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象工作自1954年转建地方以后,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国防军事服务的双重任务。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的南大门,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备任务十分繁重。我区各级气象台站,特别是边境地区气象台站,在努力做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积极搞好战备,做好军事气象保障工作,取得显著的成就。 一、准确及时向部队提供气象情报、预报,保证部队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气象条件是空军指挥机关和部队执行任务的首要问题。五十年代以来,全区有52%的台站担负的空军  相似文献   

2.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1949年以前我国气象台站的创建背景及发展历程非常复杂、曲折,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多元化特征。辛亥革命前的气象台站多为外国人所建,清末年间我国开始在一些农林试验场创办测候所。"中华民国"建立后,开创了我国气象台站建设新纪元。由于战争、动乱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气象台站建设艰难曲折,发展很不平衡。20世纪20—30年代中期,在民国"中央观象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积极推动下,气象台站建设曾有过辉煌时期。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地方气象台站遭受破坏或被迫停止工作,国家气象台站建设计划严重受挫。为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国防、航空气象台站,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气象台站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气象局开始组织编纂《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丛书(每省1本,共31本),《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以全国所有基层气象台站的机构历史沿革(含:始建、站址迁移、历史沿革、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单位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变更等情况)、气象业务与服务、气象法规建设与社会管理、党建与气象文化建设、台站建设等方面为框架撰写,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气象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存在的中国早期的气象台站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接手情况在相应的台站也有简单的介绍,基本把握新中国成立前略写,新中国成立后详写;曾经存在过的台站(后因各种原因被取消或合并)略写,延续至今的台站详写的编写原则。历时5年,这套由全国2600多个基层气象台站5000余人广泛参与资料整编、撰写并正式出版的图书,是新中国气象历史的缩影,亦是一部具有留存价值的气象台站史料文献。组织出版《全国基层气象台站简史》,体现出中国气象局对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气象台站建设是发展气象事业和科学的基础。基于我国气象台站分散落后的事实,竺可桢通过回收外人气象台站、直接建设台站所和派人指导地方测候所建设等方式实施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络建设的规划。尽管因多种原因最终未能完成计划书的布局,但到1937年,中国至少已有139个气象台站,初步形成了我国早期的测候网。这为我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大连市气象局、大连市气象学会于9月25—27日联合举办气象技术基本功表演赛。参赛单位除大连地区台站外,还有空军、海军、盐业、民航等系统的气象台站,共计15个单位80多名次选手在市科技馆进行了表演。表演分地面观测规范、手工编发气象电报、微机制作月报表、天气图分析、短  相似文献   

6.
1 我们作为气象探测的主人 ,应该带头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气象观测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 ,使气象资料失去“三性”,这直接影响着气象产品的质量 ,影响着我们气象部门的社会声誉 ,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效益。各级气象台站的基础建设等行为必须严格执行《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监督力度 ,将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我们自己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起表率作用 ,才能有效地制止他人或其他单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2 加强宣传 ,使气象工作尽快、真正地纳入法…  相似文献   

7.
建国三十五年来,全国气象台站从原来的七十二个发展到二千七百四十个,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情报和资料。我们周至县的气象事业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气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我省从1980年开始恢复农业气象工作以来,十三个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都先后配有专人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工作。81年4月凤翔农业气象工作会议,确定了各站的观  相似文献   

9.
艰苦气象台站问题始终是困扰气象事业发展的瓶颈,改革边远地区艰苦气象台站运行机制是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三站四网”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对青海艰苦气象台站情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就艰苦气象台站实施内部轮换机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推进边远地区艰苦气象台站运行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正当全国人民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满怀信心地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之际,迎来了90年代第三个春天,我们《陕西气象》编辑部全体同志向各级领导、各级气象台站、全体气象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恭祝大家新年好。 1992年,我省气象工作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基层气象台站特别是县级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针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历时3天的辽宁省气象行业地面测报技术表演赛于去年11月8日在沈阳降下帷幕.来自全省气象台站和空军、海军气象部门共34名选手作了精彩的表演.省局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向获胜选手颁发了证书. 我省对测报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局在健全测报站网的同时,建立了一整套与天气预报、气象科研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测报工作实现了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付彦兵  宗锋 《山东气象》2010,30(2):60-61,63
作为基层气象部门,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单位强化内部管理、谋划科学发展,重塑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基层气象台站文化建设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基层台站气象文化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象文化的重要作用、气象文化建设的阻碍因素和气象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祝贺《气象》复刊20周年烟台市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学会在纪念《气象》杂志复刊20周年之际,烟台市气象局、烟台市气象学会谨向《气象7)杂志编辑部的领导、编辑同志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祝贺。2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感《气象》杂志是我们基层气象台站业务人员的良...  相似文献   

15.
骆继宾 《气象》1989,15(10):3-9
本文就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中的主要方面,即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和发展、气象通讯系统、卫星气象及气象卫星、天气预报、气候资料工作、专业气象工作等方面四十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述评。在这四十年的发展中,以近十年来的进展最为迅速和显著,本文对此作了重点的叙述。通过以上叙述也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当前气象业务技术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黔江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从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做好灾害性天气专项气象服务、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强化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75,1(1):24-24
根据气象台站的意见,上海气象仪器厂对电接风向风速计十二蕊电缆插头(座)做了改进(电缆另一端未改动)。1973年下半年开始生产新的插头(座),陆续发至气象台站使用。现将更改前后的插头(座)用图说明如下(图1、图2),供大家在安装、检修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襄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气象工作在农业生产乃至全市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气象部门作为农业发展的先行官,作为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报部”、“排头兵”对待,把气象事业当作农业的生命线在抓,使全市的气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气象台站的业务建设、工作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气象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工作不仅在防汛抗旱、防雹增雨、森林防火等方面效益显著,而且在防灾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气象厅沿革 1875年(明治8年)6月1日,在当时的内务省测量司气象股开始了日本的气象观测工作。因此,日本的气象部门将6月1日定为“气象纪念日”。1883年开始由东京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和暴风警报。1887年东京气象台改称中央气象台。1895年移交给文部省,颁布了《全国气象台站条例》。此后,一直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前的四分之一世纪期间,日本气象工作稳步发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具体的成就是成立了培养技术人材的机构;建立了海洋气象台、高空气象台;首次在日本召开气象方面的国际会议等。在此期间也开始考虑航空气象预报与  相似文献   

20.
吴增祥  臧海佳 《气象科技》2007,35(3):439-441
为适应气象数据管理现代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服务的需要,实现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档案信息编报工作的规范化、业务化,依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国内、外有关气象台站历史沿革项目内容要求,研究制定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标准。该标准总体上反映了台站变动方面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国际通用性,能够满足气象数据应用和国际资料交换所需要的台站沿革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