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我国北方,甚至南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作物冷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冷害问题已引起重视。按年份平均,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冷害。如解放后的二十八年中,东北地区就发生低温冷害八次,仅一九七六年由于低温冷害就造成东北三省粮食减产一百多亿斤。高温热夏年和低温冷夏年造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幅度波动,如一九七六年为低温冷夏年,黑龙江省因冷害减产粮食总产仅只240多亿斤。而一九七八年为高温  相似文献   

2.
临安县为北亚热带丘陵山区,热量条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粮食熟制布局,趋利避害,夺取高产,近年我们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三熟制地区进行“吨粮田”气象系列化服务模式试验研究,以农业气象指导粮食生产,在1989年低温阴雨  相似文献   

3.
对于冷害,由于人们的主观感觉不象冻害、霜冻、大风、冰雹那样强烈,所以往往被忽视.实际冷害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它不仅发生在寒冷的国家,即使在温热带国家也常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如1976年日本北部冷害使农作物损失达4.093亿日元;同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由于低温导至晚稻减产40亿公斤左右.我国东北建国以来发生过的8次低温冷害,其中4次粮食减产都在50亿公斤左右.在新疆1983年仅4月下旬的过程降温,使北疆普遍出现冷害,石河  相似文献   

4.
南方极端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1961-2008年的南方极端低温冰雪典型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1961-2008年我国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共发生了5次;这5次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主要是受西风槽和南支槽、中层低涡和切变线、西南急流、地面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多股冷空气不断南下,前沿冷锋抵达黔滇地区、低层冷垫上空暖湿气流强盛、垂直结构逆温长时期维持是南方极端低温冰雪过程的重要特征;根据环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西南气流和偏西气流两种类型,前者降水和降温基本上是同时发生,形成雨雪冰冻天气,而后者一般是先降水、后降温,且后期降温剧烈,以低温冰冻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5.
汉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在平川地区,水稻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在每年四月,我区水稻大批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往往易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其中尤以低温的危害最大,因此对“倒春寒”的予报成败,直接影响到水稻大面积播种育秧的好坏。如能很好的利用天时地利,抓住冷尾暖头,就能减轻或避免因低温阴雨造成的烂秧,对保证适时早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丹东地区1978—2015年春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低温、寡照、多雨3个方面研究其对粮食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个不同的灾害等级。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出作物的期望产量,运用分离法将低温阴雨对粮食作物的损失分离出来,探讨低温阴雨年景与丹东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丹东地区稻谷、大豆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变化。(2)低温型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为:玉米大豆稻谷;寡照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稻谷、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力为:大豆玉米稻谷;多雨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较稻谷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对2008年初呼市地区出现低温降雪天气的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和灾害影响作了初步分析,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此次低温降雪天气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同时印度洋和盂加拉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往北到东北方向输送,冷暖气流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交汇,造成了我市持续低温、降雪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8.
地面逆温与植被倒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茂 《气象》1977,3(1):16-17
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西南美丽富饶的地区。这个地区植物生长繁茂,农林资源极为丰富,有我国天然植物园及绿色宝库之称。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研工作者对该地区植被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对低温很敏感的热带植物,并不是繁殖在最热的沟谷底部,而是生长在相对高度比沟谷底部高出几十米以至几百米的坡面上。这种“植被倒置”的现象是由于地面逆温所引起的。 分析西双版纳和德宏冬季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广东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34,自引:23,他引: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监测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初我国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的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在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脊南槽”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东北侧南下,同时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源源不断的水汽往北到东北方向输送,冷暖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频繁交汇,使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和局地经向环流产生异常,造成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低温雨雪天气扰动能量的积累和传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葛非  肖天贵  金荣花  陈伟斌  唐玮玮 《气象》2008,34(12):11-2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表明,中低层500hPa和700hPa高度场的波包传播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期间出现的4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4次雨雪过程基本上产生于波包扰动能量积累的高值时段或处于低压系统持续稳定阶段,雨雪天气处于波包大值区控制下.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主要受到青藏高原南缘系统异常活跃的影响,南支槽活动频繁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继而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其南部地区低温雨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副高西南侧偏东气流的扰动能量的传播和积累,在波包传播图上都有一定的反映.该研究对进一步利用波包传播图预报天气过程提供了有意义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大气扰动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江漫  于甜甜  钱维宏 《大气科学》2014,38(4):813-824
利用中国549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确定了1960~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冬季的23次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对全球大气变量再分析资料做物理分解得到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于这些事件的早期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事件发生时,南方地区上空300 hPa对应有最大负高度扰动,850 hPa有负温度扰动。这些扰动的传播特性可以作为低温事件发生的早期信号。在低温雨雪站日数大于10的11次事件中,它们的扰动信号平均可提前11.2天追踪到。  相似文献   

