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天文准19年周期与西北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体运行周期角度分析发现,月亮等天体运行存在显著的准19年周期。相应对年际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厄尔尼诺事件也有准19年周期,每19年出现4~5个厄尔尼诺事件。在月赤纬最大值谷点年附近,西北区容易出现春旱;在月赤纬最大值峰点年附近,西北区春雨正常偏多  相似文献   

2.
用交叉谱分析方法研究近地面大气折射指数N单位平均值、月降水总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多频振动特征。结果发现:初夏,N单位与太阳黑子(或降水量)在准5年及准2年(或准7年、准4年及准3年)周期附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初秋,N单位与太阳黑子在准5年、准2年周期附近密切相关;N单位与降水量除在短周期准3年、准2年附近有密切关系外,在长周期准35年附近亦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春节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SSA与最大熵谱分析春节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周期特征,得到平均气温的主要周期成分是准4年及准6年振荡,降水量以2-3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并且有年代际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克拉玛依市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克拉玛依市年降水量有准7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1971-2005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倒春寒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倒春寒发生的总次数及总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a倒春寒天气东部、北部较重,南部较轻;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和总次数近35a来均呈下降趋势;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16a、准10a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6a和2~4a的振荡周期;倒春寒天气总次数存在显著的准10a周期振荡和一个较弱的准4a振荡周期;目前倒春寒天气由偏少向偏多的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宜昌市9个观测站1966-2010年的逐13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分析了近45a来宜昌市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的时频特征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宜昌市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本表现为南多北少;近45a暴雨日数呈现不明显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两次波动;暴雨日数存在2-4a、6a、准10a、准16a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在2-4a时间尺度下周期振荡最强,从准10a和准16a时间尺度来看,在2010年后一段时间宜昌市暴雨日数还是处于相对偏多期;突变检测显示,暴雨日数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7.
关于海温准三年及半年周期振荡的随机气候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麦村  黄嘉佑 《气象学报》1984,42(2):168-176
本文提出用二次随机振动的海气相互作用的模式解释了关于存在太平洋地区海温准三年及半年周期振荡的物理机制,探讨在模式中各个反馈系数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认为云在准三年周期振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准半年周期振荡中自身反馈过程则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首都机场夏季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叶风  李秀连  田勇  谢坤 《气象科技》2009,37(4):420-424
利用1958~2007年北京首都机场夏季雷暴逐日统计资料, 分析了50年来首都机场雷暴气候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首都机场7~9月雷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首都机场7~9月雷暴分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日变化,雷暴总日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7、8月的雷暴日数下降最为明显;7~9月雷暴日数存在着明显的1~2年、4~6年和准10年的周期性振荡,其中1~2年周期的振荡最为显著,但准10年的周期性振荡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根据雅安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台站,1951~2016年历年逐月累计降水资料分析:(1)雅安地区中部累计降雨值较为偏大,存在三个高值中心,一是泥巴山以北龙苍沟附近,二是石棉县以西草科乡附近,三是位于天全县境内思经附近;(2)60年来雅安地区累计降水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并且峰值逐渐降低;汉源县整体略微有所增加,但在1990年以后累计降雨量峰值不断下降,整体呈减少趋势;(3)雅安地区累计降水以交替变化为主,三个地区都出现了准15~20年的年际变化,震荡明显并在不断从低频转为高频,震荡周期不断缩短,雨城区、荥经、天全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出现了准5年左右周期,宝兴和石棉地区则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表现为准5年周期。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夏季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 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存在15 a和准10 a的周期振荡;暴雨日数和暴雨量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全省呈偏多(少)的一致型同位相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贵州52个测站的1961-2006年历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振荡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46 a来贵州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存在15 a和准10 a的周期振荡;暴雨日数和暴雨量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的荷载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全省呈偏多(少)的一致型同位相分布。  相似文献   

12.
平塘县48a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平塘县气象站1963-2010年的降水记录,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以及Mann-Kdenll等方法分析本站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平塘站年降水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为每10a减少24.5mm,各个季节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月降水量呈现单峰型;利用小波分析平塘48a年降水量得到该站存在16-18a的准周期振荡,对于短周期的4-6a的振荡则在1963-2000年比较明显,2000年后的短周期则是2a的周期振荡较明显;用Mann-Kendan分析得到年降水量在1986年之前增加和减少趋势不明显。1986年之后减少趋势明显,通过分析得到平塘站的年降水量在1986年附近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从两个独立的假定导出了距平模式,即:假定年周期气候态为控制实际气候系统演化方程组的解或假定反映年周期气候态的基态量远大于反映气候扰动态的扰动量。第一个假定放宽了导出距平模式的条件,而在第二个假定下距平模式在一定的近似程度下是成立的。另外笔者注意到:距平模式通过引入实际观测到的年周期态,相当于在非距平模中引入了年周期气候态的修正项。  相似文献   

