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飞 《高原气象》1993,12(4):355-36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和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实况,分析了1991年梅雨期6次暴雨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强雨带的活动特征,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的中-β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稠密的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β尺度分析。中-β尺度雨带位置稳定、雨团路径集中以及逆引导气流的传播,是造成降水局地增幅的直接原因。而这些降水量场特征与地面流场和温湿场的中尺度特征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观测资料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研究了高纬和低纬天气尺度扰动对2020年梅雨期降水的可能影响。观测分析表明:2020年6月、7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在周期上表现为10 d以下的天气尺度扰动,在降水过程中存在多次中高纬度天气尺度扰动的南传与低纬扰动的北传。在此基础上,设计改变不同纬度天气尺度扰动(10 d)输入的侧边界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平均环流来看,当中高纬西北侧边界的天气尺度扰动减弱时,大气平均环流动能向天气尺度扰动动能转换的位置发生北移,影响副高北侧纬向西风带北移,使得梅雨期降水中心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到淮河流域;从时间演变来看,当去除中高纬西北侧边界的天气尺度扰动时,850 hPa上E矢量散度南传减弱,低纬纬向风异常能够向北传播。纬向风异常产生的涡度变化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北抬,使得雨带可以较早北抬到34°N以北,标志江淮地区出梅。低纬南侧边界的天气尺度扰动减弱时,梅雨期降水略有增强,但对雨带的进退影响较小。因此,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020年夏季梅雨期降水强度和雨带的维持主要与中高纬度天气尺度扰动异常密切相关,中国北部尤其中国西北部到巴尔喀什湖地区天气尺度扰动偏强且南传是此次梅雨强度偏强和雨带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据1991年特大洪涝过程的物理分析试论江淮梅雨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91年江淮梅雨为个例,通过对特大洪涝形成过程的物理分析,就梅雨预测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分析表明,1991年江淮流域较长梅雨期内所发生的3场大暴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们是大气环流季节转变不同进程中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的环流背景和降水性质,且在洪涝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江淮梅雨的3个模型,指出应在由春夏之交到盛夏这个较长时期内分阶段地考虑梅雨预测。另外还指出,确定雨带的落区,不但应强调副高和东南季风活动对雨带南北进退的作用,而且也要注意西南季风的活动会导致雨带东西向的摆动。最后,就旱涝形成物理过程的诊断研究在旱涝模式预测方法中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1,21(3):11-14
对发生在嘉陵江到渠江流域的一次西南低涡暴雨天气过程的结构分析表明:本次过程属于长江流域季风雨带形势下中-α尺度雨带中的-β尺度雨团;与其对应的中小尺度初始扰动同次天气尺度低涡、切变线和急流核的形成有关;并利用中尺度扰动的对称不稳定理论诊断扰动波包的发展,指出了热成风偏差和对流不稳定局地变率在暴雨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1年梅雨期阻塞高压的维持和瞬变扰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陶祖钰  胡爱学 《气象学报》1994,52(2):231-234
1991年我国江淮流域发生了3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洪涝。与特大洪水的1954年相似,1991年梅雨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也是在中高纬度存在乌拉尔山和东西伯利亚两个稳定的阻塞高压。因此,分析阻塞高压的维持机制是研究1991年特大洪涝成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E向量,对1991年梅雨期阻塞高压长时间维持的机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中,作者曾提出在初夏东亚上空存在一个天气尺度的瞬变的季风环流系统——季风流管。它的升支对应一条近东西向的云雨带,它对我国南方雨季和梅雨期的开始、雨量和持续时间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企图通过对1983年季风流管的分析,初步尝试为建立一个用季风流管作江淮地区雨带短期预报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与1991年梅雨期灾情及致灾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玉 《气象》1997,23(9):46-49
1996年安徽省的梅雨总量与1991年相近,但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是1991年的1/2。分析认为:1996年梅雨期的非稳定性暴雨(暴雨落区多变)是主要因素,梅雨期集中,暴雨落区偏南,梅雨前期雨水偏少也是重要原因。并对1991年和1996年梅雨期稳定性暴雨(暴雨落区少动)和非稳定性暴雨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华中地区66个代表站历年降水场的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系数,将雨带客观分成强、一般、弱三等和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长江沿岸、南北雨带四个型。在分析前期海平面气压特征基础上,结合普查的前期关键区,指出了关键区实质上是影响雨带的地面大气活动中心异常的反映。以前期关键区的海平面气压为因子试报1991-1992年雨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梅雨洪涝灾害成因与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家华  陆菊中 《气象科学》1998,18(2):167-173
本文根据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盐城、宝应和阜宁共5个代表站,对1954-1993年共40年的梅雨期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588位势什米的西脊点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与梅雨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暴雨频发和雨带稳定在里下河地区有关。而后者又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特点以及西风带环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上述5个代表站梅雨量、副高脊线的所在纬度和588位势什米特征线西脊点的功率谱,得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