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和相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异常有很好的同号性。7、8月长江流域及附近地区持续性偏旱(涝)与太平洋洋盆尺度的大气热源异常有关,并与前期5、6月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的热源异常、青藏高原热源异常也有密切的联系,即当5、 6月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热源正异常,而赤道中太平洋北侧的热源负异常,则中国7月长江中下游偏涝,8月长江中上游与江淮流域和内蒙古东部偏涝,华南偏旱;反之亦然。前期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中心和与之联系的异常垂直运动中心的西扩和西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热源异常中心是影响我国7、8月持续偏旱(涝)的重要环流异常特征。另外,南海-西太平洋海温在前期也已经具有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发生旱涝对应的同期海温异常分布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影响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关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所选因子的前期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异常旱涝年反映出来,且海温、南方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与旱涝的相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方涛动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及长江区温度在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使用1951—2002年前期(1—5月)北太平洋海温场月平均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汛期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表明:尽管汛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着前期不同的海温距平场,但它们之间只有部分海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1月表现最显著。各雨带类型对应海温距平场显著差异关键区主要位于北太平洋的南北海域,即北部中高纬亲潮附近(40°~50°N, 160°E~180°),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30°~40°N,175°~145°W)及南部近赤道太平洋中部(10°S~0°, 175°~145°W),且南北海温呈反相关关系。将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对雨带类型进行判别分析表明:用多个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其判别准确率比仅用某一海温关键区或海温区之间的和差简单定义的指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判别准确率高,说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型的分布与多个海温关键区的综合作用是密切相关的。进一步分析判别方程定义的1月海温判别指数与前期高度场和夏季副热带高压各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表明,该指数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影响的可能途径是:一是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北太平洋涛动的异常,并形成PNA大气遥相关型,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二是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主要是面积、强度和西伸脊点位置的异常,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可见,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南北异常与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关系密切,且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琰  王亚非  董敏 《气象学报》2009,67(2):250-259
利用NCAR CAM3.0大气环流模式,研究6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降水对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首先,在赤道东太平洋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实际海温异常基础上构造的理想化海温异常,依据持续时间不同叠加相应的海温异常值在气候平均外强迫场上,设计第1组敏感性试验;其次,在上组试验中的前期9月至次年6月持续有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基础上,改变加入模式中的海温异常强度,设计不同强度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和降水影响的第2组试验;最后将上述海温异常值取反加入相应的赤道东太平洋区域,设计一组拉尼娜事件的试验.以(25°-30°N,110°-120°E)区域平均的降水距平值代表整个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的持续时间强迫得到的降水距平峰值在11月,次年6月其值为最小,整体上降水距平有随持续时间的缩短而减小的趋势.表明前期秋季赤道东太平洋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对6月降水有重要影响,证实了前期诊断分析的结论;(2)模式中加入不同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降水正距平(最小降水距平为0.287 mm/d,最大为1.98 mm/d),降水正距平范围与实际情况接近,表明模式在模拟该地区异常降水时有较好的稳定性,模拟结果值得信任.另外模拟的降水距平有随着海温异常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的趋势;(3)当模式中加入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的海温异常时,模拟结果不稳定,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结果不完全相反,与前期诊断分析结果不符.而只有在拉尼娜相当强时模式才能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模拟出一定范围的降水负距平.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龚振淞  何敏 《气象》2006,32(1):56-61
用相关和SVD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季节全球海温异常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联系,并用合成分析探讨了这种相互联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期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同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偏高时,热带季风偏弱,副热带季风偏强,冷暖气流在长江流域交汇,梅雨锋加强,有利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6.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CCM3模式,设计4组7个数值试验,研究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的结果一致,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海温异常,引起亚洲中高纬和东亚东部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前期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同期夏季北太平洋中纬中太平洋海区海温异常,激发夏季EUP遥相关型,影响东部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7.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年前期冬、春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了影响区域性旱涝的海温“强信号”概念 ;探讨了北半球大气环流结构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响应问题 ,并研究了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半球夏、春季高度偏差场季尺度相关偏差场波列结构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低纬walker环流引起赤道西太平洋区域性大气异常运动 ,从而产生遥响应环流型 ,形成类似PNA遥相关“大圆波列”。此类遥响应特征在西太平洋区域表现出与副热带高压、西风槽、阻塞高压等相关的系统的准定常经向波列。研究结果还表明此类经向波列结构描述了中高纬地区系统对低纬异常海温遥响应的动力学特征。应用 1997~ 1998年冬季实际海温资料 ,并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引入实际海温异常的敏感性试验 ,较成功地模拟了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的降水分布特征。文中从统计、动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方法揭示出由前期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异 ,构成中国长江流域旱涝的物理图像及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文对中国异常季风降水与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特别注意到1951—1975年夏季北半球月平均年际变化.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经验正交函数(EOF)第一特征向量的时间序列与长江流域季风降水及太平洋副高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着相当明确的遥相关,发现长江流域旱(涝)与赤道东太平洋暖(冷)、西太平洋冷(暖)以及太平洋海温距平的二种行星型相符合.存在两种异常季风环流型,其一种型式相似于Horel和Wallace1982年提出的赤道增暖事件冬季的波列,另一种型式在相同位置其距平中心符号相反,只是强度较前一种情况弱. 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改变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及位置,从而影响印度尼西亚地区的跨赤道气流和中国东部低层的东南季风及长江流域的降水. 在赤道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或东亚)之间表面温度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行星对流环流,并以此来解释异常的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9.
