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州城区大气CO2浓度日变化比较强烈,变化幅度在26.24 ~ 64.34 μmol·mol-1,全天最低值出现在15时前后,最高值则出现在夜间至清晨.从季节来看,夏、秋两季的日变化幅度比冬、春两季的大.其中,1月份平均浓度达到最高,为455.80 μmol·mol-1;7月份平均浓度则最低,为369.25 μmol·mol-1.影响郑州城区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人为取暖活动及植被的季节变化,另外一些气象因素也对CO2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连续两年的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而是CH4的汇.在植物生长不同季节,草原生态系统排放/吸收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日变化形式各有不同,其中在植物生长旺季日变化形式最具特征.3种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吸收高峰主要出现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春融和降雨较为集中时期.所有草原植物生长季节CO2净排放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低值,夜间出现排放高值.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O2排放,地上生物量决定着光合吸收CO2量值的高低.影响半干旱草原吸收CH4和排放N2O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含水量和供氧状况,日温变化则主要影响日变化强度.吸收CH4和排放N2O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分别呈线性反、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0.6之间.自由放牧使CO2、N2O和CH4交换速率日较差降低,同时使N2O和CH4年度排放/吸收量减少和CO2年度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琪  廉毅  涂钢 《吉林气象》2004,(4):30-32
采用便携式CO2浓度分析仪,在长春市气象站对长春近地层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观测资料表明,长春近地层空气CO2浓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CO2浓度表现为夜间明显高于白天,每日CO2浓度高值期为383~441ppm,低值时期为322~342ppm。冬季每日CO2浓度高值期为425~474ppm,低值期为381~397ppm,仍然是白天低于夜间。春、秋两季长春CO2浓度的昼夜变化不象夏天和冬天那么明显。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12月前后浓度最高,为400至410ppm左右;7、8月份最低,为360~370ppm左右;春、秋季处于两者之间。均在390ppm上下。其变化与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SO2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98~2000年北京地区SO2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北京地区SO2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SO2污染在采暖季重于非采暖季;日变化趋势呈"两峰两谷";SO2浓度西部到北部高于东北部,城区高于郊区.影响大气中SO2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为地面日平均风速、300 m风速、850 hPa 24 h变温、地面最低温度及有无逆温.  相似文献   

5.
采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min观测1次的CO资料,统计分析CO质量浓度在日内、日际、月际、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达拉日内、日际、月际、季节与年际时间尺度下的CO质量浓度变化波动均较为剧烈;年平均CO质量浓度在6年内整体呈逐年减小趋势;季节变化呈现冬季大、其他季节小的特征,各季节CO平均质量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秋季、夏季;月平均CO质量浓度呈“U”型变化特征,峰值在1月、谷值在6月, 6—9月在底部波动变化;日平均CO质量浓度变化大致呈“U”型,峰值在1月17日、谷值在6月18日;CO质量浓度四季日变化特征均为单谷型,每天14时之前波动不大,15时后迅速减小,17时达到谷值,之后又迅速增大,19时后相对平稳,四季日CO质量浓度逐时平均从大到小排序为后冬、前冬、春季、夏季与秋季。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SO2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段欲晓  徐晓峰 《气象科技》2001,29(4):11-14,22
分析1998-2000年北京地区SO2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北京地区SO2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SO2污染在采暖季重于非采暖季;日变化趋势呈“两峰两谷”;SO2浓度西部地区到北部高于东北部,城区高于郊区。影响大气中SO2浓度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为:地面日平均风速、300m风速、850hPa24h变温、地面最低温度及有无逆温。  相似文献   

7.