14.
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整理出海南1962-2004年的热带气旋的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气旋降在海南省总降水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平均占年总降水量30%,但呈每10 a 3%的显著线性下降趋势;海南热带气旋降水与年总降水相关显著,年总降水显著偏少的年份,热带气旋降水偏少;热带气旋降水显著偏多的年份,年总降水量偏多;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一致型,时间特征表现明显的周期性:高频的年际变化周期70年代前期以前为3 a周期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以2 a的周期为主;低频的年际变化周期80年代以前以8—9 a为主,80年代以后以准6 a为主;年代际变化则以准17 a的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5.
许金镜  骆荣宗 《气象》1987,13(8):46-48
本文分析了1949—1984年间西太平洋台风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附近路径发生异常的气候特征,其初步结果是: 1.在36年中,异常路径次数历经了两个相对高潮期和两个相对低潮期,但少与多异常路径年无明显的持续性。 2.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3年主周期振荡和14、17年的长周期振荡。 3.副高活动的第一次季节性北跳(25°N)偏晚和厄尔尼诺事件(包括反厄尔尼诺)的当年异常路径次数偏少;反之,则偏多。  相似文献   

16.
三穗县近46a极端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三穗1961—2006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通过阈值求取,并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6]等方法来分析三穗极端事件发生频数的总体特征,得出如下结论:夏季温度和降水的阈值比较高,对应温度高、降水多;冬季阈值低,气候干燥,温度低、降水量相对较少;通过趋势分析,95百分位极端降水日数、暴雨日数都呈增加趋势,汛期降水极端事件则呈减少趋势,但它们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极端降水日数与年降水日数相关性较好,极端降水日数可以间接反映年降水日数的多少;通过小波分析得出极端降水日数周期为9 a左右,汛期降水日数的周期在11 a左右;暴雨日数在1970年以前存在准2 a的周期,在1970年以后存在4~5 a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17.
嘉兴市高温和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嘉兴市1953年~2003年逐年高温天数、夏季平均温度和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嘉兴近50a来的高温和夏季降水气候变化的统计特征,得出:本市夏季气候年际差异显著,年代际变化较明显。通过对资料作小波分析发现:高温和降水既有长期较稳定的年代际振荡,也存在有一定时限的高频振荡。将动态优势周期组合与实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发生在“特征值”高值附近且为几个不同周期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黄山1956 ̄1996年气象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山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1)年降雪日数,雨凇日数和雾凇日数均为多波振动的时间演变规律,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并存在准12年周期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标寒潮标准,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寒潮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原因探讨。结果表明:寒潮出现特征是冬季最多、秋季最少,3月最多5月最少。近55 a贵州寒潮天气过程呈微弱减少趋势,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3 a的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3 a和7~8 a的周期振荡。海拔是影响寒潮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但滇黔准静止锋和西南热低压等天气系统也是导致贵州西部、西南部的寒潮次数高于东北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300年来中国西部气候的干湿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李弋林  徐袁  钱维宏 《高原气象》2003,22(4):371-377
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在准7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1850年前,高原东部和新疆在干湿变化上基本同步,可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这就和高原西部有了一种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1850年后,这种位相型有些变化,新疆渐渐的和高原西部的位相趋于一致,但这个同位相关系不如1850年前新疆和高原东部的同位相关系那么好。这时候应该重新把高原西部和新疆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高原东部作为另一个湿度带,两者之间成为一种偶极子的关系。在最近十几年,似乎高原东西部又合为一个湿度带,而与新疆成偶极子的关系。但由于小波分析所固有的边界效应的影响,这一可靠性是值得怀疑,不过这三者之间两两组合的偶极子关系的漂移倒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方面。11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及华山地区为一个干湿分布一致的湿度带。1850年以前整个高原和新疆地区在准110年尺度上存在着比较一致的干湿变化,而19世纪末期突变发生后,高原北部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存在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准30年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高原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