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宇虹  朴瀛 《气象科技》2001,29(4):39-41,63
沈阳市位于东经 1 2 2°2 5′0 9″至 1 2 3°48′2 4″、北纬 41°1 1′1 5″至 43°0 2′1 3″之间 ,东西跨度 1 1 5km ,南北跨度 2 0 5km ,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基地 ,而且也是农业大市。了解近 50年沈阳市的气候状况 ,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贸易等市场的大流通和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本文利用 1 951年以来沈阳市气象资料和现有的 1 987年以来农业生产实况记录及相应的农业气象服务历史资料 ,分析了近 50年沈阳市气候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1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旱涝灾害严重近 50年 (1…  相似文献   

2.
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鹤壁市一果园 ,由较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地组成 ,拟用 60 .0 0 hm2 土地种植收益较高的山杏。经调查在已经种山杏的其它地区 ,四种地形净收益 (表 1 )后 ,我们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中的动态规划法为其决策。表 1 不同地形不同面积 (hm2 )种植山杏的净收益            万元6.671 3.33 2 0 .0 0 2 6.6733.33 4 0 .0 0 4 6.6753.33 60 .0 0平地 (g1(u) ) 8.2 1 3.1 37.543.560 .0 82 .585.686.0 95.0丘陵 (g2 (u) ) 4 .61 2 .539.562 .572 .1 79.681 .589.1 98.1低山 (g3(u) ) 3.1 6.1 35.1 39.1 39.648.1 63.678.981 .5较高山…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仅次于粮食最重要的农产品.我国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3世纪华南各地就有种棉记载.13世纪引种至长江流域,16世纪黄河流域已普遍种植,现种植区域极广,新疆玛纳斯河流域(45°10′N)是世界棉花种植的最北界.全国90%以上的棉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我国棉花气象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海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江静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0,58(1):60-69
文中利用美国 NCEP重分析资料中的 1 979~ 1 995年 1 7a逐旬的全球降水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地区降水的多时间层次和多空间层次结构 ,研究了南海季风的爆发及时间演变 ,探讨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机制。结果表明 :( 1 )南海季风爆发于 5月中旬 ,季风爆发过程实际上是小范围 ( 32个经度 )降水向大范围 ( 64个经度 )降水调整的过程 ,一旦出现较强的大范围降水 ,并到达南海地区 ,就爆发了南海季风 ,调整完毕则是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相继爆发。( 2 )在 1 0°N以北的地区 ,季风最早发生在南海 ,然后逐渐西移到印度 ,达到印度季风最盛期后 ,迅速东撤。( 3)南海地区可分为 3个区域 :北部 ( 2 0~ 2 2°N)、中部 ( 1 0~ 2 0°N)和南部 ( 1 0°N以南 )。南海雨季主要发生在 1 0°N以北的北部和中部 ,北部雨季是平稳增强的单峰型 ,而中部雨季是突发性的 ,雨季内降水起伏较大。( 4 )南海季风区有很强的年变化 ,30~ 60 d和 2 0~30 d的变化也比较显著 ,还有 3个月左右的周期变化。除年振荡以外 ,各种周期振荡随时间变化较大 ,在雨季表现得最强烈。( 5)南海季风的爆发与 2 0~ 30 d和 30~ 60 d两种低频振荡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仅对离本站最近的ECMWF数值预报的85 0hPa温度、5 0 0hPa高度和 10 0 0hPa海压 1个网格点(30°N ,10 5°E) 1年的数值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阿盟位于 90°1 0′~ 1 0 6°5 1′E,37°2 4′~ 42°47′N,地处我国西北 ,远离海洋。