以甜椒"苏椒13号"品种为试材,于2009年在江苏南京设计不同彩色塑料薄膜(红、绿、黄、紫、蓝、无色(CK))覆盖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温室甜椒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的甜椒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在4560μmol.m-2.s-1和1 0001 200μmol.m-2.s-1范围内;红膜处理的单叶最大光合速率最高达8.4μmol.m-2.s-1,紫膜处理最低仅为2.89μmol.m-2.s-1;红膜和CK处理的甜椒叶片CO2饱和点明显高于紫膜和黄膜处理,所有处理的CO2补偿点均在100μmol.mol-1左右。CK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绿膜处理最低。不同色膜处理的晴天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除蓝膜外,其他色膜处理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均呈"W"型。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以红膜处理最高、紫膜最低。气孔限制值以紫膜处理最高、红膜处理最低。红膜、黄膜处理可促进甜椒光合作用,而紫膜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9年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负离子成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利用2009年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观测数据,研究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城区空气负离子月变化浓度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值出现在9月,次峰值出现在5月,7月份负离子浓度最低;四个季节中负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天津市和大连市两个沿海城市的负离子浓度范围相差不大,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份,但二者月变化规律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9.
彭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17年彭州市大气污染物(SO2、NO2、O3、CO、PM10、PM2.5)小时浓度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细粒子(PM10和PM2.5)污染较为严重,O3次之,其它污染物浓度水平则低于国家新二级标准限值。观测期间,各污染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其中SO2、O3呈单峰型日变化,NO2、CO和细粒子则呈双峰型日变化;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冬高夏低、春秋次之的变化特征(O3为夏高冬低),并且固态污染物(PM10、PM2.5)与气态污染物(NO2、CO)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中表明,湿度对于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整体上要弱于温度和风速,除了O3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外,其它污染物与两者均呈负相关。除此以外,风向对于当地各种大气污染物的积累与清除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连续两年的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和CH4的汇。在植物生长不同季节,草原生态系统排放/吸收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日变化形式各有不同,其中在植物生长旺季日变化形式最具特征。三种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吸收高峰主要出现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春融期和降雨较为集中时期。对所有草原植物生长季节,CO2净排放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低值,夜间出现排放高值。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O2排放,地上生物量决定着光合吸收CO2量值的高低。影响半干旱草原吸收CH4和排放N2O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台水量和供氧状况,日温变化则主要影响日变化强度。吸收CH4和排放N2O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分别呈线性反、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0.6之间。自由放牧使CO2、N2O和CH4交换速率日较差降低,同时使N2O和CH4年度排放/吸收量减少和CO2年度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对流层污染测量仪研究2002年东亚地区CO总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ERRA卫星上搭载的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在2002年1~12月的探测数据, 分析了2002年全球大气CO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着重对东亚地区上空的CO柱总量月平均分布及其年变化做了研究, 验证和得出了一些关于CO时空分布的重要结论: CO柱总量在北半球分布高于南半球, 在1月份高于7月份, 南半球春季低纬有几个高值中心; 东亚地区CO柱总量高值区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以及东南亚、日本列岛之间, 位置和强度都逐月变化, 这一点与气象场的季节变化有关; 对多个站点的讨论表明, CO浓度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方法,在不受人为污染直接影响的瓦里关山进行了大气CO2的连续测量,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观测表明内陆大气CO2随陆地植被的生长而有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的周期变化,其季节变化规律与全球大气CO2本底值的地理分布相一致。瓦里关山大气CO2的年增长率在1993年明显偏低,1994年又有较快的“回升”。地表CO2排放的观测研究还给出了冬季高原草甸土壤的排放特征,测量表明在冬季陆地植被光合作用基本停滞的情况下,土壤CO2的排放率相对增强,其最大排放量可达170 mg/m2·h以上。  相似文献   

13.
