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1961~2014年(10月至次年4月)宁夏2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宁夏冬季采暖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采暖期内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采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宁夏由南到北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强度减弱;(2)与实际供暖初、终日期相比,北部引黄灌区采暖初日偏晚,终日偏早,采暖长度短于供暖长度;中部干旱带两者基本接近;南部山区采暖初日偏早,终日偏晚,采暖长度长于供暖长度;(3)随着气候变暖,近53 a宁夏采暖初日推后,终日提前,终日提前趋势较初日推后趋势更明显,采暖期长度缩短,北部引黄灌区缩短最多;整体上,采暖强度显著减弱,但2002年以后中北部地区气温降低,导致日平均采暖强度及采暖强度有增加趋势;(4)夜间升温对采暖强度减小的贡献大于白天升温的贡献;(5)近53 a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变化对中南部地区采暖强度的影响大于北部引黄灌区;(6)气候变暖对减少冬季采暖能耗的贡献为12.8%~16.5%,但中北部地区2002年以后对减少采暖能耗的贡献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菏泽市冬季采暖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菏泽地区1954—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菏泽地区近50a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菏泽地区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1986年是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年;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1986年以来多暖冬,与1986年以前相比,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日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 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Et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巴彦浩特1954—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参照采暖供热相关规范,对巴彦浩特地区采暖期间平均温度、初终日、采暖天数、采暖期度日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3年巴彦浩特地区采暖期变化趋势为初日推后,终日提前;采暖期天数、采暖期度日值呈显著减小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巴彦浩特实施弹性供暖以采暖期天数变化估计可比目前实际供暖方式节约采暖能耗7%~20%。建议巴彦浩特地区可采取弹性供暖的方式,合理规划,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子王旗1971—2015年(10月至次年4月)日平均气温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度日法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近45a四子王旗采暖强度、采暖期长度、采暖初日和采暖终日变化特征,根据《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确定了理论采暖的初日和终日。分析结果表明:近45a来,四子王旗冬季采暖初日在推迟,终日无明显变化;采暖强度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77.04%;采暖期长度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藏北牧区牲畜掉膘期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那曲地区1971-2005年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持续时间及期间的负积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近35 a来藏北牧区牲畜掉膘期及期间温度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藏北各牧区牲畜掉膘期开始日均呈现推迟趋势,平均推迟2.1~4.9 d/10 a;终日变化不显著;掉膘期持续时间均呈现缩短趋势。掉膘期间各牧区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5℃的负积温为减少趋势。掉膘期持续时间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掉膘持续时间短,有利于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利用冀州市气象局1958—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冀州市近50年冬季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期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冀州市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藏那曲地区1971-2005年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持续时间及期间的负积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近35 a来藏北牧区牲畜掉膘期及期间温度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藏北各牧区牲畜掉膘期开始日均呈现推迟趋势,平均推迟2.1~4.9 d/10 a;终日变化不显著;掉膘期持续时间均呈现缩短趋势。掉膘期间各牧区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5℃的负积温为减少趋势。掉膘期持续时间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掉膘持续时间短,有利于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地区58个站点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用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参照采暖供热等相关规范,综合分析了内蒙古地区采暖期各要素变化特征,初步提出了采暖初日、终日和采暖期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并经过检验与实况基本相符。结果表明:①近48年内蒙古地区采暖初日推后、终日提前、采暖期缩短,说明随着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冬季变暖,寒冷期缩短。②内蒙古地区采暖期要素的变化与纬度的高低密切相关。纬度越高,采暖期缩短越多,使表征采暖能耗多少的采暖度日值减少越明显,采暖期能源消耗越少,节能减排潜力越大。③随着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冬季寒冷程度和寒冷期变短,采暖能源需求量减少,采暖能耗降低,其集中供热强度和耗热量降低,从而可减少CO_2、CH_4、S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④采暖起止日、采暖长度以及采暖期能源需求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由此构建的采暖初日、终日和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可信度较高,可根据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提早做出不同地区采暖起止日期和采暖期能源需求趋势预测,减少能源的浪费,为供热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0—2009年吉林省46个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吉林省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低于-20℃的日数明显减少。近50 a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4℃/10 a、0.42℃/10 a;特别是近10 a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倾向值为0.84℃/10 a、1.25℃/10 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吉林省采暖开始日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日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日数缩短。根据突变分析,采暖期气温变化的突变年为1985年。吉林省采暖期长、采暖强度强的年份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弱的年份多出现在80年代以后。采暖指数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指数以正值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采暖指数以负值为主,90年代均为负值,但在近10 a采暖指数波动幅度加大。由于采暖强度降低、采暖期日数缩短,合理利用气温条件开展采暖工作,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CO2、SO2和NO2,对减缓气候变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对刚察县采暖气象指标的影响及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刚察县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采暖期气象条件变化及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961—2008年间,刚察县采暖期平均气温上升,负积温减少,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长度明显缩短;采暖度日与采暖期平均气温关系密切,采暖度日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特别是1994年气温突变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冬季寒冷程度有所减弱,能耗需求量减小;该县采暖能源需求异常偏多主要分布在20世纪60年代,偏多年份以70—80年代为主,偏少年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气候变暖所致采暖节能率为7%,这对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哈尔滨站188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1909—2010年的月总降水量和1961—2010年哈尔滨所辖区、县(市)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计算了哈尔滨市气温、降水变化速率,分析了哈尔滨市气候变化特征;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哈尔滨市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除巴彦7月气温略呈下降趋势外,哈尔滨市各区、县(市)各月、季、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哈尔滨各区、县(市)各月、季、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近130 a,哈尔滨市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增温,21世纪开始增温尤为显著。