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青富  蒙陈 《贵州气象》2005,29(5):43-44
夜间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一直是从事地面气象测报人员的难点问题.根据多年的测报工作实践,总结出夜间地面气象观测的几点体会,有利于提高夜间观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赖宗铭 《气象》1990,16(11):2-2
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夜间雨终止后记露,常引起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 应当指出,从云层下降至地面的液态降水与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因辐射冷却凝结而成的露珠,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一般情况下是不易混淆的。在特殊情况下,即  相似文献   

3.
雨露相继露霜并存之我见于红莲在地面观测中,偶遇一些相继或并存的天气现象,常使观测员取其一而避其二。列举两例,并提己见,与同行共商。在夜间,前半夜下雨,后半夜雨停云散,并有露产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夜间不守班站的观测员只记雨而不记露,...  相似文献   

4.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针对地面观测规范中34种天气现象,设计了基于图像、光学散射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多种技术的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它由天气现象传感器和数字处理器两部分组成,天气现象传感器完成天气现象的图像和光学特性采集,数字处理器将模拟图像数字化,对数字图像和光学特性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结合自动站的资料进行天气现象自动化识别。图像采集和识别技术在凝结天气现象自动识别试验中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教材规定有效能见度大小来判断天气现象的种类.视程障碍现象规定能见度和光色特征两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出现一种或两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多年地面观测工作经验,就某些特殊视程障碍现象的判定和区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次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的分析,探讨了这两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天气条件,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这两种天气现象规定的内在含义,指出<规范>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值班观测员在记载记录时,应以事实为依据正确判断记载.这对提高地面观测的内在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较为复杂,为逐步实现观测自动化,减轻观测员工作负担,2013年12月31日20时,中国气象局对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业务调整。此次业务调整给观测工作带来重大变化,该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实践经验和对业务改革技术规定的理解,主要对业务调整后天气现象记录、天气现象编码、正点数据维护和重要天气报的编发等方面的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借鉴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游焕 《气象》1991,17(3):47-47
拍发每小时一次的航空报台站,《GD-21Ⅱ》电码规定:“从50分钟开始观测,正点前发出。”而天气现象雷暴的记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因航空报观测与编发报时间为10分钟,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17与29的区别,过去有特殊规定,随着一九八二年一年一日执行《GD-01  相似文献   

9.
肖振宇 《气象》1991,17(11):53-5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夜间不守班的台(站),不论白天或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均应按“摘要表”内的摘要符号录入,并参加“天气日数”的统计。夜间微量降水,常常由于自记雨量计反应不出来,雨量计蓄水瓶中收集到的量蒸发(或未收集到),或误认为雾、露、霜量,造成天气现象漏记,并可能影响天气日数的统计。现介绍一种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夜间是否有微量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0.
夜间云状的观测杜丽萍(平凉地区气象局744000)夜间观测云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暗夜,只能大致地分辨出天空的云况,而难以正确地判定云状。只有了解当天云的演变和傍晚时云分布情况,根据星光、月光下夜间云状的特点,降水性质及天气现象,才能判断云状。一、夜间...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天气加密报中,我省规定夜间不守班的站08时7WWW1W2一组的"WW"编08时观测时的天气现象,即7:45~8:00(包括8:00,不包括7:45)这15分钟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一律编报××.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是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观测自动化给地面观测业务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带来较大改变。本文研究了基于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代码表WMO4680,分析得出WMO4680简化了视程障碍和降水阵性的代码分类,比WMO4677编码更适合自动观测设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业务天气现象电码编制原则,设计实现了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的自动编制。根据我国目前可自动化观测的要素数目,经过流程设计和当前最新业务改革内容,可以实现46个天气电码的自动编报。  相似文献   

13.
以下是本人对天气现象编码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现提出来与广大测报人员共同探讨。1通过WWW1W2的编码,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某测站现在和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1.1WWW1W2编码规定的原则精神是:优先考虑最接近观测正点的天气现象。从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表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观测时15分钟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要比观测前1小时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大,WW编码17、18、19、28、29作为特殊规定除外。1.2当有几种天气现象存在时,优先考虑最重要的天气现象。一般而言电码大所指示的天气现象要比电码小所指示的…  相似文献   

14.
津天兵 《气象》1980,6(3):29-29
期望已久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与我们见面了,初学之后,感到十分高兴。下面仅以“天气现象”一章为例,谈谈自己对新规范的特点的一些认识。 我们认为,新规范的编写体现了简明易懂,从实际出发和合情合理三个特点。 一、简明易懂。《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这就是说,规范是带有法规性质的,是从事某项工作的章程,是预先公布的规则和行动的标准。各种各样的规定、方法和要求必须写得力求准确、清楚,便于掌握。天气现象的观测包括那些内容呢?旧规范中虽然把天气现象分成了6类46种,但缺乏应有的定义,使观测人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已在国内台站大量列装,观测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的数据结构、内容及其在业务中的应用。发现: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记录的降水天气现象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但记录的降水开始时间比实际滞后,结束时间比实际提前,一些微弱降水没有记录;利用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可以揭示降水过程的细微结构和演变特征,加深对降水过程的认识,为处理地面观测中出现的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等问题提供观测依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数和雨滴尺度谱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较多的是直径0.3mm左右的小雨滴,但对降水强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直径大于1mm的雨滴,且伴随着大于1mm雨滴增加,雨滴尺度谱加宽,地面降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石振水 《山西气象》2002,(1):40-40,46
在实际观测中,有时某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也有共同点,容易混淆。霰和米雪就是2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虽然《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根据其外形和结构做出了定义,但是,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并不象《规范》中规定的那么标准、典型,而是同时具备2种现象的某些特征,或者介于2种现象的标准之间,这就给观测识别和记录带来一些困难。如2000年初冬我们观测到这样的天气现象:层积云产生固态颗粒降水,直径在1mm~3mm之间,下降时间为…  相似文献   

17.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能、天的观测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为能使广大台站准确地记录,许多有关气象观测技术解答中有这样的规定,当能见度<4.0千米时必定要记录天气现象,4.0—<10.0千米时可有天气现象也可以没有天气现象,≥10.0千米时无天气现象。对这一解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观测员是不理解的,并且不少人还提出<10.0千米时必须记录天气现象,甚至有的同志在有关技术刊物上也提出<10.0千米时须有天气现象的观点。如何评论这一问题呢?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理论的问题,对其讨论,有利于提高能、天观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日晕和风雨     
地面观测规范规定,日晕要作为一种天气现象进行观测和记载。但由于记录过于简单,每日出现时只记个符号,对日晕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清晰程度,色泽艳暗,晕环大小,形状变化等均不作记载,就难于分析它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一些人对它“熟视无睹”,有的人甚至搞了十几年地面观测,也看不出它与未来天气变化有什么直接联  相似文献   

19.
梁玉霞 《四川气象》1999,9(3):61-62
在气象学理论上,霜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是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其形成条件要求地面和近地面物体冷却到0℃以下,且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容易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我市各测站均存在),有时地面最低温度略高于0℃也出现了霜。甚至于有时天气现象记录中有霜时当日时面最低温度达1℃或略高于1℃。这似乎与气象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为得到明确的解释,本人查找了近几年来全市各测站冬季各月的地面观测记录。经过认真分析、判断,初步认为(在排除人为读数误差的…  相似文献   

20.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应增加观测海市蜃景和地光两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现象时以“视区内出现”为准存在一定局限性;尘卷风、飑的定义在观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观测簿纪要栏的记载有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