肖子牛  梁红丽 《大气科学》2006,30(5):791-801
针对2004年夏季降水为南北向雨带分布的异常特点,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可能造成2004年准经向降水分布的海温场、高度场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夏季降水呈纬向分布的2003年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中国大陆中纬度地区东部为异常偏东水汽输送,西部为异常偏西的水汽输送,东、西风在110°E形成南北向交界,有利于形成南北经向型的水汽辐合和降水分布.而在200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在长江以南形成稳定的带状副高,有利于雨带长时间稳定在副高北侧的淮河流域,同时中国大陆35°N以南地区为异常偏西水汽输送,以北地区为异常偏东的水汽输送,正、负异常纬向风形成东西向交界,有利于形成东西纬向型的水汽辐合和带状降水分布.对海温状况的分析发现,虽然2003年和2004年太平洋异常海温信号较弱,但印度洋和中国大陆近海海温却有明显的差异,2004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海温北高南低,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赤道热带印度洋海温呈东暖西冷的偶极模负相位特征.而在2003年淮河强降水发生同期,西北太平洋异常海温南高北低,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赤道热带印度洋海温呈东冷西暖的偶极模正相位特征.因此,印度洋异常海温偶极模的不同相位可能是造成2003、2004年中国夏季降水不同雨带分布型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160个代表站1950~1999的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印度洋偶极模不同相位异常海温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印度洋偶极模正相位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的西移和北方降水的东进,趋向于形成东西纬向型降水分布; 而印度洋偶极模负相位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的东退和北方降水的西移,趋向于形成南北经向型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10.
张耀存  卢新平 《气象科学》1998,18(2):150-155
本文利用9层菱形截断15波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L9R15)研究了前期冬季和春季海温异常的关键区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及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明显增多,同时500hPa副热带高压和100hPa南亚高压增强,但从范围和强度上来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我国西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的夏季降水异常比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更明显,由此证实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西省58个台站1960-2009年有观测记录的50a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位势高度场、NOAA逐月海温场资料,研究了山西省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Nino区)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年从前期春季到同期夏季,欧亚中高纬度500hPa位势高度的大气环流存在异常,尤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低槽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系统都有明显的变化;850hPa风场上蒙古气旋南部纬向风的异常,以及我国东部到华北地区经向风(东亚夏季风)的异常,是直接影响山西省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赤道东太平洋秘鲁冷水舌和太平洋东岸暖水舌均是山西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Nino区域前期海温异常对山西省夏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即Nino区域前期海温偏低有利于山西省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SST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发现赤道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流区海温与山东夏季降水相关性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东夏季旱涝年同期,前期SST异常的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相互关系,发现同期SST异常显著,前期赤道东太平洋SST负异常与500hPa,大气环流负WP相关型关系密切,北太平洋流区海温异常很可能受环流异常的调制,利用2-4月高相关区SSTA做当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的试验和利用赤道东太平洋区3月、北太平洋流区7月海温做长期夏季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省58个台站1960-2009年有观测记录的50年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位势高度场和海温场资料,研究了山西省旱、涝年大气环流特征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Nino区)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夏季降水异常年从前期春季到同期夏季,欧亚中高纬度500hPa位势高度的大气环流存在异常,尤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低槽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系统都有明显的变化;850hPa风场上蒙古气旋南部纬向风的异常,以及我国东部到华北地区经向风(东亚夏季风)的异常,是直接影响山西省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子;赤道东太平洋秘鲁冷水舌和太平洋东岸暖水舌均是山西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其中Nino区域前期春季海温异常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有显著的影响,即Nino区域前期海温偏低有利于山西省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及中国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区分南海热带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反相关,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与长江下游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当年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存在正相关,是夏季长江下游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较好前期预测信号;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对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响应