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余汝南 《气象》1983,9(12):28-28
《气象》编辑部转来奉友新同志报道海口机场出现霜露并存的现象的稿件,经查1982年12月28、29日海口市确实出现了霜露并存的现象。 海口市出现霜,过去也有过。解放后在1962年1月28日、1975年12月30日,海口也都出现过霜。在白沙、琼中、汀迈、临高等地,霜更为常见。 霜和露都是形成于冷空气侵袭时的晴朗无风的  相似文献   

2.
近五十多年海口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馥祯 《湖北气象》2002,21(3):12-14
对海口市1951年建站以来的夏秋(汛期)、冬春及逐年降水序列进行跨平板和小波变换计算。结果表明:海口夏秋、冬春及年降水都存在一定的震荡周期,汛期降水的主次震荡周期分别为30、3年;冬春分别为3、9年;年降水则为27、3年。从小波分析图还可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口的年降水及汛期降水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海口站2013—2016年逐日空气污染数据,统计分析了海口市空气质量状况。综合应用高低空环流场、AQI指数结合MODIS卫星蓝光气溶胶厚度图,采用HYSPLIT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2013年12月海口空气污染的的主要输送路径,并探讨了首要污染物PM2.5和O3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冬夏季风风向转换是海口发生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气象原因,且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PM10和O3;海口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在97.1%,总体较好,AQ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O3呈逐年稳定上升趋势。大气污染物浓度受污染物排放和环流场共同影响,海口污染日对应的地面天气形势主要有3种类型,冷高压、变暖高压脊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源是来自北方地区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影响的结果。污染物个例分析中,首要污染物PM2.5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广东沿海地区、广西北部、江西和福建的交界处以及浙江中部地区,这些潜在源区气团沿着轨迹1、2和4通过长距离输送到海口。海口O3质量浓度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粤西一带,主要沿着轨迹2将内陆地区的污染源输送到海口。  相似文献   

4.
李福胜  张仲 《广东气象》2013,35(3):40-44
根据海口市1951—201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海口市近60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海口春冬两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和年降水有增多趋势,年降水增多趋势和夏季基本一致,无论增多还是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春季降水有2~3年、13年的主周期,夏季降水存在3~4年、8年的主周期,秋季降水存在3~4年、7年的变化主周期,冬季降水存在2~3年、6年的主周期,年降水有2年、8年的主周期。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及年降水未发生突变,秋季降水突变时间在1956年附近。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冬半年后,海口市受弱冷空气或较强下沉气流控制时,易出现污染天气,对2013—2015年当年10月至翌年1月的气团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重轨迹分析(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结果表明:在污染时段内,海口大多受到来自中国华南和华东的东北向气流影响。PSCF和CWT分析表明,广东、福建、江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东部、广西东部等地区,是对海口地区污染天气污染物浓度的潜在贡献大值区。在进行预报时,可参考主要天气影响系统,和一些关键区域的外源影响以及本地污染的堆积情况。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PM_(10)、PM_(2.5)和PM_1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在海口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采集的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2013年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海口市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10、PM2.5质量浓度的超标率低,达到一级标准的概率分别为74.0%和68.8%,超过2级标准的天数分别为1和9 d,ρ(PM2.5)/ρ(PM10)与ρ(PM1)/ρ(PM2.5)的比例平均分别为78.1%和85.1%;海口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处于冬夏之间;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现象,一个峰出现在上午,一个峰出现在夜间;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口市高温天气频发.对近60年海口市高温天气气候特点及其环流背景进行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寻求海口市高温天气预报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次是4月、8月和3月,2月和9月极少出现高温天气,其他月份几乎不出现异常高温天气;近60年海口市高温指数总体趋于缓慢增...  相似文献   

8.
霾对海口地区大气环境影响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天玉 《广西气象》2005,26(A01):61-63
利用海口1962~1997年的历史资料,结合热带地面天气图.对影响海口地区大气环境的疆的特征、来源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海口地区的霾来源主要有三个:一空中杂质随西路冷空气南下影响;二是中南半岛的霾由偏西气流输送影响;三是局地形成的霾影响。本文同时总结出影响海口地区大气环境的霾的气候特征和结构特点,为海口地区疆的预报提供了基本的预报方法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南省二次开发的CAPPS2.0模式,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海口市逐日PM10、SO2、NO2污染浓度监测资料进行输出分析,得出海口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SO2和NO2的预报效果较好,而PM10预报效果较差。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并对PM10进行优化和校正,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口市1951~2000年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口市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关系相当密切,与暴雨日数关系次之.与中雨和小雨日数的关系不明显。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具有较一致的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广西气象》2005,26(1):41-42,50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2.
1行星尺度系统特征从地面到500hPa,气压场分布的总体特征为东高西低。到热带高压脊位于16~20°N,西脊点在110°E左右,南亚低压(又称印缅低槽)东伸至广西沿海地区。行星尺度系统的这种配宜有利于越赤道气流或西南季风往东北方向输送到桂南,也容易使泰国乌江到海口市一带形成低空急流。这样,桂南水汽充分,湿度、不稳定条件基本具备。当有冷空气南下,南北气流在这里交汇,产生辐合,有利于形成北海暴雨的环境。2天气尺度系统特征地面有弱锋面,850hPa有切变线。如果地面弱锋面位于北海附近,850hPa切变线位于南宁与海口之间。有止…  相似文献   

13.
近50a海口市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7年海南省琼山站的降水量和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海口市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对干燥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年、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明显,年、季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明显;近50a海口市年、季降水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年、春、秋、冬季的蒸发量均有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受此影响,近50a海口市气候总体趋于更加湿润,但2003~2007年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处于相对干燥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2005年海口市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海口市年、季平均气温呈变暖趋势,冬季变化最明显.最低温度较最高温度升幅大,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呈现变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海口市近61a夏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口市观测站1951—2011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海口市近61 a的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海口市近61 a夏季气温上升明显,其中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远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日较差呈明显减少的趋势,炎热日数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炎热日数明显增多。②海口市夏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最高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5年。③小波分析揭示了夏季气温的周期演变特征,普遍以24 a、6~8 a和12~14 a年际变化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口1962~1997年的历史资料,结合热带地面天气图,对影响海口地区大气环境的霾的特征、来源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海口地区的霾来源主要有三个一空中杂质随西路冷空气南下影响;二是中南半岛的霾由偏西气流输送影响;三是局地形成的霾影响.本文同时总结出影响海口地区大气环境的霾的气候特征和结构特点,为海口地区霾的预报提供了基本的预报方法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海口地区近地层流场与海陆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海口市西郊观测的近地层流场与低空风、温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位于我国北热带的海口市西郊近地层的流场特征,以及低层海陆风发生发展的观测实例及其规律。发现雨季海陆风出现频率达75%,白天海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4小时,最长可达10小时。  相似文献   

18.
海口西郊海岸地带低层大气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观测到的低空风、温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位于我国北热带地区的海口市新海地区的边界平均结构以及海边低层贴地逆温与内热边界层发生、发展的观测实例,发现观测区在旱,雨季均可在强日照下形成内热边界层,海边混合层明显比内陆地区深厚。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气象辐射的年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富 《气象》2002,28(11):45-47
利用1992-2000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海口、三亚的气象辐射特点。结果:指出,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抛物线分布特点,净全辐射全年均为正值,各辐射量的9年平均值具有双峰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口地区1982~2004年共23年杂交早稻生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杂交稻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温度和日照是影响海口地区杂交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时期主要为分蘖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