12.
收集并整理了清代(1644—1911年)华南地区对雪灾、冰冻、霜、霜冻、寒潮等低温事件的记载,探讨了低温灾害与旱涝灾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关关系。华南低温灾害频次总体东部高于西部。广州府、肇庆府以及东部潮州府为低温灾害多发的地区,这与旱灾、涝灾多发的地区一致。分析了低温冷害的周期性,华南低温冷害发生存在着6年、10年、17年、29年、54年、130年的周期,其中29年周期为第一主周期。探究了每30年低温、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县次,发现低温灾害与旱灾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发现低温灾害与旱灾、涝灾具有相似的趋势,清前期和清后期低温灾害多发,清后期尤为严重。研究揭示了清代灾害多发的特征,探索了我国清代华南地区气候灾害的时空规律,为现代气候灾害的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潘汉明 《气象》1985,11(6):45-47
今年3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月内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但强度较弱;对流层低层切变线(槽)活动多,南方低温阴雨天气严重;月内出现两次东北气旋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气象》2012,38(4):495-500
2012年1月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偶极型,位于加拿大北部的中心偏强,亚洲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偏弱,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经向型,东亚大槽偏强,平均南支槽位于80。E附近,强度偏强。2012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7.2℃,较常年同期偏低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6.8mm,较常年同期偏多3.9mm。月内出现两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冷空气过程以及4次降水过程,新疆、内蒙古等地出现极端低温事件,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15.
1天气概况1996年2月17日起,我省各地遭受了一次强寒潮的袭击,在粤北地区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月29日。这次寒潮影响范围之广、降温幅度之大、持续低温时间之长、冷冻寒之重都是历史同期所罕见。1·1降温幅度大这次过程是入冬以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华南大部分地区达到寒潮标准。就韶关的情况而言,各县过程降温都在15C以上,最大达18.6C。除南部的翁源、新丰两县外,其余各县(市)在寒潮入侵当天最低气温就降至5C以下,24小时降温在9C以上。1.2低温持续时间长寒潮到达后,我市各地最低气温降至1‘C或以下,5“C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2008年冬季气温、降水与常年持平,日照偏少。几次大雾天气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1月中旬至2月上旬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浙北积雪量达50年一遇,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对农业、林业、电力、交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冬季拉尼娜状态继续维持,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稳定,同时南支槽比较活跃,是引起冬季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低温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日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分析了1960-2004年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低温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一个转折,在此之前气温普遍偏低,在此之后气温普遍升高;江南地区是夏季低温频发且强度较大的区域;各个层次高度场环流形势的变化以及降水和总云量的变化都对夏季低温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 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阈值为-24~-20℃;(2) 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 d,其中超过10 d有16次,5~9 d有19次。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 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 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 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 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性低温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我省气候和耕地不足等实际,对继续实行粮食多熟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一、我省气候适宜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我国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一带,盛产水稻,是我国粮食单产最高的地区。浙江位于本区的最东部,具有适宜双季稻为主三熟制生产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75,1(7):4-5
在今年日内瓦召开的第七届世界气象大会期间,曾于五月十二日举行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在这次科学讨论会上,爱尔兰气象局局长奥斯汀·伯克就“气象学与水文学支援粮食生产”这个题目进行主讲。我国代表团的代表、上海嘉定县气象站气象员奚熙贤同志就这一讲题作了一个补充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现将这个报告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