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甘 《青海气象》2005,(4):84-84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表示寒冷冬天已经来到。青海气象谚道:“夏至连两暑,冬至数九头”。“数九”,也叫“交九”,意思是每隔九天作为一个寒讯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原来计算“九九”,是由“冬至”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后来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才有“冬至”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  相似文献   

2.
每年冬季,特别是“冬至交九前后”一些病患者死亡率极高。针对这一现象,从气候分析入手,找出了对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两个要素,即气温和气压。  相似文献   

3.
袁国正 《气象》1978,4(9):16-16
我地广泛流传“数九迟有春寒,数九早无春寒”,“过了闰月年,走马就种田”(指解冻早),“二月清明遍地青(春暖早),三月清明没一根(春暖晚)”等谚语。经用我盟清水河县3—5月平均气温资料验证,确实存在上述冷暖变化的规律。 “数九迟有春寒,数九早无春寒”,据统计,凡是冬至日在农历十一月十三日以前的,即数九早,次年3—5月都是气温正距平的暖春;反之,冬至日在十一月十四日以后的,即数九迟,次年有64%的年分为春寒年。 若再考虑“二月清明遍地青,三月清明没一根”,  相似文献   

4.
在二十四节气中,一过“冬至”,便是最后的两个节气“小寒”和“大寒”了.顾名思义。这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在唐诗中有一首孟郊的《苦寒吟》,其中有这样四句,“天色寒青苍。北风叶枯桑。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这一幅严冬景象的描绘很可能就是出于对“小寒”或“大寒”的吟作。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九不伸手……”每年一到冬至,北方人就开始数九了. 1988年冬至后的第三天清晨. 省城沈阳. 冷嗖嗖的北风,袭向裹在羽绒服、棉大衣里急匆匆上班的人流中,扫打着一个个发凉的面孔. 然而,座落在中华路的辽宁省总工会宽敞漂亮的会议室内却洋溢着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刘富明 《四川气象》1997,17(4):80-84
1996年春季我国南方地区发生连续三个月的气温显著负距平,最大负距平区均出现在西南地区东部。本文分析了形成持续低温、阴雨的异常环流条件及其可能原因。指出前冬至初春欧亚地区极锋锋区偏南稳定;高纬多阻塞形势;南亚暖空气活跃是其基本环流特征。而前冬至初春欧洲及亚洲西部严寒多雪,青藏高原及南亚次大陆持续偏暖以及极地地区的暖空气稳定控制,是形成上述环流特征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8.
管让湖 《气象》1977,3(12):7-7
我地群众有“冬暖春寒,冬寒春暖”的说法。据我们用资料分析发现,存在着“冷冬至暖春分,暖冬至冷春分”的关系。在一般年份,12月上、中、下旬的平均气温是逐旬下降的。但也有异常年份如1969年,12月各旬的平均气温是逐旬上升的,其后的1970年3月出现了连续27天的特长低温阴雨时段,造成  相似文献   

9.
科普窗     
寒冷的九“数九”是中国历法的又一个创造 ,它也是农历中的阳历成分。从冬至开始计数 ,头一个9天称“一九”第二个 9天称“二九”以此类推 ,一直到“九九”。一般全年气温最低的时间就在三九、四九间。长江流域民谣对“数九”作了生动描述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河开冻 ,七九八九看杨柳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当然 ,不同地域寒冷程度不同 ,“数九”的内容也会有所改变。炎热的伏“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无疑 ,三伏尤其是中伏是夏季最热的季节了。三伏测算比较复杂 ,初伏和末伏均为 10天 ,而中伏可能是 10天 ,也可…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和1998年汛期降水特征及物理机制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多种大气环流、海表温度、积雪面积等数据,并利用个例对比分析和统计方法,研究了2016年汛期(5-8月)中国旱、涝特征及与1998年的异同点,并对比分析了这两年导致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结果表明:(1)2016年汛期中国降水总体偏多,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各有一支多雨带。与1998年相比,这两年南方多雨带均位于长江流域,梅雨雨量均较常年偏多1倍以上,但梅雨季节进程有显著差异,1998年发生典型的“二度梅”,而2016年梅雨结束后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主要降水区移至北方。(2)2016年5-7月乌拉尔山高压脊明显偏弱,而1998年欧亚中高纬度呈“两脊一槽”型,这与北大西洋海温距平在这两年前冬至春季几乎完全相反的分布型密切相关。(3)这两年5-7月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较为相似,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偏弱,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通量均在长江中下游形成异常辐合区,这主要是受到了前期相似的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均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和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偏暖模态。(4)这两年8月环流形势有显著差异,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断裂,西段与大陆高压结合持续控制中国东部上空,夏季风迅速转强,长江流域高温少雨。而1998年8月夏季风进一步减弱,长江流域发生“二度梅”。2016年8月MJO异常活跃并长时间维持在西太平洋地区,激发频繁的热带气旋活动,对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转折有重要作用。而1998年8月MJO主要活跃在印度洋地区,使得副高持续前期偏强的特征。除海洋和上述环流差异外,2016年前冬至春季青藏高原积雪的冷源热力效应远不及1998年强,这可能是导致2016年夏季风偏弱的程度不及1998年,而2016年汛期华北降水较1998年偏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伏与九九     
三伏与九九祁翔“三伏”与“九九”都是由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派生出来的,是对一年中最热和最冷时段的具体界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汉书《郊把志》称:“秦德公作伏”,“六月伏日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未得升起,故为自伏,因名伏日...  相似文献   

