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丁国超 《气象》1984,10(7):26-26
在我们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一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并不完全象教课书中所描述的模式那样,而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云,更是千姿百态。在天空只有一种云状或较简单的天气情况下,云况一般可准确地进行判定;而当云在演变过程中或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要想准确地反映天气状况、判定云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下面仅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定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卷层云和高层云既可互相演变,又有各自特征。卷层云属高云:云体结构由冰晶组成,是具有丝缕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地面气象观测中 ,对云状的判断有时较难确定 ,尤其是对相似云的判定 ,只有通过连续观测 ,充分掌握各种云的特征 ,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既可相互演变 ,又有各自特征。卷层云为较溥的云幕时 ,常有较完整的晕圈存在 ,这时与高层云并不难区别。而在卷层发展加厚演变的过程中 ,对云就要作仔细分析 ,如果晕很不完整或无晕时 ,说明其结构正发生着变化 ,云体已不完全是由冰晶组成的 ,而是由冰水混合组成的 ,所以云体可判定为透光高层云。它是由卷层云演变而来 ,或卷层云移出后透光高层云占据了原来卷层…  相似文献   

3.
在云的形态学分类法中,在界定卷层云和高层云时有一条反映厚度的直观标准,那就是看阳光透过云层后,是否有足量的直射光线到达地面,即有日照者为卷层云,无日照者为高层云。但在工作中,我们却能遇见反例。 1997年 10月 15日上午卷云转卷层云,再向高层云过渡,地物影子时有时无,从 13: 30巡视仪器到正点观测完毕,太阳轮廓模糊,地物影子偶尔可见,透光高层云特征明显,其后亦是如此,直到 15时许云层变得更厚,地物影子不再晃现。 14时云状记录为透光高层云,可日落后换下日照纸,从 11: 30许到 15时之间,日照迹线虽然很淡,且有断…  相似文献   

4.
夜间观测云时,最好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进行。进入观测点后,应停留片刻待瞳孔放大,天空状况渐渐看清以后再进行观测。掌握云的连续变化对确定夜间云状是有帮助的。入夜前,仔细观测云的分布情况,根据本地云状的一般演变规律,分析以后可能出现的云状,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入夜前观测某方向有积云趋于减弱,入夜后演变为条状,就可考虑是否是积云性层积云。又如入夜前为卷层云,入夜后呈均匀幕状不见星月,这就可考虑记高层云。运用云的持续性识别云。有些云出现后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如A_s、C_s、N_s、S_c等,在未发生转折性天气变化前,我们可以运用它们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判辨。  相似文献   

5.
李源 《气象》1978,4(3):27-27
云是目测项目中观测比较困难的一个项目,在无星月光的漆黑之夜,更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可以逐步提高云的目测水平。 在漆黑之夜,可借助下列云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识别云层。 1.云的连续性。就是根据云的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来判别云状。一般在入夜之前,应对云层进行仔细观测,入夜后根据入夜前云的变化趋势就较为容易判断云状了。例如:入夜前某方向有积云趋于减弱,入夜后云呈条状,就可较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向晚层积云。又如入夜前为卷层云,入夜后云呈均匀幕状,不见星月,这时记高层云就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云是千变万化的,它的生成与演变过程常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类型的云,表示的天气也不相同。因此,云的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面气象观测员时时与云打交道,因此了解各类云的形状特征与生消变化过程,才能提高对云的判定能力。根据多年的观测实践,下面就如果才能准确地判定云状谈点粗浅体会: 一、对云状判定要有主次之分。必须对云进行全面的观察,对全天所有的云进行认真的分析,看其有多少层次,云状间的互相联系及其在天空中的分布情况,判定云状要有主次之分,如果仅有一层波状或层状云,则可以天顶周围的云状为主,然后从云中的形状、结构、透光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  相似文献   

7.
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演变的具体表现之一,云的形状、数量和分布常常标志着当前大气运动的状况,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按三族、十属、二十九类观测记录,可以了解云的形态、结构、组成。为了满足天气分析预报的需要,从天气和它的发展又按各类云的天气意义规定了27个电码,以便将天气主要云的状况真实而迅速的传递到各级预报服务部门和航空部门,使预报人贝从天气图上正确地判断云的区域分布,推断短期内天气演变的趋势,做出准确的天气一预报和飞行的安排。云码编报即然如此重要,统一观测人员在日常观测中对云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隆水机制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结构、降水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切变线降水云系主要由高层云、雨层云、碎云构成,高层云和雨层云中间夹有1100m左右的无云区;3类云中平均云滴浓度、平均云滴直径各不相同;云水含量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云的不同部位云水含量起伏较大;冰晶浓度平均为17.3个/L;此次探测的降水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一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根据云图及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冰晶主要产生于高层云上部或卷层云的冰晶播撒,供水云为高层云中下部和雨层云.  相似文献   

