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应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红外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对1998-2001年4-9月、2002年4月乌鲁木齐地区99场小量、8场中量、25场大量、11场暴量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造成乌鲁木齐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特征与路径分型,云系与天气系统配置关系、相应降水情况的概念模式以及在实际业务中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及其数字化资料制作降水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青海湖地区降水云系及影响系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造成环青海湖地区降水的高空天气系统、地面形势、天气系统维持时间以及≥5.0mm以上各量级降水所属云系出现频率等。通过分析认为:(1)、影响环青海湖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巴尔咯什湖横槽型(概率为40%)、西风气流多波动型(概率为32%);(2)、造成环湖地区区域性大到暴雨的降水过程天气形势下主要是稳定的经向型环流和稳定的纬向型环流;(3)、在西风槽型和切变线型高空形形势下,环湖地区出现中到大雨的云系以Cbcap;Cbcap Asop;Cbcap Scop为主;(4)、各主要降水云系维持时间中,产生≥5.0mm降水的Cbcap、Asop云系维持时间最长,产生≥25.0mm降水的Cbcap云系维持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3.
何勇 《气象》2006,32(2):126-127
11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5.4mm,接近常年同期(26.3mm)。全国平均气温为6.8℃,比常年同期(5.2℃)偏高1.6℃,为195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四高值。月内,江西、湖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造成暴雨洪涝灾害;南方部分地区旱情月内出现缓解;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北部等地由于降水偏少,旱情持续或发展;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青海南部雪灾较为严重,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江南、西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4.
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0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5.
环青海湖地区5~9月降水与云层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1995—2004年(5~9月)对环青海湖(以下简称“环湖”)地区的天峻、剐察、海晏、共和4站降水≥5.0mm、≥10.0mm、≥25.0mm出现的次数、时间、性质、强度及降水云层的特征、出现概率,地理分布和总、低云量与降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环湖地区的降水次数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共和为低值区;降水出现概率夜间大于白天;降水性质以阵性降水为主,强度刚察最大;主要降水云系是以积云为主的混合云系;降水日数与总云量日数成正比,总云量≥8成、低云量≥4成时,降水出现的概率刚察最大,天峻最小。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且影响着三江源地区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降水的影响机制以及未来降水趋势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利用1999年7月4日~7月16日期间,由青海省人影办和有关科研单位的人员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地面人工增雨试验获取的711数字化雷达资料、雨滴谱资料和地面降水自记资料,对黄河上游地区云层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和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黄河上河上游地区其雨滴谱分布以多峰型为主,降水的滴谱较宽,对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较有利,同时拟合出黄河上游地区层状云降水的Z-I关系,可以作为雷达定量测量层状云降水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全疆各地气温偏高,导致全疆大部地区入冬期偏晚。降水11月北疆大部分地区偏多,南疆大部分地区偏少,12月全疆大部分地区偏多。12月份,由于天气过程多而强,造成北疆大部地区降水偏多、积雪偏厚,有利于冬麦的冬前生长及安全越冬,同时为牲畜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总体对牲畜越冬有利。但12月中、下旬出现的强降雪和降温对牲畜的采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影响长治地区降水的局地触发条件的初浅分析张红英,王光天(长治市气象局046000)本文通过对长治地区1985年讯期6月15日和7月23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及7月10日稳定性天气过程约分析,发现叠加在地面能量场的中尺度系统与局地诸因素的结合,是造成我...  相似文献   

10.
摘 要: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 a、16 a 和30 a 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相似文献   

11.
1 基本气候概况 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洪水及长时间连续的降水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对青海省道路运输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但黄河上游地区丰沛的降水和来水缓解了水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龙羊峡库区蓄水水位、蓄水量均创下闸蓄水19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利用环青海湖地区8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和大气环流特征,为准确理解水资源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结果表明:近60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项指标(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夏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夏半年1日最大极端降水量、夏半年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呈上升趋势,尤其2005年以来各项极端降水指标上升趋势特别明显。21世纪初期是环青海湖地区的降水突变期,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事件多项指标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突变。通过对极端降水指标与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南极涛动指数(AAO)、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与极端降水指标显著正相关。在2006年前后南极涛动指数(AAO)和西太平洋副高指数(WPSH)发生比较明显的转折性变化,最终导致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各项指标在2006前后出现比较明显的突变。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均存在6年的短周期和16年左右的长周期。环青海湖地区夏半年极端降水量和半年极端降水日数的均表现为西部较东部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MM5 V3.5模式对陕北地区中尺度系统的模拟能力试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郭建侠  杜继稳  郑有飞 《气象》2003,29(9):13-17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在9km网格距下,应用MM5V3.5对陕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和冬季降温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发现MM5V3.5对该地区夏季区域性降水分布型态、演变过程以及冬季降温过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对局地性极强的降雨模拟能力较差,对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一定的偏差,大范围的区域性降水模拟有虚假中心出现。  相似文献   

14.
刘厚堂  张志刚 《气象》2007,33(3):119-123
2006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东北大部、江南北部、华南西部以及新疆中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偏少,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5.
两广地区热带气旋极端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1960—2014年中国广东、广西地区(简称两广地区)18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集以及ERA-Interim、ERA-40再分析资料,利用TC降水天气图客观识别法、TC路径相似面积指数、动态合成法,从TC过程最大日降水的角度,分析了两广地区TC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 并针对主要特征进行成因诊断。结果表明:50年来,两广地区TC过程的最大日降水≥50、100 mm的频数分别呈-0.66和-0.44次/(10年)的下降趋势,而最大日降水≥250 mm频数则表现出0.16次/(10年)的上升趋势;TC最大日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大值区相对集中于粤东沿海(东部分区)、珠江三角洲西侧沿海(中部分区)和雷州半岛至广西沿海(西部分区)三个分区,且西部分区在TC最大日降水的平均强度及各级别频次上均为三分区之最大。对比分析发现,造成西部分区极端降水的TC路径规律性较强,主要为TC西行路径,且其登陆点集中在西部分区;对TC极端降水成因分析表明,TC移动速度慢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均有利于极端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地面、探空、卫星云图、各物理量场资料,对玉树地区3.28-3.29发生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图中,中高纬度的长波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低纬度南支槽发展旺盛,玉树州处在冷暖气流汇合时,易触发强降雪天气过程;高低空散度、涡度场配置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降水中心在水汽辐合最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西宁地区2012年7月29-30日出现的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上游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晨海  姚展予  陈进强 《气象》2004,30(11):51-54
分析了黄河上游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影响黄河上游降水的环流特征,指出河曲地区是黄河上游降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4月下旬到10月中旬河曲地区均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其中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河曲地区人工增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地区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樊玲  袁成  张云峰 《气象》2001,27(12):42-46
利用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在哈尔滨地区所获得的春夏季降水雨滴谱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地区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微物理参量及其起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