12.
黄青兰  刘伯奇  李菲 《大气科学》2017,41(5):1010-1026
本文基于多套卫星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由冬至夏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的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部以对流凝结潜热为主的夏季型大气热源首先于4月初在我国南方地区建立,该过程与江南雨季的形成发展联系紧密。2~3月,江南地区的大气热源以感热加热为主,这时降水以大尺度层云降水为主;而在4月初之后,江南地区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相应地对流凝结潜热成为大气热源的主要成分。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说明,青藏高原南部热力状况的季节变化是导致4月初江南地区降水性质和大气热源首先发生季节转换的重要原因。2~3月,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随之加强,此时对流层中部的纬向西风令江南地区的对流层中部暖平流加强,引起上升运动并加强局地大尺度层云降水,令土壤湿度加大,为随后局地对流性降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之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在4~5月期间继续加强,这时高原南坡的"感热气泵"令其四周的低空水汽向北辐合,从而加强了江南地区的低空南风,使大量水汽自南海-西太平洋向北输送,令江南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快速发展,地面感热迅速减小,对流凝结潜热进而成为江南地区大气热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日射的利用     
13、倾斜面的日射不言而喻,由于倾斜的方向、角度明显不一样,倾斜面获得的日射量随着季节而不同。铃木在福罔县箱崎市按照大气透明的情形,计算了在冬至、春秋分及夏至时各个方位一天中的日射量。当是45度及90度的倾斜角时,斜面上获得的日射量如图20。从原点“0”引出的放射线长度就表示的是该方向的日射量。  相似文献   

14.
依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选取我国低纬高原地区2个典型旅游城市——昆明和大理,进行了气候季节平均态,季节开始日期及长度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气温演变分析。(1) 昆明、大理是高原“无夏区”,一年仅有春、秋、冬三季,属“春秋型”城市,春、秋季为295 d和290 d,占全年的80.8%和79.5%。(2) 随着气候变暖,昆明、大理春、秋、冬三季比例发生了改变,春、秋季增加,冬季缩短,昆明变化幅度强于大理。(3) 昆明、大理春季始于2月9日和2月10日,春季长度为117 d和123 d;秋季始于6月7日和6月13日,秋季长度为178 d和167 d;冬季始于12月1日和11月27日,冬季长度为70 d和76 d;昆明、大理“春常在、秋长驻、冬短暂”特征显著。(4) 近60年来,昆明、大理春季开始日呈提早趋势,秋季开始日呈稍推迟趋势,冬季开始日呈推迟趋势;昆明、大理春季长度增加;昆明秋季长度略增加,大理秋季长度略减少;昆明、大理冬季长度减少。(5) 昆明、大理春分节令日气温阀值为14.8 ℃和14.2 ℃,夏至为20.3 ℃和20.5 ℃,秋分为17.4 ℃和17.5 ℃,冬至均为7.9 ℃;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京和上海相比,昆明、大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上具有“春暖、夏凉、秋爽、冬暖”特征;近60年来,四个节令日气温年际变化呈升高趋势,尤以春分、秋分增暖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胡菊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I0001-I0001
2008年10-12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日照正常。主要气候事件有:冬至日迎来强寒潮;秋末冬初降水明显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大雾天气频繁。  相似文献   

16.
1961—2004年青海积雪及雪灾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青海省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 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 并对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雪灾发生的机理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出现区域性雪灾的几率为15.9% (7/44), 而出现局部雪灾的几率仅为9.1% (4/44)。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来冬季累计积雪量的缓慢增加易形成雪灾和低温冻害。造成该区域主要降水的影响系统是高原槽、蒙古槽和高原低涡, 若后冬至春季北半球500 hPa极涡中心偏向西 (东) 半球, 青藏高原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 (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时, 海西东部和环青海湖地区容易出现多 (少) 雪年。  相似文献   

17.
袁景凤 《气象》1997,23(4):13-16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18.
古季风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出现,人们不仅对全新世、更新世,对更早期季风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岁差影响岁差即分点与近日点经度的差。目前冬至在近日点,夏至在远日点,所以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的年变化是比较小的。在全新世开始时(11.5 kaBP)正好相反,夏至在近日点、冬至在远日点,所以那时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比现代高约7%,而冬季低约8%。大家公认,受这个影响全新世夏季风持续减弱,北非季风、北美季风、南亚季风  相似文献   

19.
杜中樑 《气象》1986,12(10):36-36
近年来,我们结合西藏阿里地区气象能源开发利用和技术服务的体会,特别重视了测站周围障碍物对日照的影响,在障碍物仰角分布图中增添了测站一年中日出、日落位置最大变化方位这一内容。在此变化范围内的障碍物仰角测得更详细,并给予叙述障碍物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以及气象与天文日照时数的差异等。 根据天文学的原理,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一年中日出、日落最偏北的方位是夏至这一天,最偏南的方位是冬至这一天。于是在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的日子里,以日照计为中心,观测日出、日落的时间,并用经纬仪测定日出、日落点的方位角,描绘在障碍物仰角分布图上,构成一幅综合图。通过此图可一目了然地判别出在每个月份障碍物对日照时数的影响。附图是狮泉河测站四周障碍物仰角与夏至和冬至日出、日落方位综合图。 从图中看出,狮泉河(32°30′N、80°05′)E测站夏至这一天日出方位是60.8°,冬至这一天日出方位为11.67°,一年中日出方位变化范围达55.9°。根据这一范围内的仰角分布,可分析得出,5月中旬及8月中旬期间,障碍物仰角高达8°左右,有推迟日出时间的影响,减少了日照时数。而10月至次年2月左右,该期间的障碍物仰角低,对日出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我们祖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并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春秋时代,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到了战国末期,二十四节气便全部产生了。 物候是研究动、植物的某些生命活动现象,以及某些非生物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的科学,观测物候现象,是研究物候的基础,将多年观测的物候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每一种植物物候平均日期,找出它们最早和最晚的物候期,和多年变动的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