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玉米分期播种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干物质累积及籽粒干物质累积资料,求出玉米发育期的热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合作用模型,温度、水分对光和作用影响模型和呼吸及物质转运模型;建立温度对玉米发育进程和物质积累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发育进程中温度对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度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价温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永坤 《四川气象》1999,19(1):51-52,54
利用NOAA卫星绿度数字图像资料,选用G1和G3模式,根据大春生长期间的绿度值变化情况,进行大春作物长势监测,并以大春作物关键生育阶段的累积绿工值为预报因子,建立重庆市大春及中稻总产模式。该模式经1995年试报应用及历史代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NOAA卫星绿度数字图像资料,选用G1和G3模式,根据大春生长期间的绿度值变化情况,进行大春作物长势监测,并以大春作物关键生育阶段(5月中旬~7月下旬)的累积绿度值为预报因子,建立重庆市大春及中稻总产模式.该模式经1995年试报应用及历史代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某地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气候生态特性所决定的产量。目前,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所计算得到的光合生产潜力,进行温度、水分以及叶面积系数订正。即 Y_c=Y_p×f(T)×f(E)×f(L)式中,y_c为气候生产潜力,Y_p为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的光合生产潜力。f(T)、f(E)、f(C)分别为温度、水分、叶面积的订正系数。另一种则是直接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设定各阶段光能利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自玺  牛现增  付湘军 《气象》1987,13(2):29-32
本文根据1983年10月—1986年6月的试验资料,从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上确定最佳耗水量。同时对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费用等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最大经济效益的水分处理。并对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进行分析,为田间水分管理和气候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近地层湍流输送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利用我国1998年第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TIPEX) 昌都的湍流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三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谱、归一化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湍流通量和整体输送系数.结果表明, 白天标准化的湍流谱大多数满足2/3次方定律.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在不稳定条件下基本服从1/3次方定律, 但水平风速方差比垂直速度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离散.中性层结下的A、B值比平原地区大, 与起伏地形的值接近, C值与平原地区和起伏地区的差异不大.温度和湿度方差与不稳定层结的关系基本满足1/3次方定律, 而在稳定层结下的关系均无明显规律.湍流通量在干湿期转换中有突变现象, 干期的动量和热量通量均大于湿期, 热源强度以感热为主, 占80%.湿期热源强度明显增大, 其中以潜热为主, 占热源强度的60%.整体输送系数与稳定度的关系明显, 拟合得到的中性层结条件下的CDN和CHN分别为4.40×10-3和4.70×10-3, 其结果大于高原中、西部的同期观测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加拿大主要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对天气与气候条件的要求、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和发展趋势,选择6个关键性气象因素(极端气温、强降水、强风、冷冻、土壤极端水分和作物生产有效热能条件),开发和评价12个农业气象临界指标(寒潮及热浪天数、日及旬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风速、强风天数、无霜期及冰冻期天数、标准降水系数、季节性水分亏缺、作物生长有效积温和累积热能单位).这些指标可供在该国各农产区科学规划和合理发展各类农田作物生产,包括喜暖性和喜凉性一年生草本作物,越冬性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及木本作物.该研究还依据该国这三类主要农田作物对临界温度和水分的需求,以及加拿大农田作物生长期和越冬期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建立了在任意农业生产年份中各类农田作物生长起始和终止日期的模式.本研究结果能用于指导该国将来在不同农产区适地适时种植适宜的农田作物和高效地经营与管理农场,同时可为农业生产咨询、政策制定和合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供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类似的科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取得台站风速观测值和1.5m高度百叶箱内外风速值,求其相关。根据干湿表系数A值主要取决于湿球球部通风速度的关系,用台站风速观测值直接参数化干湿表系数A值,探讨将A值作为风速的函数通过计算机处理提高百叶箱干湿表测湿准确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子对烤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襄城县33年烤烟和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微机技术.求出烤烟气候质量.并从气候质量与气候因子的单相关中筛选出相关显著为气候因子,给出了烤烟质量气候指标.分析了重要气候因子对烤烟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气候状态向量的观点出发,借助于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计算各站气候资源向量.在此基础上,将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环境条件综合为气候资源向量并分别与某种作物的标准生长模式曲线线型建立差异(作物生态适宜度)比较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由此得到相对光合生产潜力、相对光热生产潜力和相对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进了原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1a酸雨监测与庆阳市北部主要污染源资料样本,按照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酸雨标准统计分析发现:不计风场平流影响条件下,1992~2000年庆阳市酸雨度在波动中减弱,2001~2002年有所增强,年酸雨频率为逐年减弱趋势,月酸雨度3月和11月最强,PH值≤4.80,8~11月酸雨频率最大达24%~35%;在雨前和雨中考虑风场平流因子作用,北部污染源对庆阳市年酸雨度强度平流影响不明显,对酸雨年频率有增大影响,对月酸雨度影响10月最显著,PH值减小0.3,在月酸雨频率增大影响上主要是盛夏6~8月。