境内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依次由山脉、沙漠、戈壁构成。这种地形地貌使面积达 2 7万 km2的阿盟天气气候表现不一 ,同时 ,与阿盟相邻的上游地区甘肃西部、新疆东部的地形地貌也对阿盟的天气气候起到了一定作用。1 地形对降水的作用巴彦浩特傍依贺兰山西侧 ,海拔高度 1 5 63m,城市北部为营盘山 ,西南为鹿圈山 ,犹如一只开口向西的簸箕 ,自东向西海拔高度急剧降低。贺兰山全长2 0 0 km,平均宽度约 2 0 km,呈准南北走向 ,在阿左旗境内约 90 km,巴彦浩特…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因子根据形势和诊断的原则,我们选取9个因子进行逐日编码: X_1(10101)图,地面95-110°E,25-35°N有冷锋且30-40°N,95-110°E有高压时编1,无时编0. X_2(10302)图,700hpa上90-110°E,30-40°N有高压编1,无时编0. X_3(10302)图,700hpa25-33°N,95-15°E有低涡时编1,无时编0.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6,他引:36  
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影响亚洲大陆地区的重要环流因子 ,本文用冬季 (1~ 3月 ) 70°~ 12 0°E ,40°~ 6 0°N区域平均海平面气压值代表其强度 ,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从 192 2年到 1970年代中期 ,西伯利亚高压略有增强趋势 ,但并不显著。但近 2 0多年来的显著减弱非常突出。用NCAR资料计算的线性趋势是 - 1.78hPa/ 10a(1976— 2 0 0 0年 ) ,用CRU气压资料计算的趋势是 - 2 .15hPa/ 10a(1976— 1995年 )。西伯利亚高压对中高纬亚洲大陆平均 (30°~ 140°E ,30°~ 70°N)温度和降水都有显著影响 ,与两个要素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 0 .5 8和 - 0 .44。如果同时考虑其他的影响因子 (如北极涛动、欧亚遥相关型等 ) ,72 %的温度变化及 2 6 %的降水变化能得到解释。其中北极涛动对亚洲大陆的温度贡献最高达到 30 % ,西伯利亚高压的贡献为 2 4%。而区域平均降水变化的 9.8%与西伯利亚高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关于确定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 《气象学报》2004,62(6):782-789
文中利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在中国东北地区 (12 2 .5°E ,4 0°N)的建立标准 ,根据相同的方法 ,分别计算了沿 112 .5 ,117.5 ,和 12 2 .5°E上 ,2 0°N及以北每隔 5个纬度东亚夏季风建立、持续和撤退时间 (候 ) ,将某年持续和多年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值 ,定义为一种沿某一经圈上某一纬度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还分析了该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场和 5 0 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表明 :(1)沿 117.5°E经度上 ,东亚夏季风在 2 0 ,2 5 ,30 ,35 ,和 4 0°N建立的平均日期分别为 2 7.2 6 ,2 8.5 4 ,34.4 3,37.12和 37.6 5 (候 ) ,撤退平均日期分别为 5 4 .4 4 ,5 3.6 9,5 1.85 ,4 8和 4 6 .76 (候 ) ,其中 117.5°E ,2 0°N代表南海的中北部 ,文中确定的该区夏季风建立、撤退日期分别为 2 7.2 6 (候 )和 5 4 .4 4 (候 ) ,与国内学者公认的 5月 4候 (2 8候 )和 10月 1候 (5 5候 )相当吻合 ;(2 )沿 112 .5°E、117.5°E和12 2 .5°E的同一纬度上 ,东亚夏季风建立的平均日期并不相同 ,西边先于东边建立 ,每隔 5个经度 ,相差约 1~ 2候 ,而撤退的平均日期 (30°N及以北 )分布则相反 ,东边先撤退 ;(3)沿 117.5°E ,30°N和 35°N的ISMΦ和沿 12 2 .5°E ,4 0°N的ISMΦ均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部 7~  相似文献   

