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2.
西北黄土高原,光照丰富,雨热同期。实施旱作带田一膜两用技术,可增温2—5℃,节水30—40mm以上,调水70%左右。热量利用率高达0.987,降水利用效率15.15kg/(mm·hm2),气候生产力利用指数0.49。增产效益明显,变作物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总产可达8250—9000kg/hm2,比单作增产45%以上。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相似文献   

4.
应用SPAC系统水分循环原理,建立了适合玉米生育的水分利用子模式;利用该模式模拟分析了辽宁省海城市、昌图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3 地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农田蒸发和蒸腾过程,并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建立了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函数。经计算,该模式模拟结果( 除个别期次外) 的相对误差范围海城为0.13% ~34.9% ,昌图为0 .44% ~32 .5 % ,阜新为2.6% ~26.1% 。  相似文献   

5.
应用SPAC系统水分循环原理,建立了适合玉米生育的水分利用子模式;利用该模式模拟分析了辽宁省海城市、昌图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3地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农田蒸发和蒸腾过程,并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建立了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物过程的影响函数。经计算,该模式模拟结果(除个别期次外)的相对误差范围海城为0.13%~34.9%,昌图为0.44%~32.5%,阜新为2.6%~26.1%。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表明,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调水效应显著,水分利用率高。粮食增产一般在40%-60%以上,经济效益好,是发展旱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定量分析了盆丘中陵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日耗水量及水分盈亏值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不同台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干旱情况。指出(1)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抽穗)水分亏缺多达24.8~32.4mm,各台地小麦普遍发生干旱,以二、三台地更严重:(2)玉米需水关键期多夏旱,频率高达40%~60%。容易导致玉米受旱;(3)小麦有最少需水期与最多需水期之分,玉米则只有最多需水期,但玉米对水分反应更敏感;(4)提出了该地区抗御土壤——作物干旱的若干气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8年广东一场冬季暴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1998年1月13~15日的暴雨个例分析1-1 概 述1月13~15日,广东省中部及西北部普降暴雨,过程伴随着隆隆的雷声,这在干旱的冬季是少见的。其中最大降水中心在顺德,日降水量达106-7mm,过程降水量超过70mm的站有8个,除顺德外,分别为博罗106-2mm,河源85-1mm,惠阳81-1mm,乳源77-4mm,东莞73-9mm,罗定70-9mm,仁化70-2mm。13~14日主要降水区在西北部,14~15日转移至中部。这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中等偏强的冷空气自中路补充,配合500hPa西…  相似文献   

9.
统计偃师站近21年来的资料,发现7月、8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二年春雨的多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7月和8月月平均气温的距平之和为正时称“夏热”,为负时称“夏凉”。2 预报对象第二年4~5月两个月的降水量。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大于70mm时为春雨多,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小于70mm时为春雨少。3 对应关系从1974~1994年21年资料来看,夏热春雨少的为6/9=66.7%,夏凉春雨多的为9/12=75.0%。4 业务运用1995年7月、8月两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之和为0…  相似文献   