ENSO,火山活动与大气CO2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气CO2及其δ13C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大气CO2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结合δ13C的变化趋势判断大气CO2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陆地还是海洋.结果表明:大气CO2的年际变化主要受ENSO引起的陆地植被初级生产量而不是海洋吸收变化的影响,且La Ni(n)a对大气CO2的影响大于El Ni(n)o.火山活...  相似文献   

14.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乌鲁木齐2009年6一l1月黑碳气溶胶(BC)质量浓度观测资料,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观测结果,给出了鸟鲁木齐市夏秋季节BC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秋季大气BC日平均浓度为3 843_+3 095 ng·m ,变化范围为688~15 181 ng·m ;BC浓度变化趋势与AH变化趋势接近,相关系数为0.55。(2)夏秋两季BC浓度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峰值区和谷值区,峰值区主要出现在上午和夜间,谷值区出现在凌晨和下午;周BC平均浓度的变化特征为,周一至周四呈总体降低趋势,星期四达到一周的最低值,周五开始增加,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工作日和周末差别不大。(3)夏季BC瞬时低值浓度远高于秋季,秋季BC污染重于夏季;鸟鲁木齐城市BC浓度低于国内外部分城市,明显高于较为洁净的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城郊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萍  肖子牛  刘伟东 《大气科学》2013,37(1):101-112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近4年6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基于北京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研究了城区、郊区气温的日变化差异及季节特征.此外,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不同单位时间间隔变温的日变化特征,及最大变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城区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偏晚,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城区偏早于郊区,与郊区相比,北京城区站点温度的日变化特征更为一致,最高(低)温度出现的时间更加集中;温度日变化的特征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在秋、冬两季最为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较为分散;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在春、夏两季最为集中,在秋季和冬季最为分散.一天中正、负变温过程具有非对称特征,正变温是比较急剧的过程,负变温相对比较缓慢,北京城区站点的变温幅度小于郊区,春、秋和冬季变温幅度较大,夏季变温幅度最小.不同单位时间内变温速率的分析表明,最强的变温过程一般在3小时以内;最大变温出现时间的概率分布分析表明,最大正变温出现时间在冬季最为集中,夏季最为分散;而最大负变温在秋季最为集中,在春季最为分散.最高(低)温度、变温的城、郊特征差异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容量比郊区大,且具有更多变化的复杂性而形成的.温度日变化的特征和其区域、季节差异性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区域气候特征和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也可以为做好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提供气候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阿克达拉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IO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U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为12月,次高为3月.PMIO本底浓度的日变化不规则但基本呈上升趋势,PM1.0和PM2.5的本底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本底浓度1d内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的时间段与城市相关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2014年CFL20G风廓线雷达数据对科尔沁草原高空风场垂直特征及变化进行研究。主要对高空三维风场季节变化的统计学特征、典型高度层上的变化规律及垂直高度上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四季中高空20-40m/s风速出现的频率最大,3000米至18000米科尔沁草原高空以偏西风为主。垂直高度上水平风速呈一波一谷型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水平风速开始增大的时间有所推后。12600米及以下各层平均风速最小的季节为夏季,最大的季节为冬春两季;19000米平均风速最小的月份为12月份,风速最大月份为8月份。垂直速度在5500米以下有明显日变化,1500米和3000米有较为明显的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夏交接的4-6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5000米以上垂直速度没有明显的年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省气象局长安大气科学实验基地(简称秦岭基地)2013年7月—2015年12月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两种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平均浓度日、月、季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CO_2和CH_4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下午低,早晨高的单峰型形态;月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高中间低;(2)春、夏、秋三季大气中CO_2平均浓度日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单峰型,尤以夏季振幅最大,且全天浓度值为各季最小;而冬季CO_2全天浓度值整体高于其他三季。CH_4冬季日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其他三个季节,春夏两季变化趋势基本同步;(3)CO_2和CH_4采暖季及非采暖季的变化规律与各季节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4)CO_2和CH_4平均浓度随地面风速的增加而降低,冬季随地面风速的增加降低幅度最小,白天随风速下降的幅度大于夜间;气温越高,CO_2的降低幅度越大,而CH_4则随着气温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气候系统模式(ECHAM5/MPI-OM)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全球增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变化。结果表明,ECHAM5模式较好的模拟出了热带气旋的基本结构和频数的分布特征。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时,热带气旋中心的最低气压升高,850hPa正涡度降低,风速减小,风场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暖心强度减弱,气旋的低层径向流入和高层径向流出减少,气旋总体强度减弱。CO2浓度的增加会总体上减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频数,从模拟结果看年均减少10个左右。就CO2浓度增加对热带气旋频数季节变化的影响而言,CO2浓度增加所引起气旋频数减少较平均的分配到多个月份里,表明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大气环流异常在全年都会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产生影响。分析加拿大参加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CGCM3.1(T47)模拟资料,其结果与ECHAM5资料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