140°E的平均经圈环流主要 特点是: 1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半球的Ferrel环流圈,7月东亚季风环流圈代替了北 半球的Hadley环流圈,而且其10年际变化也比较明显。(3)东亚季风环流强弱的变化与 ENSO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TC年频数与全球范围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春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异常和低纬越赤道气流异常.利用相关分析从春季全球大气环流场中选择初选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预报因子作EOF展开构造综合预报因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TC年频数预报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独立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精度高,试报效果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可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 1979-2009年月平均风场资料,用质量流函数来定义东亚副热带的经圈环流指数,分析夏季(6-8月)东亚副热带经圈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地区受反Hadlev环流影响,表现出与全球平均经圈环流不同的特征,用指数表征的东亚副热带经圈环流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另外,利用相关性及水汽通量...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为了更清楚地确定与全球大气环流突变相联系的种种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系统最活跃、最易变的一种特征——亚洲季风特征。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是依赖於作物生长季节的季风雨最的。季风雨量产生的潜热释放,在促成全球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它就影响了世界的气候。最近的一些研究(Hore  相似文献   

19.
徐璇  陆日宇  石英 《大气科学》2011,35(6):1177-1186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MIRO3.2_hires)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季节演变特征,并与NCEP/DOE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都能反映出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平均环流场和降水场气候态分布的基本特征,但全球模式模拟的雨带范...  相似文献   

20.
未来是否会发生由大西洋热盐环流崩溃引起的气候突变是目前极富争议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首先回顾了过去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以及若干成因假说,介绍了McGill地球系统模拟组的有关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过去气候突变事件中的南北半球遥相关,最后讨论了未来是否会发生大西洋热盐环流崩溃引起的气候突变。对过去发生的大西洋热盐环流突变的研究表明,它产生的气候背景与现代气候以及将来进一步变暖的气候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凭过去发生过的突变事件来推论将来会发生类似的气候突变。尽管有的气候模式预测全球变暖会导致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甚至崩溃而引发气候突变,但是目前全球气候系统的观测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且现代气候模式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尚不能确信现在的全球变暖会导致这样的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