10.
高素华  康玲玲 《气象》2005,31(6):74-76
采用最大可能蒸散、作物实际蒸散、水分盈亏、水分订正系数评价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主要作物(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和草地生长季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需水量:冬小麦>棉花>春玉米>春小麦>夏玉米;水分订正系数:春玉米>夏玉米>棉花>春小麦>冬小麦。草地需水量为350~450mm,水分订正系数0.95以上,水分供需矛盾小,实施退耕还牧无论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还是改善生态环境,在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临汾地区“94.7.7”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巧霞(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1994年7月7~8日,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普遍降水。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我区有8个站达大雨以上,其中:临汾为70.5mm、乡宁为72.9mm达暴雨。降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开展自主研发的RSPCYWM模型系统已在我国华北地区作物生长过程监测和估产中大范围推广及应用,包括RSPCYWM模型的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估算;同时改进作物模型系统,加入RUBISCO酶限制的作物光合速率模块,作物冠层水分导度模块,以求更加真实地模拟作物的生产过程和对华北地区作物的估产,使监测和模拟精度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泽当气候变化初探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陈克东  建军 《气象》2000,26(1):51-55
根据泽当1960年1月~1999年4月的气温度及降水资料,对泽当近40年的气候变化做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泽当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8.97mm/10年),各部委降水量却呈上升趋势(2.16mm/1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0.230℃/10年),特别以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期增温明显,冬季变暖的趋势大于夏季。可以以80年代中期为界将泽当这40年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4.
马树庆 《气象》1987,13(4):46-48
本文用农业气候学方法确定了吉林省几种主要作物随时、空变化的需水指标。以农田水分供应率为依据,建立了逐月农田水分资源质量鉴定的经验评分模式。针对几种主要作物,用逐月评分之和对吉林省各地的水分资源质量做了农业气候评价。最后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了鉴定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毛竹是亚热带山区经济作物之一 ,其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 1 3 0℃ ,年降水量 >1 0 0 0mm。始兴县的年平均气温 1 9 6℃ ,年降水量 1 5 2 7 7mm ,具备毛竹生长的气象条件。目前 ,始兴县北山、太平、都亨、罗坝等乡镇都有毛竹种植基地。本文就毛竹生长条件和深度开发调查作简要分析。1 毛竹生长条件  毛竹是多年生作物 ,形成一枝毛竹需要经过三个时期 :发鞭孕笋期、出笋期和分枝立竹期。上等毛竹生长期需要 8~ 1 0年 ,一般毛竹4~ 6年。1 1 发鞭孕笋期毛竹的发鞭孕笋期一般在 7~ 9月。此时为盛夏高温期 ,土壤湿度渐趋减小 ,含水…  相似文献   

16.
汝州市烟叶病毒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防治杨关生张青海刘献(汝州市临汝镇农技站·467500)(汝州市气象局近几年来汝州市烟叶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年份田间病株率在8%~20%,发病严重的1996年,重病田病株率高达70%以上。烟叶病毒病是一种典型的气...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生长的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分析苹果年度生长期内适宜补灌期,为苹果生产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河北省内丘富岗苹果和素有"太行山第一驿站"之称的顺平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参考作物系数法,进行苹果需水量计算,分析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结果表明,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年度生长期需水量呈阶段性线性下降,幼果期-着色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需水量80%,萌芽-开花期和成熟落叶期需水量分别占10%。顺平和内丘全生长期多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均在0.7以上,中部(顺平)水分适宜度优于南部的(内丘),且2011年以来水分适宜度显著优于1981-2010年的;果实膨大期、着色期、成熟-落叶期水分适宜性较好,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水分适宜度均小于0.5,降水不能满足果树此阶段需水要求,尤其是幼果期,水分适宜度最差。因此,苹果适宜补灌期为春季3月下旬-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省级以上尺度的作物-天气产量预报模式。首先,对气候产量进行R-型聚类分析,将全区分成若干亚区;然后,用累加型及阶乘型的多重非线性回归方法组建预报方程。本文提出的模式,原则上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度和不同作物,预报时效也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作物发育阶段的特点给定。 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时效,分为冬前、越冬后及黄熟前三个阶段。预报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可达到0.70,0.90和0.95以上;平均相对剩余误差为15%,8%和4%。  相似文献   

19.
一、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小麦产量 当水分供应满足不了作物的水分要求(ET_o相似文献   

20.
统计我站近 2 7年的资料发现 ,立夏日有否降水与三夏期(5月下旬~ 6月中旬 )的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5月 5、6日 (立夏 )两天降水量≥ 0 .0mm为有降水 ,否则为无降水。2 预报对象若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三夏期 )的降水量≥ 5 0 .0mm为降水量偏多 ,<5 0 .0mm为降水量偏少。3 对应关系统计 1971~ 1997年的 2 7年资料 ,结果发现 :5月 5、6日两天没下雨的为 12次 ,三夏降水量偏少的为 10次 ,立夏无雨对应三夏期降水量偏少的几率为 10 12 =83.3% ;5月 5、6日两天有降水的为 15次 ,三夏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