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1月14日辽宁暴雪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低空天气系统特征及相互作用、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分析1999年11月14日辽宁暴雪天气的成因,从而为辽宁大至暴雪天气预报提供可视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07年3月3~5日, 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各种资料, 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 认为500 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 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 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 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暴雪天气是北方冬季灾害性天气之一,准确预报这种天气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采用天气学方法对1995年“3.15”暴雪进行了个例分析。分析得出:河套槽的生成和发展是产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地面气旋北上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是增强降雪强度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暴雪灾害及其天气气候特征、环流形势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延边暴雪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环流形势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也与产生全省暴雪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有很大差别,在天气分析预报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迎风坡,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的地区。2001~2005年春季,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每年3~5月都要出现1~2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对此期间出现的7次大一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气象条件以及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天气学特征都极为相似。分析总结阿尔山地区产生大~暴雪天气所具有的4种天气条件、8点共同特征,对报准该地区3~5月大一暴雪天气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区暴雪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暴雪的气候特征;针对暴雪生成的物理机制给出暴雪的几种天气类型,论述了天气类型和物理条件;综述了系统的运行方式、功能及模拟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7.
2000年冬季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形成2000年冬季阿勒泰地区出现的6场区域性大-暴雪天气过程的欧亚大尺度环流与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特征、水汽条件及垂直运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形成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天气的重要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阿勒泰区域性大-暴雪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迎风坡,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的地区.2001~2005年春季,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每年3~5月都要出现1~2次大-暴雪天气过程,对此期间出现的7次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气象条件以及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天气学特征都极为相似.分析总结阿尔山地区产生大-暴雪天气所具有的4种天气条件、8点共同特征,对报准该地区3~5月大-暴雪天气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春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气象》2004,24(3):6-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烟台市一次初春暴雪天气的多普勒速度和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开始后相继出现的暖平流辐合、闭合零速度区和逆风区是本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速度的主要特征;持续的垂直风向切变及强辐合等风场结构为暴雪产生创造了条件;低空东南气流对多普勒速度特征的形成及暴雪的产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18年鲁南地区地面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了鲁南地区近20年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了四类影响系统的环流形势和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鲁南地区暴雪过程明显减少;产生鲁南地区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四类,按照发生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回流形势、江淮气旋、切变线和低槽冷锋;回流暴雪灾害重、影响大,11月常出现大范围暴雪,根据500hPa环流形势特征分为高纬低压带型和两槽一脊型回流暴雪,建立了鲁南地区回流暴雪天气模型;江淮气旋暴雪主要发生在2月,影响系统复杂,通常先倒槽降雨,后转为回流形势降雪,揭示了江淮气旋降雪开始与结束时的环流特征;切变线暴雪降水量自南向北减少,以区域性暴雪为主;低槽冷锋暴雪500hPa以下各层低槽比较明显,地面为冷锋,影响系统过境时间短一般降雪量较小。  相似文献   

11.
梁军 《辽宁气象》1999,(1):12-13
阐述了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及技术方法,分析了太连地区暴雪的气候特征;针对暴雪生成的物理机制给出暴雪的几种天气类型,论述了天气类型和物理条件;综述了系统的运行方式、功能及模拟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 1°×1° 6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2月27日十堰市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高空东移小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强的暖湿气流(暖平流)沿低层冷空气垫爬升是产生强降雪的动力条件;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暴雪区位于近似西南-东北向水汽通量轴线的左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演变、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11月5日20时至6日20时锡盟地区暴雪天气过程作了详细分析,揭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两次早春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10年和2011年山东早春出现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暴雪的对流性和成因.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气旋(倒槽)等是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和地面天气系统在时间和空间配置上的差异是造成暴雪对流性不同的关键因素.红外云图能很好地反映暴雪天气过程对流性的强弱;多普勒天气雷达可清楚地识别出两次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南北对称的垂直速度对是早春暴雪的重要特征;对流层低层逆温层和暴雪前期爆发性增暖是造成“雷打雪”的重要因素;物理量诊断的对流不稳定存在与否是区别“雷打雪”和常规暴雪的重要标志;垂直风切变在“雷打雪”暴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3—5日辽宁特大暴雪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历史罕见特大暴雪过程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分析,探讨了同期的天气形势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hPa阶梯槽和地面江淮气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来自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在有利环流背景下汇合并被抬升是产生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2年12月19日至24日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雪伴特强降温天气过程从天气过程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大暴雪及特强降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几个对该类天气的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1960—2009年辽宁区域性暴雪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0—2009年辽宁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性暴雪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区域性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15日,2月为最多月。近50 a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9、5a和3a的周期变化;9a的周期变化信号一直存在,但强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强,70—80年代最强;5 a的周期变化信号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强度在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3a的变化信号一直存在,强度在70年代中期、80年代最强。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和暴雪总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有3个中心,分别为:沈阳—抚顺—本溪一带、鞍山附近和丹东凤城地区。辽宁区域性暴雪落区主要有4种分布,分别为中东部暴雪型、东部暴雪型、南部暴雪型和西部暴雪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高原秋季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10月21日20时至22日20时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一次暴雪天气的动力、热力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高原秋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确定了产生这次高原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加深了对产生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悦 《黑龙江气象》1994,(3):55-55,12
对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预报此类天气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的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的17次区域性暴雪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性暴雪的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性暴雪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