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制作河北省11地市冰雹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江波  王福霞  买文明  王宏 《气象》2005,31(9):48-51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使用河北省内三个探空站(张家口、北京、邢台)的探空资料,制作了河北省冰雹区域客观预报。在此基础上,应用MM5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资料制作河北省11地市的冰雹预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并用1995年7~8月的探空资料,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9.3%。  相似文献   

3.
利用哈尔滨雷达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2年7月2日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冰雹云回波特征、结构和演变过程。得到了本次天气过程中冰雹回波的特征及其在预报中的相关特征指标,对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对流云数值模式等,对2011年6月17日发生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垦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存在和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配置的动力作用,是触发这次南疆西部局地强对流天气产生降雹的主要原因。在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探测到了如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和中气旋等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这对冰雹天气邻近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冰雹云具有低层辐合、中层有一对涡旋、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有利于冰雹云的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5.
冰雹云初始扰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颖  文继芬 《高原气象》2006,25(5):959-963
充分考虑贵州低纬、高原山区特色,建立了复杂地形下的三维动力学数值模式,模拟了由于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不均匀造成的对流云的初始扰动,并将此模式与完全弹性的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结合,对高原山区冰雹进行数值预报,使贵州威宁地区冰雹预报的空报率由42.9%减少到22.6%,预报概括率由80.2%增加到92.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2007年7月24日冰雹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单体对流云云顶高度、云体宽度、回波强度等参数,且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还能模拟防雹作业后的效果,可作为研究冰雹云形成机制和提前预报冰雹云的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10年共45个冰雹日个例(全省同一天有≥2站出现冰雹),分析冰雹日高低空、地面形势特征和降雹落区,发现降雹与500 h Pa环流形势关系密切。因此依据冰雹日08时500 h Pa高空形势及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河南省冰雹天气形势划分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及低槽型4个天气类型,并依据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可能发生冰雹的大致落区。由于冰雹的形成除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低层水汽辐合、大气不稳定层结、触发机制3个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对河南省冰雹日当日500 h Pa低槽低涡位置、地面冷锋位置、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探空资料等进行分月统计,获得冰雹预报的判别指标。基于以上条件,引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依据河南省内及周边的共7个探空站资料制作河南省的区域客观预报。通过4个月的业务应用,发现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并结合三维冰雹云模式来预报河南省的冰雹天气,空报率较高,漏报率较低,提高了冰雹的预报时效,为重点防雹作业区争取到了充分的作业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LAPS资料的一次冰雹过程数值催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3维冰雹云模式,采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高时空分辨率分析场作为初始场,对鄂西北地区2009年4月15日发生的一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强对流发展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水成物粒子演变特征以及催化机制。研究表明:基于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的3维冰雹云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冰雹云的形成发展演变及人工催化后微物理过程响应。模式输出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与雷达实测资料相近,最大反射率因子分别为70 dBz、65 dBz,强回波中心基本上位于6~7 km处。冰雹云发展过程中呈现典型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消亡过程流场相反;冰雹胚胎形成主要源于冻滴自动转化,碰并云水和雨水促进冰雹增长;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催化对于防雹效果差异显著,催化时间越早,催化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德州地区1990—1991年雹季冰雹云雷达回波料资及已有的云物理知识,分析得出德州地区三种雹云模式及云物理模式判别特征,此雹云雷达回波模式对冰雹天气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冰雹天气是武威市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武威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1—2010年5—9月武威市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短时临近预报。结果表明:武威市冰雹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冰雹日数远多于其他地区,占武威市冰雹总日数的76.1%。武威市逐年代及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冰雹日数占全年冰雹总日数的80.2%。冰雹的日变化明显,11—19时为冰雹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6时,冰雹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 min。