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气象部门大多业务系统建立在 DOS工作站 ,对 Unix系统和远程服务器的访问必须借助于第三方的 TCP/IP应用程序 ,摸索出在 DOS工作站上安装两种常用的 TCP/IP应用软件的方法 ,并对两种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做了对比分析 ,提出较为合理的实现方法 ,可充分发挥地、市气象局现有设备和业务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私有云在市级气象业务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终端管理,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宁波气象部门基于vSphere架构部署了气象私有云,私有云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标准化业务环境而不受其位置、设备和时间的影响。通过共享资源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支持各种终端以更加安全的方式访问内部资源,将终端管理集约到数据中心,有助于业务人员专注于气象核心业务。该文介绍了私有云的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部署与应用中涉及的桌面虚拟化、软件虚拟化、安全设计、优化用户体验等关键技术。并以私有云在宁波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为例展示了私有云在气象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气象部门素来有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天气会商的传统,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多年以来天气会商只能在气象部门内网环境中进行。为满足用户基于互联网接入天气会商的需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于2019年建设完成了气象云会商系统。该系统依托国产的互联网视频会议产品,采用专有云方式进行了部署,并实现了与气象部门已有的基于H.323协议视频会议系统的融合对接。通过在多个云会商系统间设置友好企业方式,不仅满足了气象部门系统分级和属地化管理的要求,也极大的提升了跨部门会商联动的简便性。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及气象部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也提出了下一步云会商业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气象部门Notes邮件系统升级优化及故障排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气象信息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2000年建设的气象部门Notes系统已不能满足新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Domino R5全国气象部门Notes系统升级需求,介绍了基于Domino R8系统结构和特点,将通信方式由原来中央节点集中分发改变为直接的点对点通信,在服务器运算、I/O带宽占用和数据存储方面均作了改进,2009年3月升级完成后已稳定运行.此外,还提出了新系统建成初期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华  陈敏  余东昌 《气象科技》2013,41(6):1026-1030
基于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方法和逻辑卷管理(LVM)工具,将一台机架式服务器和五台磁盘阵列进行连接管理,实现了一种单一逻辑磁盘容量达90 TB的大规模存储空间。该方案注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采用串联方式,增强了可扩展性,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方便了数值预报业务数据的安全、快速存取,并具有容量的可扩展性。满足了省级气象部门对科研数据存储的需求,尤其是数值预报结果检验工作对大规模存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服务器数量持续增加,现有信息系统架构普遍存在应用与数据混杂、安全性差、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本文以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虚拟化改造为例,通过应用效果来说明实施虚拟化技术对于气象部门提高业务可用性、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县级CMACast小站的投入使用,使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资料的信息量、时效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CMACast服务器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接收到的卫星广播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应用程序的调用和处理,才能生成适用于气象业务的产品.利用业务计算机Windows NT/2000/XP操作系统自带的ⅡS组件搭建简易FTP服务器,可以实现县级CMACast小站文件推送功能,将资料发送到业务计算机的固定文件夹,有效解决卫星广播数据本地化处理、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气象部门所掌握的气象灾害信息急剧增加,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实时性更强,信息的管理成为重要课题。文章分析气象灾害信息的一般结构和其数据库的特点,结合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就服务器操作系统、基于网络运行环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作为网络硬件平台关键设备的网络服务器这3个要素作综合分析,提出新一代自治区和盟市级气象灾害信息服务系统选择{Netware、Sybase、PC机){NT、sybasePC机或工作站}为好。还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源起应用和发展作分析介绍。强调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工具,其在气象业务和服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Web的信息资源建设是近年在Internet上应用较广,其优秀的即时性和良好的交互性,使得这一新技术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气象部门的网络环境的改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网络结构建立省级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完全成为可能。本文结合省级气象部门科技管理实际需求,从平台设计思路、系统开发、数据库、系统安全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的概要方案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西气象部门的信息网络安全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广西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通过对策略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气象网络各安全域边界的主动防御能力、安全管理区的态势感知及溯源能力、大数据云平台终端安全防护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在信息传输环节,厦门市自动气象站采集的信息传输更适合采用无线方式完成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多点对单点主从式自动气象站数据通信传输系统。系统中各自动气象站点的数据采集器完成气象要素信息采集,各站点的GPRS通信模块在GPRS网络中通过DDN专线与租用静态IP地址的移动中心服务器构成数据通信传输网络,中心服务器与厦门市气象台网络信息中心通过TCP/IP协议实现实时通信,气象观测终端软件完成数据的存储及加工。截止到2010年9月初,系统已稳定运行8个月。该系统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成本低、建设快,适用于各类气象自动站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安全和有效地满足气象信息共享、等级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分析现有北京气象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人员思想意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思路。结果表明:可从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方面以安全等级划分作为首要切入点,建立安全域,解决办公网、业务网和互联网三网关联问题。