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我国北方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4年台风年鉴资料,在大量普查的基础上,定义进入30°N以北、125°E以西热带气旋为影响我国北方的热带气旋。根据其后期移动路径的不同划分为:沿海北上、沿海转向、登陆北上、登陆填塞、登陆转向及西折6类。最后,对各类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产生的暴雨区和暴雨强度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胡斯团  黄大文  张儒林 《气象》1995,21(8):23-25
统计21年(1970-1990年)进入预报研究区(15-25°N,125°E以西)的热带气旋移向变化情况,分析移向发生突变的季节变化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气候特征。研究了热带气旋移向的突变与副热带高压活动,海岸地形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寻找预报判据提供了气候特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57~1990年7~9月份进入19~25°N、115°E以西的热带气旋雨况进行分析,得出各月不同源地与登陆地段的热带气旋,影响本站的降水情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1979—2015年)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分析了MJO不同位相、强度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与MJO的位相和强度有关,但7—8月和9—10月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对应的MJO位相和强度有所不同。在7、8月,当MJO处于强的第3、6位相或弱的第4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强的第1、2、8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在9、10月,当MJO处于7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1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无论是7、8月还是9、10月,有利于热带气旋偏多和偏少的MJO位相对应的环流形势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5.
1965-2010年7-9月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日台站降水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最佳台风路径等资料,对1965—2010年夏季(7—9月)影响中国热带气旋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热带气旋降水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和南部,夏季平均的热带气旋降水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自1965年以来,夏季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呈现华东及东南沿海增多,华南沿海、海南岛以及西南地区减少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一方面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导致同期中国东部地区上空水汽辐合增强;另一方面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发生变化,使夏季热带气旋盛行路径由南海向东亚沿岸偏移,这两个因子的共同作用致使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降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在20—30°N,120—130°E海城内生成或由处部移入的低压热带气旋为对象,运用合成分析方法,对1956—1985年间的这类近海热带气旋的环境场作了分析研究,找到了西折和东折时具有不同天气特征的环境高度场和温度场特征。通过对折向后(24小时)热带气旋移向和500hPa引导气流以及由对流层中低层平均温度场所反映的热成风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了用引导气流方法作台风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要考虑β作用引起的移向订正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发现9606、9612两个热带气旋的特点为:(1)生成于南海的9606号强热带风暴和源于太平洋的9612号台风,从登陆海南岛东南部到越南北部的移动路径,以及造成钦州的天气极为相似。(2)作为影响这两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等差异较大。因此,从环境流场特征去解释,预报是比较困难的。(3)在500~800hPa三层的Tσ湿热能量场上,在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前一天,在其北侧的20°N附近都明显地存在着一条东—西走向的低能轴线。这一低能轴线的出现,预示着热带气旋将只沿原来的移动方向前进直至登陆。  相似文献   

8.
1 引言本文应用中国气象局出版的《台风年鉴》,对1949~1990年间首次进入35°N以北、115~125°E范围的影响大连区域的热带气旋共48例进行天气气候分析。次数:平均每年1.1个,最多4个(1985年),最少为零;强度:台风有4个,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各有12个,热带低压有20个;时间:影响时间6月中旬~9月下旬,且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8月中旬。 2 影响大连区域热带气旋的路径 2.1 确定警戒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北半球初秋(9月)500hPa孟加拉湾(15°N,85°E)与日本海(40°N,130°E)的遥相关结构、年际变化及其与热带东风急流、厄尔尼诺事件、中国降水的关系.指出,当孟加拉湾500hPa高度上升时,日本海高度下降。这时通常是低南方涛动指数或发生厄尔尼诺、并且在100hPa上热带东风入口区为西风距平。这些特征造成中国东部初秋降水偏少。利用这些结果可以清楚地诊断近40年中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  相似文献   

10.
8908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从18—19°N穿过120°E向西北移动,于1989年7月18—19日影响玉林地区,出现地区性暴雨。这是玉林地区1989年最大的一场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七月份从17—19.9°N穿过120°E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玉林地区,不会出现同一天≥3站的暴雨,历史机率为11/11=100%。而8908热带气旋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对速行类、迂回类热带气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这两种极端类型的气旋有如下差异:1影响系统云图特征的差异(1)热带辐合带速行类气旋,辐合带云系位于15~18°N范围内,而迂回类气旋则位于5~10°N范围内。(2)双台风结构速行类不存在双台风影响,而迂回类则多数受双台风影响。(3)副热带高压速行类副高晴空区宽广且稳定.而迂回类副高晴空区狭窄且大小及位置不够稳定。2气旋本身云状结构的差异速行类云团结构紧密,边界清晰,有明显眼型结构,而迂回类则相反。速行类、迂回类热带气旋的卫星云图特征对比分析@陈见…  相似文献   

12.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13.
波兰郁金香在中国的气候适生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波兰郁金香的水、热条件与中国大陆所有站点进行气候滑移相似分析表明,波兰郁金香在中国最适宜引种的范围很大,气候相似的大部分地方集中在3 个地区:一是34 ~39°N、102~114°E的倒梯形区域;二是35 ~42°N、115 ~125°E的倒三角形区;三是西藏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番禺区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军  杨宏建  余海军 《气象》2006,32(6):66-70
利用番禺区1960—2004年高温天气(Tmax≥35℃)的历史资料及同期热带气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影响区(15~35°N、110~135°E)内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得出:(1)高温特别是36℃以上高温与热带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温强度越强,存在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比例也越大。没有热带气旋存在仅靠副热带高压作用,则出现36℃以上高温的机会小得多,并且没有37℃以上超高温天气出现;(2)西北太平洋源地热带气旋对高温的贡献较南海源地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何种源地,从热带低压到强热带风暴,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出现高温的比例都有一个明显的突跃;(3)7—9月份出现高温时,热带气旋存在的比例在68%~87%之间。移经热带气旋影响区的热带气旋,以7月出现高温的比率为最大,强热带风暴以上出现高温比例超过35%。  相似文献   

16.
1991—1992年ENSO事件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气候分析中心(CAC)和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公报所提供的海-气资料,综合分析了1991-1992年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次ENSO事件的主要特点是:①在ENSO事件爆发前一年内热带太平洋海气特性频频呈现异常,暖水堆积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60°E-160°W)约12个月,然后自西向东传输,爆发1991-1992年ENSO事件。②对ENSO事件作出响应的西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16和17日,韶关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表1),最大日雨量出现在乐昌市(136.8mm),达到大暴雨量级,乳源县桂头镇出现了山洪爆发等灾害。1 9910号强热带风暴发生发展过程 9910号强热带风暴是1999年9月11日由菲律宾一带生成的热带低压发展而成,13日移入南海,14日08时位于18.4°N、119.3°E,中心气压997hPa,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14~16km/h,强度加强,并逐渐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6日08时中心气压降至980hPa,位于22.1°N、114.4°…  相似文献   

19.
陇南东西部不同暴雨服务指标探讨任三学(陇南地区气象局武都746000)暴雨是陇南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由于东、西部(大致沿35°N、105°30'E至32°15'E纵斜方向把陇南分成东、西两部分)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的不同,暴雨发生机率东多西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海市气象局承担的项目<制作影响北部湾地区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库>,对库中收录1954~2002年的所有进入18°~23°N,105°~112°E范围,且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级或以上的共计128个热带气旋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同时对该资料库系统的各种分类功能进行简单介绍.为今后的热带气旋预报和研究工作提供一个资料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