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近些年来在人工防雹作业中“37”高炮造成的事故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主要原因并提出避免措施 ,供基层炮手及管理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不断发展,曾作为军事装备的37mm高炮(简称37高炮)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但是近年来,随着37高炮使用数量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该炮故障发生率大大增加。针对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活动梭子起保险作用(即跳梭子),压不下炮弹,造成火炮停射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排除方法,供高炮维护和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人工防雹业务工作的特点,通过对高炮射击特征的分析,利用雹云催化人工引晶数值模拟、陕西省积云的云水含量探测和37 mm防雹弹爆炸的实验结果,寻找一种适合陕西高炮防雹定量化作业的技术方法。提出的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符合《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的要求,同时贯彻了防雹支撑理论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定量化的参数指标为规范化业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工具主要以37高炮为主,高炮系部队退役装备,装备老化而且磨损大,在增雨防雹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装备保养、装备老化及弹药原因引起故障的几率同时存在.2012年7月毕节市发生两起高炮身管断裂,故障发生后,专家对故障的判断分为高炮保养不善,身管有异物;高炮身管材质达到使用年限;炮弹药筒或弹丸变型;弹丸引信失效的等几种情况,该文通过在出故障炮站的调查,结合在现场收集到的弹丸残留物及碎片,作出这两起高炮在作业过程中发生身管断裂故障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邓庆球 《贵州气象》1996,20(4):32-34
在地面利用“3.7”高炮进行人工降雨防雹催化试验,是从1975年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20年来的实践证明,利用“3.7”高炮进行人工降雨防雹是有一定成效的。并收到了良好的作业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防灾减灾,确保农业丰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回顾过去20年所走过的试验作业过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3.7”高炮人工降雨防雹作业中的几个具体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商榷。1作业云层问题利用“3.7”高炮进行人工降雨防各,主要是通过人为行动向积雨云(或发展旺盛的浓积云…  相似文献   

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幅员面积42700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800多米,地形复杂。全州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北中温带的气候脆弱区,一年四季气象灾害频发。延边州是全省较早开展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敦化、汪清等地为抗旱开展了高炮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延吉园艺农场、龙井果树农场为保护苹果梨免受冰雹灾害,组织了高炮防雹作业,保护近30000亩果园,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高炮防雹至今仍是这两个农场的主要防灾手段。进入90年代,延边州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护烤烟、蔬菜、中药材等作物免受雹灾,各县(市)政府陆续购置了一批部队退役高炮及增雨防雹火箭发射架。敦化、安图、图们等县(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组织机构,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火箭发射架41部,其中移动发射架8部,“三七”高炮48门,8县(市)均具备作业能力。为了适应全州范围内出现的火炮、火箭数量增多,作业规模扩大的新形势,州政府于1999年批准成立了延边州防雹防雷办公室。州防雹防雷办为副县级机构,编制数10人,由州政府办公室和州气象局共管,以气象局为主,统一指挥全州的防灾减灾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目前,全州每年仅防雹作业就达几千次,保护耕地(果园)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7.
1 前言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保障安全可靠地开展工作,避免因高炮技术状况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的作业安全事故,杜绝因高炮满足不了增雨或防雹作业时连续射击需求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毫米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制定适合我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安全高效、便捷、可行的技术检测标准十分必要。我区地域辽阔,高炮数量多、质量较差、管理难度大、经济欠发达。根据这些特点,初步制定如下适合我区情况的检测标准。2 炮身装置标准及检测方法2 .1 身管不允许有裂缝,身管外表面压坑深度不允许…  相似文献   

8.
全区现有高炮770门,投入使用的650门。2004—2007年来检定了10个盟市的659门增雨防雹高炮,其中65式双管高炮359门,55式单管炮300门。能安全、有效的保障增雨防雹作业的高炮487门;不能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高炮61门,给予停止使用即刻整改处理;经检定不能保证作业安全,也不能满足作业需求的39门高炮,给予报废处理。我区的增雨防雹高炮在全国数量是最多的。购置和补充必要的高炮作业、维护保养工具,循序渐进的完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高炮良好状态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雷达与闪电定位资料在高炮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闪电定位仪、711雷达两图重叠进行相关比较定位,对判断雷暴的位置。准确及时的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是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适时指挥高炮进行人工防雹行业,提高作业准确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凡  黄明政  薛允传  钟志伟  吕明先  孙琪 《气象》2008,34(4):124-126
随着青岛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个高炮作业点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确保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安全,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结合高炮作业点周边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制作了高炮安全射界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高炮保护区降雹情况,雷达回波资料和防雹的个例分析,说明作业及时,用弹适当,高炮对防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彬 《湖北气象》2004,23(1):46-46
现阶段,山区高炮人工防雹工作很受山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兄弟欢迎,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山区高炮人工防雹工作具有三大特性。  相似文献   

13.
高炮防雹作业方式和用弹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巍 《黑龙江气象》2003,(2):34-34,37
通过多年防雹作业经验总结了高炮防雹作业的6种方式和对用弹量做出统计分析和估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序列实验法和不成对秩和检验2种检验方法,对西宁三县高炮人工防雹作业进行评估,得出,系统性开展防雹以后,降雹日数平均每年减少7.94次,防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人工防雹实用催化方法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高炮和火箭两种催化工具进行人工防雹,但就如何提高这两种作业工具的有效性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三维冰雹云数值催化模式,选取1999年7月18日陕西省旬邑地区的冰雹云作为试验个例,分别就高炮催化不同的作业时间、催化剂量、作业部位、催化方式等,以及对火箭催化所携带的高效AgI焰剂的成核率与火箭在作业过程中以不同的发射距离、发射仰角和当火箭方位角发生偏离后对地面防雹效果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以期为提高防雹效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21年6月28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次高炮防雹作业过程,利用隰县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雷达数据分析作业前后强对流云变化的现象和机理。高炮防雹作业后冰雹云单体的宏观特征、动力和微物理的垂直结构均出现短时间明显变化。高炮防雹作业后1 min 55 dBZ顶高急剧下降约2 km至0℃层以下,水平反射率因子ZH的强回波垂直结构在0℃层断裂,径向速度散度显示单体前部和后部的辐合带减弱、消失,差分反射率ZDR在近地面增大,ZDR柱消失,差分相移率KDP在中低层增大,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从0℃层到近地面表现为0.94~0.96的柱状区,单体核心上部的过冷水小范围中心消失,0℃层以下由雨夹雹、霰、湿雪及各种雨的混合柱状分布转为低层大雨。这些短时间的明显变化现象支持爆炸防雹理论。  相似文献   

17.
游雪江 《四川气象》2004,24(3):51-53,50
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高炮进行安全检查与故障分析排除工作,使高炮随时处于良好的作战状态,是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和顺利开展的重要而有效措施。本文简述了行军和作业前后对高炮的安全检查,高炮的各种故障分析、处理及排除。  相似文献   

18.
烤烟大田期利用“三七”高炮防雹收到很好效果,把烤烟遭受冰雹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人工高炮防雹是目前较为经济、实效的最佳措施,具体有关理论数据需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区截至2007年7月已检定647门单(双)管增雨防雹三七高炮的检测数据,对各项参数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区目前增雨防雹三七高炮设备现状及存在问题.经统计分析确定解决和改进的办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障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游雪江 《四川气象》1997,17(2):57-58
高炮的保养和维护是人工降雨防雹一项重要的工作。从技术上对高炮的保养和维护及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