将安全检查评估和加固贯穿到信息系统整个周期,采用网络安全联防机制安全准入方案,解决VPN接入导致的网络边界模糊问题。可根据信息系统属性和损害客体及损害程度划分信息系统等级。此研究思路,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的进一步发展有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优质气象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滞后的现状,根据气象服务的特点,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3DGIS),研发了全球天气分析服务系统(Global Weather Analysis Service System Version 1.0GWASS V1.0)。该系统实现基于GIS的气象信息处理与集成分析、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显示和输出等功能,为气象服务业务提供基础支撑平台,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气象服务效果。文章介绍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思路,给出基于.net平台开发的GWASS的总体架构设计以及分层设计,说明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和功能子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分析面向气象服务应用的3DGIS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门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气象科技》2006,34(Z1):5-9
作为对外共享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主要通道,门户系统是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项目的首要开发任务之一。门户系统从设计上划分为服务中心门户、用户接入门户、气象模式应用门户等3个子系统。服务中心门户是整个项目平台的对外Web入口,提供项目规划、进展汇报、资源信息、用户支持、使用帮助等方面信息。用户接入门户完成用户登录进入气象网络节点的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同时提供用户进入系统后共享资源的主要页面。气象模式应用门户,以Web方式来共享使用承载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的气象模式。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J2EE的Servlet/JSP Web组件技术,在“Eclipse lomboz插件”集成环境进行开发调试。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门户子系统主要模块的开发,并已集成打包为一整体,运行于中国气象局国家园区网内。  相似文献   

15.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肯定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和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讲话指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办发49号文件和赣府厅发92号文件的要求,以中尺度区域气象站建设为重点,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以灾害性天气预报为重点,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水平;以全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全省气象灾害应急体系;以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防雷安全工作;以增雨抗旱防雹为重点,大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气象防灾减灾范围广,牵涉部门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及时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从而为保障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系统设计与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的特点,构建了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模型、评估指标和评估流程,从气象预报准确率评估、预报服务覆盖率评估、政府决策部门反馈措施评估、服务效益综合评估报告等4个方面对重大气象灾害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以Asp.Net为平台开发出了基于B/S(Browser/Server)结构的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系统。并以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进行了业务应用评估,为公共气象服务中针对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业务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以2008—2013年遥感晴空数据及相关气象、统计、调查等资料为数据源,对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气象评价,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生态质量逐年略有提升。其中,1)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小幅上升趋势;2)湿润指数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并且江西省降水随季节分布不均,春季湿润指数值平均最大;3)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地退化指数较稳定,但存在季节变化;4)灾害指数随年度受灾程度不同有较大起伏,夏季是江西省遭受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季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国气象局构建了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远程会商、行政电视电话会议、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是原有标清系统的重要升级,针对视频质量不高、系统稳定运行能力低下、组会能力不够灵活的现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建立了高清电视会商系统。介绍了的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并与标清电视会商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清电视会商系统技术领先,功能强大,是目前气象行业技术领先的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是支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平台之一,在气象服务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GRAPES紫外线(UV)数值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 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模式中的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创建了紫外线数值预报系统(GRAPES-UV)。介绍了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给出了GRAPES-UV系统的运行和个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指数(UVI)除了与纬度、地形和日变化有关外,还与云的分布以及天气形势密切相关,GRAPES模式中云的微物理方案对UV预报有较大的影响,UVI在晴空和对流云降水地区的强烈反差是UVI的重要特征。在个例试验中应用了臭氧总量预报模式,通过T213模式为化学输送模式提供气象背景,利用卫星资料同化技术建立臭氧的初始场,预报大气臭氧总量。应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临界成功指数(CSI)对2007年夏季北京和上海UV预报进行统计检验。北京和上海24 h紫外线强度等级为强和很强的CSI分别为0.625和0.780,接近同样方法的美国检验结果0.677。该系统从2006年3月起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中正常运行,并在大气成分中心网站上发布UVI和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并提醒公众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身免受UV的过度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