结合当地实际可知,影响武威市的冰雹云大部分是由天祝县境内生成发展或从青海省移动来的。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将发生冰雹的环流形势分为3大类,分别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采用相关系数、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确定各类型冰雹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为冰雹的预报预警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金华CINRAD/SB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6年建站以来金华地区发生的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总结冰雹云回波在各产品上的本地表征情况,并与只造成强降水的雷暴云做甄别比较,提高对冰雹现象发生发展的认识能力,为冰雹天气的临近决策预报服务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一是云水、雨水比含水量高值区可以反映出冰雹的生成位置,云水、雨水、雪水比含水量快速减小可以反映出冰雹云已经发展旺盛。霰粒子快速增长转变为冰雹,为冰雹云发展强盛贡献了主要力量;总含水量增长促使了冰雹云的发展变强。二是冰雹云生成前期及初期,在7km高空有强的风速辐散促进地面的辐合上升;冰雹云发展强盛时,强劲的上升气流促使7km高度的风速由辐散转为辐合。三维冰雹云模拟结果可为呼和浩特地区冰雹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遵义地区冰雹短时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遵义地区较完整的冰雹档案,并设计了冰雹短时预报业务流程。用30次严重冰雹个例,揭示出冰雹的环境场有四型。用700~850hPa资料归纳出成雹系统的概念模型.对713雷达探测到的30次冰雹云回波资料、找出雹云的移动路径与规律,归纳出有别于经典雹云回波的具有本区特点的回波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判别方程。本文还对冰雹出现前后18个气象台站的逐小时压、温、湿进行订正,以分析地面中尺度环境场特征。并计算了11个冰雹个例各站各时次的△P3和Tσ以及方差与方差分布,以探索冰雹的落点,结果表明强降压区和高能区预报冰雹落点较为适当,高能区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兴安盟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规律、持续时间、活动路径;对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兴安盟降雹的天气形势为西北气流型、冷涡型、前倾槽、东北气流4种形势;对冰雹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得出冰雹云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对冰雹的物理量指标进行了分析总结;利用T213数值预报资料,建立了冰雹预报方程;分析了冰雹的卫星云图特征;使用VB6.0编制了业务应用程序,为业务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预报、识别的几种方法 ,并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温度层结做冰雹单站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是一种中小尺度受地域条件影响的强雷暴天气,其冰水转化过程对大气的温度层结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冰雹天气大气温度层结的研究,寻找其特征,预报冰雹的发生。利用延安市的气象探空资料,结合洛川县的降雹实况,得到洛川冰雹预报方法和指标。在冰雹预报试验中没有出现冰雹漏报,空报率在10%左右,其中只有〈2%的情况没有出现强对流云。  相似文献   

17.
利用FY-2G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产品、MICAPS高空和地面形势场、逐小时地面降水和探空数据等资料,从云的宏观、微观结构及垂直结构和降水方面对2016年6月22日19:00-20:00拉萨市短时冰雹天气发生期间的GRAPES_CAMS云降水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高原地区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预报西藏地区的降水落区分布,对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2)模式能较好地预报云系发展演变,在云系移速、移向上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对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有一定偏差;(3)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高原对流云宏观特征,对流云的垂直发展预报结果比实况弱,云顶高度偏低1.0~2.0 km,云顶温度偏高10~20℃;(4)在云垂直结构特征上,模式预报与卫星、高空监测较为吻合,云的冷暖性质、垂直结构、特征温度层高度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催化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建立的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0年6月9日发生在江苏射阳地区的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催化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分析了冰雹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场作用及微物理过程的变化,对这次冰雹云形成的机制作了初步分析,并作了一系列碘化银催化试验,对催化防雹的物理机制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4,(3):25-30
冰雹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用天气图做冰雹预报困难较多。卫星云图能反映云的分布,直观地表示对流发展的程度,为冰雹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根据1973年艾萨-8、诺阿-2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甘肃省的冰雹天气,总结出冰雹天气的云图特征,指出两类冰雹天气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一些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20.
苏北一次强降雹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宋娟  白卡娃 《气象科学》2006,26(3):286-293
应用中科院大气所研制的三维弹性冰雹云模式,对2003年7月19日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次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再结合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这次冰雹云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微物理结构的变化,发现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该例冰雹云*过程,碰并增长是云中各种水物质主要的形成和增长方式,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霰的自动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