初步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城市存在酸雨的基本事实,对于防治酸雨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优气候均态法在月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优气候均态法是美国气候中心用于制作温度预报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最近K年的要素平均值作为下一年的预报值,制作简便,对作一年以上的预报有一定的技巧。本文利用广东省19个测站1957~1997年6月的降水资料,通过对1994~1997逐年6月降水进行预报,尝试它在月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并与业务中经常使用的灰色预测、谐波分析、均生函数3种方法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不亚于以上3种方法。1 方法简介  最优气候均态法被定义为最近K年的要素平均。选取K年的标准是,用K年平均值作为下一年的预报值能得到一个最…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修兰  徐师华 《气象》1996,22(7):12-16
气候变暖对土壤肥料施用量和肥效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土壤分期增施3种水平的尿素实验,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土壤肥效对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土壤中速效氮释放量增大,释放速度加快,释放周期缩短,在450-1125kg/ha施肥水平下,每增温1℃氮释放量平均增加4%,释放周期缩短3.6天,同时,施肥量愈大,速效氮释放也愈大,释放速度愈快,因此,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需相应增加施肥总量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蒙古10个气象站1993—2017年玉米生育期的逐日气象资料,综合气温、降水、日照气候适宜度指标,建立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玉米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模型检验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玉米受气候条件影响的情况。对近25 a来内蒙古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特征及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热量和光照条件较好,而水分条件较差,降水不足是限制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播种—出苗期和乳熟—成熟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综合气候条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对内蒙古玉米生长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抽雄—乳熟期。  相似文献   

15.
在膜接触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一乙醇胺(MEA)溶液捕集混合气中CO2的操作性能,考察了气液流速、吸收剂和混合气的浓度等因素对出口气相CO2摩尔分数y(CO2)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最佳操作方案.结果表明:y(CO2)随液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速增大而增大;总传质系数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气速的增大对总传质系数影响不明显;吸收剂浓度增大,混合气CO2浓度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液速70mL·min-1、气速06L·min-1、MEA浓度20mol·L-1和y(CO2)为10%,此时总传质系数为286×10-4m·s-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张宝堃和H.L.彭曼的气候学方法,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各县、市林木生长期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估算,并与实测和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估算值大致可反映乔木薪炭林和乔木用材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文中还给出了各县、市年和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实际水资源。根据各地林木生长期的耗水量指标和实际水资源,采用实际湿润度方法确定了各地不同气候植被区林木的水分适生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个自然天气季节的相似条件之一是环流演变的过程相似的原理,开发出一种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它是以亚洲环流指数和东亚槽、极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特征为因子,以因子的连续变化为依据,求出预报年与历年各因子的相似离度平均值,作为判据,确定预报年的最佳相似年,进而做出预测的方法.经初步验证,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济南站1984~93年10年大、小两种蒸发器的对比观测资料,对两种蒸发器的测值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差值原因。通过对比和相关分析,求出了两种蒸发的订正系数,揭示了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1951~93年小型蒸发资料,计算得出了各月大型蒸发的气候估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0.618黄金分割法“ ,对气候资料进行运算加工。找出最佳指标 ,最终做出预报。1方法思路利用春季第一场大风Vmax ,对应下年第一场≥20mm透雨Rmax ,间隔时间的气候资料做为一个条件 ,同时找出上年的最低气温Tmin对应同年或下年的最高气温Tma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地区盛夏季节的水分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作述  许熙 《气象学报》1964,34(3):345-354
根据1955—1961年的材料,研究了每年盛夏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分循环,给出了本区四个边界上各年各层的水汽输送量及各年的水分循环各要素值,并与其它几个地区的水分循环情况进行了比较。文中也简略讨论了本区水汽输送与夏季环流形势间的关系。 本区的水分循环,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有一些独特之处:水分循环系数K及水分循环强度均较大(K=1.094)。蒸发与降水量之比值较小。水汽输送最大的层次较高(在850—700毫巴间)。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主要在于本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是群山环抱,海拔较高的盆地)。可见自然地理条件对水分循环情况有重要影响。 可以推论,在本地区采取增加内部蒸发量的措施,对于降水量之增加,效果似乎应该较在平原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