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开始发射人造卫星至今已30多年。在这期间,硬件和软件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发射了各种各样的卫星,并已在试用卫星资料分析各种地面情报。特别是在最近,针对人们担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和随之出现的气候变化,各国共同制定了合作计划。现在,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微型计算机已较多地应用于气象业务,在气象预报、测报、资料处理、气象通讯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搞好机房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二十年来,处理资料的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天气预报。目前的问题是收集尺度为100公里和小于100公里的中间尺度扰动的资料。常规探空观测系统(400公里间距,12小时一次)显然是不足的,甚至航线观测(100公里间距,1小时一次)也是不够的。气象雷达(以及气象卫星)早已具备收集所要求的时空尺度资料的能力,并且已正式应用于短期预报。在气象雷达的应用上,过去存在两个限制:所需处理资料的数量很大及雷达回波与天气参数间的关系不明确。在计算机能迅速处理资料的情况下,计算机与雷达结合是个自然的解决办法。由于把信号转变成数值,简化了设计雷达与天气关系的任务。越来越多的单位试验  相似文献   

4.
用人造卫星对自然环境进行观测已有13年了。在此期间,卫星本身的构造,卫星上所携带的探测仪器,资料的获取、处理、使用等也都在不断发展。近来,卫星特别被用来探测气温和水分的空间分布,测定地表物理量等。下面所介绍的是继SIRS和VTPR以后卫星上所使用的某些探测仪器。探测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的仪器已研制出测量15μCO_2吸收带能量的分光仪。它能测定平流层的温度分  相似文献   

5.
葛广平 《气象学报》1982,40(3):381-385
1957年以来,美国Thom等人提出艇Г分布(指分布密度为水(α~p/Г(P))e~(αx)x~(p-1)(α>0,p>0,0相似文献   

6.
目前,人造卫星有五种民间用途,即通信、气象、导航、地球观测和科学研究;至少还有三种正在进行认真探讨的未来用途,即在轨道上的制造业、太阳能发电卫星和太空移民区。通信早在1945年就已注意到:如果一颗卫星进入恒定高度为22,300英里的轨道,它的(公转)周期正好与地球自转周期相配合,因而看起来是固  相似文献   

7.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入轨道.随后一门崭新的技术——卫星遥感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了.1960年4月11日,美国发射气象卫星成功,卫星气象学应运而生.1972年7月23日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使卫星遥感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人造卫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从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自从1960年4月世界上第1颗气象卫星诞生以来,气象卫星资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灾害防御领域,显著地改善了地表特征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气象卫星能够连续地从空间遥感到地表特征,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9.
方形天线     
《气象科技》1978,(2):9-9
目前雷达、人造卫星所采用的接收天线都比较笨重,而且面积又大。西德气象局已采用“方形天线”。这种天线面积仅1平方米,内由许多小单元组成,其功能约相当于6平方米天线。  相似文献   

10.
在种类繁多的人造卫星中,有一种专门用于在外层空间监测地球风云变幻的卫星,那就是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以在太空拍摄地表的地貌、云图、水汽等照片,经处理后发送到地面。气象部门根据卫星云图和其它气象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便可对未来天气的变化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Florida(佛罗里达)南部进行的大面积积云试验,从1970年到1976年为第一阶段(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1978年夏开始了第二阶段试验)。试验的目标区面积为13,000平方公里,以飞机下投碘化银焰弹对积云进行动力播撒。1975年8月份以前用的是Olin X—1055WM—105焰弹,它由奥利马西森化学公司研制生产,每个焰弹能发出50克碘化银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旱涝的OLR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蒋尚城  温士顿 《气象学报》1989,47(4):479-483
卫星观测的OLR(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已在大气环流变化及气候异常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图利用美国气候分析中心所提供的9年NOAA卫星所观测的OLR资料,对长江流域的夏季雨量的估算进行试验并对旱年、涝年的广大低纬地区的OLR特征进行诊断分析,为卫星资料应用于长江流域的旱涝分析预报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CIDPS(Climate lmpact Data Processing System)是在北京气象中心M—360R计算机上实现的可应用于气候影响分析研究的资料处理系统,它在资料预处理的基础上含有多种资料接口以及气候资料库、大型统计分析软件包、评价指标程序库、评价模式程序库等几个部分,可以方便地进行全国气象资料的检索、加工和处理,并可将统计结果作图表输出,它不仅在气候影响评价方面,而且在气候资料咨询服务方面收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卫星遥感资料在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彦波 《气象》2010,36(9):111-115
卫星遥感资料的应用是提高太阳能资源评估时空分辨率的有效手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于太阳能资源(地面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计算和评估中,至今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卫星遥感资料的直接利用(统计反演法),(2)卫星遥感资料的间接利用(物理反演法)。通过对近20余年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论述,说明卫星遥感资料在太阳能资源评估应用中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观测资料,可以弥补当前地面气象观测站的不足,而难点则主要在于对云和气溶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COSMIC资料对17个台风热力结构的合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OSMIC是2006年4月建立的利用掩星技术探测大气要素的人造卫星星座观测系统.利用COSMIC提供的大量海洋上空的高垂直分辨率的气象探测资料,对台风的各热力要素进行合成分析,达到进一步认识台风区域内热力结构特征的目的.收集和处理了2006-2007年的西北太平洋17个台风期间在台风区域内的掩星点的探测资料,按台风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日本着手建立人造卫星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1)是此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靠自己的技术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预计1987年1~2月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I型火箭(2级火箭)发射MOS-1。  相似文献   

17.
太空时代正式开始于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旅伴1号”是在那天由苏联射人轨道的。它是一个直径23英寸(58厘米)、重185磅(84千克)的球体,是用经过改装的洲际弹道  相似文献   

18.
Laroc.  P 赵志超 《气象科技》1994,(3):54-58,F004
产生微下击暴流的风暴单体中的闪电活动P.Laroche等1引言1990年夏天,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利用多普勒雷达和一个两站闪电探测系统进行了联合实验。其目的是研究闪电与对飞机危险的天气状况如风切变、湍流和强降水之间的关系。闪电资料的一种可能用途是,或者...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气象预报中你一定看到过“向日葵”号气象卫星的云图照片吧。但并不是说云就等于雨,雨域超不出推测的范围。因此,这种从人造卫星直接观测雨域的范围、高度、雨的强度等系统,日本邮政省无线电研究所已决定在1979年开始的三年计划中研制。使用微波雷达“向日葵”气象卫星只能拍摄云图照片,因为它使用的是可见红外辐射计。与此相反,无线电研究所正在进行研制人造卫星上使用的高定向性微波雷达。就是发射雷达电波,分析其反射波以便测出雨情。就雷达而言,富士山顶上的雷达倒是很有名的,但由于它只使用一个频率,所以不能识别雨云和雨情。因此,无线电研究所的雷达因为使用2  相似文献   

20.
徐家骝  李静兰 《气象科学》1994,14(3):177-186
本文利用FACE(佛罗里达积云试验)1978年夏季积云飞机实测资料,对微物理过程的垂直连续性及其和上升气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资料涉及三架带仪器的飞机分别在积云块的-5、-10、和-15℃层反复穿行两架飞机对单层高度连续穿行。本文着重研究这三层高度上与云滴、上升气流有关的冰相的发展,以便了解“触发”快速冰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