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1962—2016年连平县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的时间分布特征、强降温周期变化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连平县的寒潮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4月,1和2月是寒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段;(2)强降温过程存在2、5、19和3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中2和5年的周期最为显著;(3)对500 hPa环流场合成分析得,连平县冬季寒潮主要是处于两脊一槽的形势,尤其是在12月和次年2月,而1月主要是暖性脊显著偏强导致的寒潮爆发。  相似文献   

2.
周家德 《四川气象》1996,16(1):34-36
对泸州春季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春季寒潮天气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并建立了一套春季寒潮天气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显著周期。(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10 a和-5.9℃/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1961—2008年华南区域寒潮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南三省(广东、广西、海南)192个台站196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定义了一个表征华南寒潮强度的指数,由此分析了华南寒潮活动的强度变化。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在近48年中出现了221次寒潮过程,主要分布在10月至次年4月,以12月、1月、2月、3月为主,占88.7%;华南区域单站寒潮的年均发生频次和平均降温持续天数从内陆向沿海递减,平均最低气温从内陆到沿海逐渐增加,单站寒潮过程平均最大降温幅度在11.5~16.0℃。近48年来,华南寒潮活动在减少的趋势上还具有频数和强度上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发生特强寒潮和中等寒潮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而发生弱寒潮比率显著增加,但2008年出现了近48年华南最强的寒潮。  相似文献   

5.
武威市寒潮天气气候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武威市5站(民勤、凉州区、永昌、古浪、乌鞘岭)近50a寒潮天气资料,分析了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出现的天气环流背景,运用天气学方法建立该市分月寒潮天气的预报工具.在“武威市灾害天气预警服务系统”中发挥了良好的预报作用,适用于河西走廊中东部的寒潮天气预报。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梅其珍 《黑龙江气象》1996,(1):31-32,34
通过对黑河市历史上发生的每个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5种爆发寒潮的环流模型。并且着重分析了那些前期形势在天气图上表现不明显的寒潮过程,以便今后加强对寒潮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54年寒潮气候概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省1951—2004年全省68个测站的信息化资料,依据寒潮标准检索出的所有个例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分别统计出全省和11个地市的寒潮、区域性寒潮和全省性寒潮等个例过程数据,得出浙江省寒潮年际变化、时空分布,以及最早初日和最迟终日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补充和完善了浙江省寒潮气候特征分布方面的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最后列出浙江省历史上几次典型寒潮过程及其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利用1961-2014年乌鲁木齐市4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近53a乌鲁木齐市的寒潮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单站寒潮特征地域差异较大,寒潮频次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逐渐减少;平均初寒潮日由南向北逐渐推迟,终寒潮日则相反;城区春季寒潮最多,山区为秋季、谷地和平原则冬季最多;强寒潮及特强寒潮出现比例城区最大。乌鲁木齐市区域寒潮平均每年4.0次,出现在当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4月最多,区域强寒潮和特强寒潮春季发生频次最多。近53a来区域寒潮以0.3次/10a的速率递减,并在1976年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寒潮变化与气温、风速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1~2000年铁岭地区寒潮天气气候统计资料,分析归纳了铁岭地区寒潮天气的气候概况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便于操作的寒潮天气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寒潮的气候特征和特点及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寒潮天气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 ̄1998年的寒潮资料,分析了寒潮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冷空气的源地、路径及与寒潮爆发的相关天气形势,将寒潮天气分为5种类型,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并预报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12.
1 嘉鱼站冬半年寒潮天气的气候统计 寒潮是冬半年的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即北方强冷空气大规模南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或一次过程连续降温≥10℃,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定为一次寒潮过程。  相似文献   

13.
唐红忠 《贵州气象》2006,30(Z1):8-9
对独山站1960-1999年寒潮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独山寒潮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寒潮发生前单站要素的变化,为县站准确预报寒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新疆气候公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气候概况 2000年度新疆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全疆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偏多,全年光热充足,降水较为充沛,适宜的气候满足了大部分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全疆范围内灾害性天气较去年偏少,灾害强度总体上轻于去年及常年,综合来看全年气象农牧业年景为偏丰年景。但春季全疆大部地区的干旱、大风,秋季的初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 1气温 1.1.1年平均气温   2000年北疆地区 (8站平均,下同 )平均气温为 7.4℃,南疆地区 (8站平均,下同 )为 11.6℃。与常年相比,北疆偏高 0.9℃,这是北疆连续第 7个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1~2000年铁岭地区寒潮天气气候统计资料 ,分析归纳了铁岭地区寒潮天气的气候概况和发生规律 ,并提出了便于操作的寒潮天气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寒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12):651-679
绪言 (1)寒潮之行径 (5)寒潮与天气 (2)寒潮之各月分配附录一冬季之寒潮 (3)寒潮大高空观测附录二初春之寒潮 (4)寒潮与高低气压之关系附录三暮春之潮寒寒潮一名,乃专指北地冷气团南下时所生之诸种现象也。冷气团排除暖气团而代领其位,冷面於焉形成。其所经之地,温度低降,湿度锐减,气压增高,狂飚倏发’雨雹并施,雷电交作。天地为之震撼,草木因以零落。拔树摧屋,伤人损畜,其为祖之钜,视诸台风有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寒潮研究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在统计整理寒潮气候情况、分析寒潮过程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及认识寒潮爆发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本文仅从历史发展过程入手结合寒潮活动的一般概况,认识其带来的灾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陕西省1962年1月—2009年12月61个气象站逐日温度资料,分析陕西省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结果发现:全省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差异较大,年均1.65次/a,年代际变化呈微弱增多趋势。地域分布由北向南减少,主要多发区在陕北北部和关中东部,陕南西部最少。月季变化明显,3—4月出现频次最多,占52%。寒潮北部出现早,结束迟,中南部则相反。20世纪90年代以前3—4月寒潮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20~22a。春季寒潮与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呈反位相,90年代以后则不明显。寒潮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2月)广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和秋旱,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另外,霜(冰)冻、低温阴雨、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寒露风、寒潮等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年没有热带气旋影响广西。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电的影响属偏差年景,对交通运输、盐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20.
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广大气象工作者在业务预报和科研总结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过去几十年,寒潮被广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统计了1951~2009年四川盆地寒潮概况,以期对寒潮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