9.
“相似云”是指云在演变过程中,某一种云状既没有全部失去原来云属的特征,又没有完全具备另一种云属的特征,即所谓介于两种云属之间、具有过渡形态的云,既象这种云,又象另一种云。另外,有时某些云状虽不处在演变的过渡阶段,但由于某种原因(如云在天边、光线暗淡等)从外形上看与别种云相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往往产生错觉,不能正确地判定云状种别。  相似文献   

10.
“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状的目测在日常测报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规范》中着重指出了正确识别云状的方法“云状观测要注意它的连续演变,从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着眼。”云状的观测还应从云的发生学角度考虑,从它的形成原因、当时的天气背景等,云状能直接反映测站当时天气状态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作用,特别是遇有锋面天气过境时,细致、准确地目测云状,就可以正确判别所伴见的天气现象,为预报员预测未来的天气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笔者就13年的观测经验和失误,谈几…  相似文献   

11.
云的宏观特征是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许多特征,如云的外貌、生命史,云内的温度、湿度、含水量和气流分布等。而云中水滴的大小、分布等特征则属于云的微观特征。在云雾研究中一般将云按形状和形成系统分为积状云(或称对流云,简称积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卷积云、卷云)和层状云(包括高层云、层云、雨层云和卷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也归于这一类)两大类;或按云中的相态分成冰云、水云和混合云;或按云中的温度分为暖云(高于0℃)和冷云(低于O℃)。这一讲将对积状云和层状云的一些主要宏观特征作些  相似文献   

12.
指示性云状的编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指示性云状的物理特性、形成方式及云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正确编报指示性云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建新 《气象》1982,8(9):41-4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气象书籍上都只说在我国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区冬季卷层云可以有少量降雪,并没有说卷层云能降雨。但是,在某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如刚由高层云演变为卷层云时,它是可以降少量的雨的。例如,雅安县1981年4月29日就出现了卷层云降雨。根据雅安那天航空报和补助绘图报  相似文献   

14.
夜间观云天     
1引言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聚合体。云的形成、发展和消亡是大气中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之一 ,它的形状、数量和分布不但标志着当前大气运动的状况 ,而且还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因此 ,准确的判断云状在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和飞行安  相似文献   

15.
高轩 《陕西气象》2010,(3):31-3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章详述了二十九类云的不同特征,观测员可以依据各种云不同的外形、结构、排列、色泽、高度等特征,分析判定云状。这是云状判定的基本方法。但在观测实践中,由于云常常变化复杂,或因雨、雪、雾、沙尘等天气影响时,云的部分特征不明显甚至目测不到,给云状判定带来难度。  相似文献   

16.
云状观测中容易出现的误差杨必仁(咸阳市气象局咸阳·712000)笔者近年来发现有的没测员常把有些大气现象与云相互辨认错。下面仅就十人的浅见和体会列举一些较为常见的区分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参考。1薄的雾幕易与卷层云相混。分辨方法是:卷层云出现时常有晕并具有...  相似文献   

17.
刘一玮  孙建元  王颖  何群英 《气象》2016,42(8):980-986
利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云分类、相当黑体亮温TBB产品,针对不同天气类型进行背景统计和个例分析,讨论云分类、TBB产品在云状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地面云观测取消后,云观测业务可以依据卫星遥感产品展开,即以云分类产品为基础,结合TBB资料和天气现象进行订正。当无降水时,云状以云分类产品为主,如云分类产品为积雨云,可将云状订正为非降水云;当TBB240 K时,同时变率由负值向正值转变至接近0时,有雷暴活动发生,无论是何种云分类产品,云状可直接定为积雨云;TBB在240~260 K,为稳定性降水时,考虑为非对流性云(层积云或高积云、高层云或雨层云)。  相似文献   

18.
储小春  舒新明 《贵州气象》2010,34(4):43-43,45
云的演变很复杂,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观测员对云的识别和判定最为关键,根据长期观测的经验,要正确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必须对云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云状的演变规则,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ISCCP D2云的月平均资料,针对西北地区15种不同类型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低云量之和以及高云量在3个气候子区的多年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层云、冰层云、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值最大;水层云主要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和陕西南部,冰层云主要出现在北疆地区,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以及水高层云、冰高层云、卷层云的云量高值区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因此上述地区也是有利于人工增水作业的地区。近20年中,高云量在3个气候区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低云量之和则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云与地气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地面气温的升高,促使地面蒸发加剧,从而导致中、低云量增多而使降水增多,同时高云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王鑫馨 《贵州气象》2004,28(Z2):54-55
提出准确及时地判断云状、云量并估计其发展趋势的方法是根据云的外形特征和演变规律判断,结合当时的天气现象和天空状况作出判断;根据天气系统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