11.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信息 (一 )应用户的要求 ,南京大气资料服务中心最近收集了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系列产品之一——等压面月平均资料。该资料数据集延伸时段从 194 8年到 2 0 0 3年 ,共长 5 5 a;区域范围覆盖全球 (0~ 36 0°E;90°S~ 90°N) ;垂直方向从地面向上 17个等压面层分别为 10 0 0 ,92 5 ,85 0 ,70 0 ,6 0 0 ,5 0 0 ,4 0 0 ,30 0 ,2 5 0 ,2 0 0 ,15 0 ,10 0 ,70 ,5 0 ,30 ,2 0 ,10 h Pa;要素内容包括气候日、月平均 ,历年各月平均 ,标准差 ,四季昼夜距平 ,要素场正交展开的主分量等 ,共计 5 0个文件。…  相似文献   

12.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文中根据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变化。 5~ 9月由于亚洲夏季风的建立及活动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系统在 6 0~ 1 2 0°E出现断裂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平均伸展到 1 2 0°E,其年际变化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强夏季风年 5 0 0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 3 0°N以北 ,并分裂成两个中心 ,印度低压强 ;弱夏季风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 3 0°N以南 ,表现为北太平洋高压中心向西伸展的高压脊 ,印度低压弱。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内活动有两种模态 :第 1种表现为副热带高压系统以 2 0~ 3 0 d的周期从北太平洋中部的副热带高压中心一次次地向西扩张到 1 2 0°E以西 ,这类过程大多出现在亚洲夏季风强度偏弱年 ;第 2种模态表现为副热带高压系统以 2 0~ 3 0 d的周期一次次地由东向西扩充时 ,在 1 2 5~ 1 5 5°E停滞 ,这类过程大多出现在亚洲夏季风强度偏强年。江淮流域梅雨的中断和结束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 2 0~ 3 0 d季内振荡有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5~ 1 0 d的短期活动受 3 5~ 45°N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当西风槽在中国沿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向南伸展到 3 0°N以南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加强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河池地区气候资源潜力 河池地区位于北纬23°41′—25°37′、东经106°34′—109°09′,属亚热带气候区域,≥0℃年积温6000—7800℃一日,≥10℃年积温5000—7000℃一日,年干均气温16—21℃,一月平均气温6.6—12.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89—109千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1150—1700小时;年降水量1100—1900毫米,是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但由于我地区过去没有冬种习惯,种植制度多为双季稻冬闲两熟制,在晚稻收获后至次年早稻  相似文献   

14.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63,33(3):361-374
本文是作者研究近10年大气环流特征及演变規律工作的第一部分。应用1951—1960年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图計算了历年逐月35°—55°N西风指数.主要結果如下: (1) 近10年中緯度西风强度比40年代約增强5—10%,西半球(180°—10°W)主要是夏半年(5月—10月)增强,东半球(0°—170°E)却在冬半年(11月—4月)增加最多.但比1900—1939年稍有减弱。 (2) 北半球西风指数(I)的半年平均值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主要周期为10年、5.5年及26个月三种。前两种可能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有关. (3) 东半球与西半球半年平均西风指数(I_E与I_W)之間,夏半年为正相关(0.77),多半年为負相关(—0.54).这可能与环极气流中心偏离北极有关。 (4) 夏半年与其后之冬半年I_E(I_W)有負(正)相关,由冬半年到夏半年变化趋势相反。 (5) 这种半年之間的联系实际即造成东西两半球西风指数的两年周期,因为半球之間只有90°位相差,故北半球亦有显著两年周期。 (6) 夏半年內或冬半年內西风指数經常維持同一特征.东半球高指数形势持续性强,西半球則低指数形势持續性强.  相似文献   

15.
《气象》2003,(1)
日 12 3 456 78 910 1112 13 14 1516 1718192 0 2 12 2 2 3 2 4 2 52 6 2 72 82 93 0数 153 13 5189195172 2 2 82 883 14 2 912 4 7190 110 6 - 2 91993 14 6 13 416 0 2 0 92 2 73 2 2 3 413 40 4 0 0 4 0 53 2 2 3 53 3 483 2 312 0°E 2 0 171818182 0 2 0 2 0 191919191817171716 16 17181916 (14 ) /12 13 13 14 151513 0°E 19181818182 0 1919181818181717171716 18182 0 (2 1) (2 2 ) /(6 ) 13 14 14 15151514 0°E 18191919191918181717171716 16 1718182 0 2 0 2 12 3 2 4 (2 3 ) 81516 16 16 16 162002年11月亚洲地区逐日50…  相似文献   