近百年来,哈尔滨市年、季总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哈尔滨市农业、能源等方面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对于水资源、人体健康和交通等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0年华北、东北地区16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 ℃和≥10 ℃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华北、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增暖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32 ℃/10 a(P<0.001),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相关显著。随着气候变暖,≥0 ℃和≥10 ℃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其气候倾向率分别在(30 ℃·d)/10 a和2 d/10 a以上;2000年以后亚热带北界和暖温带北界在华北、东北地区均出现了北移,以亚热带北界移动幅度更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年两熟制种植北界在山西和辽宁两省明显北抬,平均移动幅度超过1.5个纬距。华北、东北地区≥0 ℃和≥10 ℃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共同影响,≥0 ℃前者比后者的影响更明显,≥10 ℃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1961-2007年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台安县气候变化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利用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研究了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来,台安县气候明显变暖,平均气温以0.34℃/10 a的速度上升,积温净增加约260 ℃或以上,冬季增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直接导致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以3.6 cm/10 a速度变浅。年降水量出现减少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减少比较明显,极端降水日数无变化规律。四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不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近47 a间,除了年平均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外,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最低气温、最大冻土深度、大于等于10 ℃积温和大于等于0 ℃积温等要素都发生了显著突变,但突变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南京梅雨特征量统计分析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叶香  刘梅  姜爱军  张蓬勃  金琼 《气象科学》2012,32(4):451-458
根据南京整编的1961—2010年梅雨资料,运用Pearson相关法、M-K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入梅日、出梅日、梅长、梅雨量和梅雨强度5个梅雨特征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其相互关系,以及梅雨特征量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结果发现:(1)近50 a南京梅雨各特征量年际差异明显,其中仅梅雨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其余特征量存在年代际差异。(2)近50 a南京梅雨各特征量均没有出现显著突变现象,变化都比较连续。(3)近50 a南京地区梅雨各特征量存在多尺度和局地性特征,并且各特征量的显著周期均包含在2~5 a和6~8 a的短周期内。(4)梅雨各特征量中,梅长与出梅日的关系比其与入梅日的关系更密切,梅雨量与梅长的相关程度大于其与入、出梅的相关程度,而梅雨强度和梅雨量变化接近一致。(5)在南京地区显著增暖的背景下,南京地区入梅日为正响应(正相关),而出梅日、梅长、梅雨量和梅雨强度是负响应(负相关);梅雨各特征量对春季平均气温增暖的响应比其对年平均气温增暖的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61-2010年天津市逐日气象要素,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 a天津市的冷暖度日变化以及冬季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冷暖度日、舒适日数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天津市冷暖度日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暖度日(HDD)显著下降、冷度日(CDD)显著上升,且暖度日的变化幅度大于冷度日,变化主要集中于80年代之后。冷暖度日与极端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采暖期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空调期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采暖期冷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空调期热不舒适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同期平均气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且不舒适气候的随机性呈增多趋势。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对天津市采暖期和夏季空调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881-2010年哈尔滨市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哈尔滨本站188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1909-2010年的月总降水量和1961-2010年哈尔滨所辖区、县(市)月平均气温、月总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计算了哈尔滨市气温、降水变化速率,分析了哈尔滨市气候变化特征;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哈尔滨市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a,除巴彦7月气温略呈下降趋势外,哈尔滨各区、县(市)各月、季、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哈尔滨各区、县(市)各月、季、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近130a,哈尔滨市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增温,21世纪开始增温尤为显著。近百年来,哈尔滨市年、季总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哈尔滨市农业、能源等方面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对于水资源、人体健康和交通等方面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data at 37 stations on Central Yunnan Plateau (CYP) for 1961–2010 and the 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data, the temporal-spatial patterns of the SAT trends are detected using Sen’s Nonparametric Estimator of Slope approach and MK test, and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warming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s of urban statio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ural stat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showed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rate of 0.17 °C/decad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Seas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presents a rising trend, and the trend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winter (0.31 °C/decade) than in other seasons. Annual/seas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tends to increase in most areas, and higher warming trend appeared in urban areas, notably in Kunming city. The regi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series w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urban warming, and the urbanization-induced warming contributed to approximately 32.3–62.9 % of the total regional warming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Meantime, the urbanization-induced warming trend in winter and spring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summer and autumn. Since 1985,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tensit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urban temperatures always rise faster than rural temperatures on the CY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