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做好长期天气过程的预报,几年来,我省广大气象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以群众经验为线索,以气象资料为依据,结合天气形势找指标,统计分析做预报这一思路下,已找到了一些冷、暖空气活动的韵律关系,并按照这些韵律关系,建立了县站长期预报的韵律方法。目前已成为我省县站长期预报的一种基本方法。为此,想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阿拉尔市2005年5月15日的一次大降水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发现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大降水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本站要素分析得到一些大降水预报的经验,对今后大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韵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不同的作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弄清楚什么是韵律,以及在预报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韵律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天气韵律,环流韵律与气候韵律。我国广大台站的预报员经常应用150天,180天韵律来做预报。这些韵律关系往往通过一些谚语的形式来表达,如“不得春风,难得秋雨”,“雪水120天回头”,“初雷120天”等等。这一类我们可称之为天气韵律。预报员利用三线图上气压和温度的峰值与谷值,或剖面图上的一定模式,查看若干天后是否经常有一次天气过程(一般指一次降  相似文献   

5.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韵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明  张隐君 《气象》1979,5(8):27-28
目前,我们大多数气象台站都用韵律方法做长期天气预报。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群众经验的启发下,考虑天气变化可能有180、120、100或90天的对应关系。因此,根据前期某一指标的出现,预报未来若干天(180、120、100或90天)后有一次天气过程(例如降水等)出现。这种预报方法,在某一季节里可能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实际上这种韵律关系究竟存不存在?怎样检验其可靠程度呢?这都是目前长期预报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韵律预报方法的统计检验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毛辉  兰红平  张小丽  随高林 《广东气象》2010,32(3):24-26,29
基于深圳市自主开发的临近预报系统Tracer,对深圳地区2009年汛期降水性雷达回波的主要参数特征和Tracer的预报准确性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回波参数(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强度)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与预报准确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们利用一月特征图形作二月低温阴雨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利用此图形较准确地报出二月七日至十七日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现总结如下。 一、预报思路: 实践证明,单站作中、长期预报,必须遵循气候背景和大气环流的周期变化。而单站要素时间剖面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地大气环流的交替变化。所以,利用剖面图中的某些特征图形,来预测自然天气周期变化,比单从旬、月的资料找相关作预报较为优越。所以,我们根据天气变化的隔季相关,运用30天较好的韵律关系,用一月两完全高压夹一低压的特征图形,作二月的低温阴雨预报。  相似文献   

9.
“4·4”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四川盆地春末夏初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们预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区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为我们今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冯光柳  崔春光 《气象》2000,26(8):25-26
介绍了神经元方法降水预报系统及其在1999年汛期中对三峡地区的强降水预报试用情况,分析了该系统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转折性天气及强降水过程的预报,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双要素长期韵律预报程序及应用孙玉敏,孙英萍1前言双要素长期韵律预报程序是用两个前期逐日资料的气象因子,预报一定时段以后降水过程的预报程序。该程序根据单站资料模式卡预报法的基本原理,利用韵律关系,结合数理统计分析而编成。程序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预报...  相似文献   

12.
一、起因自然界中存在着很多周期变化的现象.天气、气候的变化也不例外. 天气、气候变化周期往往是不固定的,很可能是几种不同的周期相迭加的结果.故在预报中,特别是长期天气预报中,普遍采用周期迭加法,以消除单一周期的缺陷.实践证明,其效果较好.据我们所见,各种周期迭加法均是用来作年、季、月的气温、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98年夏半年乌鲁木齐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对降水过程类型和天气系统类型进行了总结,为夏半年乌鲁木齐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FY-2C红外卫星云图图像和TBB资料,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和高空天气图及物理量资料等,运用天气分析诊断方法,对2008年6月28日—7月3日发生在西藏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强降水雷暴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环流特征、卫星云图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并试图建立预报标准,形成预报思路和预报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FY-2C卫星云图、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上都有明显的特征。TBB低值区、水汽条件、垂直散度场配置、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是预报强雷暴天气的着眼点。TBB低值带与强降水雷暴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的发生区往往是TBB的相对低值中心,雨带摆动及强度与TBB低值带的摆动和强度相一致。TBB≤-33℃,应注意强降水的预报。TBB≤-50℃,可能有暴雨出现。TBB≤-60℃,可能出现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天气。TBB≤-33℃的范围越大、强度越强,降水持续的时间越长、降水强度越强。  相似文献   

15.
邹树峰  朱官忠 《气象》1995,21(6):24-28
对1994年6月下旬山东省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及服务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预报过程表明,充分了解和掌握西风带系统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的影响,抓住引起副高突然西进北上的环流特征,将经验预报指标、数值预报、客观预报方法三者结合起来,配合使用,是做好这次重大转折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对1982~1991年10年夏季(6~8月)许昌市由切变、静止锋影响而产生的56次中雨以上降雨过程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形势下阵雨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云系特征,指出了阵水持续时间、强度、过程结束等预报思路和着眼点及产生大~暴雨的一些预报指标,为夏季切变、静止锋形势下的降水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思路大气波动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振动迭加而成的,不同波长的振动对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和变化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可以应用谐波分析的方法,把各种波长从总振动中分离出来,然后应用分离出来的简谐波、合成波或其参数的某些特征作为天气过程的前兆,作出过程预报。汕尾市地处沿海,受海陆因子的影响造成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加上海上恻站少、资料缺乏,增加了暴雨预报的困难。应用谐波分析方法作天气过程的预报,只考虑高度场在整个纬圈的平均情况,大大削弱了海陆因子造成的影响,使预报客观化,准确率也相应提高。2纬向谐波分析的原理纬…  相似文献   

18.
一、县站长期预报因子的选择长期预报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王绍武等指出,长期天气变化的谱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频率带: 1.指数循环尺度过程(3—5星期)。 2.韵律尺度过程(5—6个月)。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5,(2):30-31
我们河南省气象台在制作长期预报过程中,提出“天气阶段”这一概念,运用“天气阶段”制作夏季旱涝预报收到了一定效果。一、什么是天气阶段根据我省广泛流传着的“久雨必有久晴”,“久旱必有一涝”等谚语体会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冷暖空气活动规律及天气过程和要素变化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华北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花丛  张碧辉  张恒德 《气象》2015,41(9):1144-1151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PM2.5质量浓度数据、L波段探空秒数据等,对华北地区三个大城市(北京、石家庄和太原)的雾、霾及晴天天气的地面风场特征及PM2.5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典型雾、霾天气过程中的边界层气象要素垂直结构及逆温层特征,并与晴天过程做了对比。通过对不同强度雾、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动力、热力学结构差异的讨论,发现逆温强度与雾、霾天气的能见度有负相关关系,并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