16.
曲绍厚 《气象学报》1988,46(4):452-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1986年10月至12月在菲律宾以东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个连续测站上(146°E,0°;145°E,0°;150°E,0°;140°E,5°N;145°E,5°N;150°E,5°N),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动量通量(特别是曳力系数C_D)、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这一海域上的曳力系数值C_D=(1.53±0.25)×10~(-3);该海域总是将其贮存的热量以感热形式特别是以潜热形式输送到大气中(其中感热输送仅占10%,其余主要为水汽潜热输送),使该海域成为地球上不可多见的热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文中利用“吉林省陆地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3 S’系统”,分别解译了 2 0世纪80年代与 90年代后期的 LANDSAT TM遥感信息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主要表征为荒漠化 (盐渍化和沙漠化 )区域发展 ,并以经向扩展为主 ,荒漠化从 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 ,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哲里木盟的新开河与乌尔吉木伦河间的撂荒地明显增加。文中还计算了东北区 1 981~ 1 988年和1 989~ 1 996年两个 8a间平均气温和年、季降水量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东北区是北半球欧亚大陆的第 3个高增温区 ,该区全年平均气温增高 0 .7℃以上 ,其中东北区西部的北段 (48~5 4°N)增温最为明显 (1 .0℃ ) ,中段 (44~ 48°N)增温次之 (约为 0 .9℃ ) ;东北区西部的中段是东北区降水减少的敏感带 ,年降水量平均减少 3 0 mm,其年际相对变率为 2 0 %~ 3 0 % ;而东北区西部的南段为降水量显著增加地带 (42~ 44°N) ,年降水量平均增加 44mm;东北区西部的北段降水量稍有增加 ,年平均增加 1 5 mm。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东北区西部对全球变化、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为 :土地覆盖类型上的荒漠化经向发展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暖干倾向 ,即中国东北区西部干旱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5)
20 0 3年 3月 5 0 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  环 流 指 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 平 均12 3 4 56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北界位置平均位置平均强度中心位置经度纬度强度亚欧地区IZIM1 2 70 601 420 531 2 90 560 590 541 2 10 931 490 641 620 40亚洲地区IZIM1 420 521 770 421 3 00 710 550 441 3 20 721 850 521 710 2 9152 5110 13 1614 912 3 75E 80N -82 0 0 3年 3月亚洲地区逐日 5 0 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 (12 0°E、13 0°E、14 0°E…  相似文献   

19.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N,1 50°E~ 90°W)两个海区在 El Nino事件期间表面水TCO2 和海气分压差 (ΔPCO2 )的变化十分显著。El Nino期间 ,西北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增加 ;赤道中东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减少 ;La Nina期间 ,它们的变化与 El Nino期间相反。模拟的El Nino期间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TCO2 和 ΔPCO2 的变化趋势与观测事实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气象》2002,(9)
日 12 3 4 5678 910 1112 13 14 15161718192 0 2 12 2 2 3 2 4 2 52 62 72 82 93 0 3 1数 83 63 3 65990 12 912 114 0 13 611910 912 715614 3 11914 82 0 3 2 0 62 1618613 711910 2 12 8166194 2 0 4 1992 12 2 172 5112 0°E 2 4 2 5(3 2 ) (3 6) //////////2 72 2 17162 12 52 2 2 3 2 92 9(2 9) (2 7) 4 13 4 3 2 3 53 713 0°E 2 72 93 2 3 72 7(2 8) (2 8) (3 1) //(3 0 ) 3 13 0 (3 2 ) 2 52 2 2 2 2 12 73 0 3 0 3 0 3 3 3 5(3 7) 4 0 3 93 73 53 53 514 0°E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2 93 0 3 0 2 3 2 63 0 2 92 92 52 3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