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土器无记录的原因赵翠珍(清水河县气象局)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至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由于测定冻土的冻土器是一装在特制硬橡胶管内的带有刻度的胶皮内管,因此,测得的冻土记录与自然地面的冻结深度往往不同,在地面温度降至0℃或以下时,内管...  相似文献   

2.
扰动可加速冻土冻结在实践中发现:初冬时节,当5cm地温降至0℃以下时。如果08时定时观测前半小时巡视仪器未动冻土器,08时观测时就没有冻土冻结现象;如果巡视仪器时将冻土器抽出并用手触摸内管,则08时观测时就有冻土冻结现象。这说明,扰动加速了冻土器的冻...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冻土测量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冻土.该项目是中国北方地区许多气象台站的冬季观测项目之一.它是以灌注在橡胶皮管中水的冻结深度为记录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天08时观测一次.在观测地温表以后,把冻土器的铁盖连同橡皮内管取出来,用一手拿住橡皮管而以另一手摸测管内冰柱的下端与哪一刻度线相近(从零厘米线进行计算,即冻土深度),以厘米为单位,只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冻土深度不足0.5 cm,记"0",冻土全部融化或没有冻土时,冻土栏不填.  相似文献   

4.
秋末冬初常遇到冻土记录与地温记录不配合的问题,为此我们统计了1979—1983年五年冻土与地温资料,发现地面最低温度小于-4.0℃无冻土有29天,08时5厘米地温在0℃以下无冻土22天,甚至08时5厘米地温为-1.9℃尚无冻土。这种差异在开始冻结的浅层土壤中最为明显。冻土是由含水分的土壤温度降到0℃以下时而出现的冻结现象。影响土壤增热和冷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冻土观测中发现 :个别日 0 8时观测时冻土器中的水没有冻结 ,而交班 (0 8时 )后复读时 ,却有冻结现象发生。笔者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 :观测时由于把内管抽出 ,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外套管 ,同时内管也遭受了冷空气侵袭 ,破坏了热平衡 ,以至于出现了冻结。冻土观测点滴@刘全华$许昌市气象局!河南许昌461000 @徐景华$许昌市气象局!河南许昌461000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喀左、沈阳、辽阳、满洲里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人工冻土器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观测的资料,对人工冻土观测获得的冻点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获得的相应深度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冻土器获取的冻点对应的土壤温度与0℃总体一致,又不完全重合;0—35 cm深度范围,冻点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6℃,呈现跳跃性变化。35 cm以下深度范围,冻土冻点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为-0.5~1.0℃;融化过程冻点对应的平均温度高于冻结过程冻点对应的平均温度。从完全融化时间上来看,人工冻土器观测到的完全融化时间晚于测温式冻土仪0℃线完全消失的时间。人工冻土观测的实质是获得土壤温度0℃点所在位置。灌注不同台站水的冻土器内管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冻结与融化状态无明显区别;人工冻土器内管冻结过程是温度和持续时间双重作用的结果,深层土壤温度变化缓慢,使得内管中的水冻结和融化需要的时间长。另外,作为接触式测温设备,减小外因产生的时滞是提高其灵敏度的重要环节,建议测温式冻土仪的外管壁使用温度滞后效应更小的金属外管。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冻土观测中发现:个别日08时观测时冻土器中的水没有冻结,而交班(08时)后复读时,却有冻结现象发生.笔者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观测时由于把内管抽出,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外套管,同时内管也遭受了冷空气侵袭,破坏了热平衡,以至于出现了冻结.  相似文献   

8.
冻土是不少台站在冬季的观测项目。它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 ,《规范》规定每天0 8时观测 1次。在检查台站的记录时发现 ,有时地面温度较低 ,甚至 5cm地温降到了 0℃以下 ,也没有冻土记录。从表面看没有冻土记录有疑误 ,但仔细分析应属正常情况。①地面温度表及浅层地温表安装在没有自然覆盖的裸地处 ,而冻土器是安装在有自然覆盖的地段。根据气象学理论 ,两地段的地面温度及浅层地温有较大的差异 ,在夜间有自然覆盖的地方地温偏高。②冻土器安装的允许误差是± 3cm ,因此台站冻土器的起点 (即零点 )位…  相似文献   