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78个测站1961~2011年盛夏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OAA全球2°×2°海温场资料,分析了陕西盛夏极端降水事件气候特征及其与海温场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盛夏,陕西南部、关中西部及陕北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高发区;(2)近年来盛夏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1976年后显著上升;(3)极端降水事件与前期海温场具有较好的遥相关关系,与同期(同月)海温场相关性不显著;(4)上年秋季、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上年秋季阿拉伯海海温异常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南北两侧海温偏冷,以及前期2月印度洋和中国近海海温异常偏暖,关中中东部及陕南中东部局地7月极端降水偏多,反之亦然;上年秋季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上年冬季及当年春季印度洋西部海温异常偏暖,关中中西部地区8月极端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南方涛动与我国夏季降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振国  廖荃荪 《气象》1991,17(6):33-37
本文分析了南方涛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前一年春季到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南方涛动偏弱,夏季我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北,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即1类雨型),反之,夏季我国主要雨带位置偏南,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即2类雨型)。由此得出了预报我国夏季1、2类雨型的预报方案。并分析了南方涛动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的遥相关联系及对北太平洋海温场热源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西省62个气象站1961年-2008年春季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蒙特卡罗统计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春季旱涝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场和环流场异常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同期500 hPa关键区主要位于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的阿留申地区南部,以及极地、西西伯利亚,山西北部和西南部受关键区异常影响更明显;当春季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日本海、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易偏涝,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赤道东太平洋以及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λw150°~λw160°,ψN30°~ψN 35°附近海域是影响山西春季旱涝的太平洋海温的关键区,山西中南部受关键区海温异常影响最明显;当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海盆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山西春季易旱.春季850 hPa上我国东部地区λE110°~λE120°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各区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共同影响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1998,22(5):718-726
根据1951~1986年的海温资料,作者在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分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同期和前期各季太平洋(60°N~50°S, 120°E~70°W)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表明,对应不同雨型,无论同期或前期整个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的基本形势都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西北太平洋黑潮暖流和热带太平洋赤道冷水带海温的异常。这两个海区的海温变化明显,而且与其周围(西北太平洋呈“>”形,热带太平洋呈“<”形)的海温存在反相的变化。这种结构既反映了海温的纬向热力差异又反映了海温的经向热力差异。指出西北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各种海温距平不同配置的共同影响,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还表明,各雨型海温距平的配置有很强的持续性,而且与前期各主要洋流区海温的变异有关。根据前期太平洋大范围海温距平分布的特征和演变的过程以及ENSO预测,可为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热带海温异常影响华北夏季降水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影响华北夏季降水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西太平洋副高会前期加强,位置异常偏北,后期位置偏东;华东25°N以南多低槽活动,华北上空低槽活动少;华北东部盛行南风,长江中下游盛行北风扰动,不利于水汽向华北输送。这些形势都不利于华北降水。(2)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降低,副高减弱,不利于华北降水;华北上空多低槽活动,是有利于降水的形势;渤海、朝鲜半岛盛行北风,而贝加尔湖及其东南方向为强南风,冷暖空气不易交汇,华北降水稀少。(3)西太平洋暖池海温降低对华北降水的影响不象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那样显著。(4)极涡变化和热带海温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对夏季的向外长波辐射(OLR)场及前期热带海温之间的奇异值分解(SVD)分析表明,当自前冬开始的热带海温呈La Nia 型异常分布,相应的对流的最佳耦合模态将是:从印度半岛经孟加拉湾直至南海以及西太平洋暖池都为强对流活动区,而在中国江淮流域地区则为弱区.当海温呈El Nio分布时,则相反.数值试验的结果是:在1998年实际海温强迫下,模式十分成功地模拟了该年夏季流场的基本特征,南海季风爆发的日期及强度皆与实际十分符合,印度季风也偏弱.特别是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1998年长江流域6~7月的强降水,距平百分率达到100%以上.改变热带海温,分别用气候海温代替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实际海温.结果发现,在用赤道东太平洋气候海温取代实际海温时,与1998年实况相比,印度季风与南海季风明显加强,长江流域降水趋于正常值.即如果1998年不出现El Nio现象,或者海温异常的强度减弱,则长江流域降水就会大大减弱.1998年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季风的影响与热带东太平洋十分相像.暖洋面将有利于长江流域的强降水,而不利于南海季风的加强.关键词:海面温度;长江流域;洪涝;南海季风;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