9.
阎海庆 《气象》1982,8(1):31-31
在冬季的冻土观测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值班员来回挤压内管,发现管内水并未冻结。可是当接班员巡视仪器时,冻土却有几个厘米。于是引起一场争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比较纯净的水,如不受震动,那么到温度低于0℃时也常不会结冰;这叫做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只要稍微摇动一下,就会冻结起来。冬季湿球纱布溶冰后,到观测时有时纱布尚未冻结;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由于冻土器周围草层根系生长旺盛,冻土器安装不规范,内外管不良以及冻土器内形成过冷却水等原因,导致地面温度低却未出现冻土层的异常情况。建议安装前清除冻土器周围旺盛的草根,注意内外管零线与地面齐平,保持外管内部干燥,检查内管是否漏水,雪后注意巡视和观测,以期提高冻土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冻土观测分析王吉兴(张掖地区气象局734000)“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降到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是反映土壤热状况的一项指标,在研究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上有一定的意义”。由冻土的定义可知,与冻土说明:①因08时不进行80cm,160cm地...  相似文献   

12.
冻土器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之一.虽经多年使用,但至今仍没有改进.各站在冬季的观测使用中,最普遍出现的故障是内管中的铁链中断,中断后的链子堆积在冰柱上端而无法确定冻土刻度.冰柱稍短时,由于铁链堆积重量大造成冰柱整体下滑,出现记录失真.因此,发现铁链中断时,要及时修复.下面介绍快速修复冻土器的方法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明 《气象》1994,20(1):52-52
解决冻土器内管链子易断的简单方法冬季来临,承担冻土观测任务的台站,常常会遇到冻土器内管链子断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链子的环口不是封死的,稍一受力,即发生断开。链子的作用是固定管内的冰柱,而链子断开后,常常造成内管冰柱下滑;或由于链子断开后,堆在内管里...  相似文献   

14.
康健 《气象》1977,3(2):19-19
北方台站冬季观测冻土深度,一般使用达尼林冻土器。在使用中常因锁链中断而影响记录。我们采用的快速修理法,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具体做法是:将含有冰的内管取回室内,泡在盛有温水的盆中,冰化后取出,把断链接好,管内灌满水后拿到室外(温度在-3℃以下),垂直挂起来。过一段时间管内水冻实后,取下(勿折)把8时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同市所辖8个站1962—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大同市土壤开始冻结期、完全解冻期、冻结期及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51年中大同市冻土主要表现为最大冻土深度减小, 开始冻结期推迟,解冻期提前, 冻结持续期缩短的总体变化趋势,冻土除了受气温的影响外,局地因素对最大冻土深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冻土的自动观测一直未能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频域反射(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土壤介电常数变化实现冻土测量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电容传感器分层检测冻土的传感器,土壤冻结时,其内部水分会相变为冰,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冰,利用水冻结相变后引起介电常数急剧变化的特性,建立了基于土壤介电常数、地温反演冻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典型土壤实验室冻结试验及外场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冻土传感器能正确分辨土壤冻结状态,测量数据与人工观测趋势一致,相关系数可达0.99以上,平均测量误差小于3cm,基于介电特性的冻土传感器可以准确连续测量土壤的冻结深度及其生消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的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的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的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的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的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的替代性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管地温表及冻土器的检查张荣俊在每年入冬前安装冻土器时,我什们按照规范“应注意检查内管、外管的0线与地面是否齐平”的要求进行检查,发现外套管位移数达5—6厘米。基于此,我们又对40、80、160、320厘米直管地温表分别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都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9.
初冬,当5厘米深度地温在0℃上下变化时,容易出现误读和正、负号记错的情况,冻土的冻结与否也不好掌握。经统计本站1975—1983年11至12月地面最低温度和8时5厘米地温、冻土等资料,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延长冻土器内管使用寿命的方法冻土期结束后,应将内管的水放掉,晾干,收回室内妥善保管。收回的冻土器通常盘放在硬纸盒内。等次年再使用时,常发现内管从0~6cm甚至更长的地方发生色变、破裂的现象。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冻土期的使用,管子的质量已受到影响;冻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