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研究热带气旋影响下广东省深圳地区的闪电特征及规律。利用2012—201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历史数据,筛选出2012—2019年距离深圳市国家气象基本站1 000 km内的热带气旋,按热带气旋强度等级进行分组。并利用同时期深圳地区闪电、温度观测数据,研究不同等级热带气旋在不同距离、方位角情况下,深圳地区的闪电特征。发现热带气旋影响下深圳地区闪电年际差异很大,一年中7月和8月深圳地区闪电活动最活跃。热带气旋对深圳地区闪电活动影响大的距离大多为400 km以外,即深圳处于热带气旋的外围雨带。总体上在台风季,TD、TS、STS较易引发深圳地区的闪电,尤其是当TS位于福建地区,距离深圳400~600 km时,极易给深圳地区带来闪电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地区的防台减灾工作提供科技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表明,1951—2005年影响热带气旋的频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其频数最小;近55年来影响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频数显著减少;5—11月是热带气旋影响中国的主要时期,7—9月为活跃期。影响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有3个,源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影响热带气旋的路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南北移动。影响热带气旋的影响期约为5.6个月,近55年其影响期呈缩短趋势,夏秋季的影响天数较长,冬春季较短。影响热带气旋频次的空间分布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国台湾省受热带气旋影响最频繁。影响热带气旋的年平均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非汛期影响海南热带气旋的活动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49~2002年共54年的台风资料对非汛期(10月~次年4月)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非汛期内影响、严重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次均无明显的减少趋势,其频次存在准10年、15~20年的主周期,其年代际变化表现为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后期偏少,1970年代前期偏多,1970年代后期偏少,1980年代偏多,1990年代偏少;非汛期内严重影响海南的较强的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拉妮娜年且其年代际变化也存在15~20年的主周期,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前期活动的热带气旋偏弱,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前期偏强,1970年代后期偏弱,1980年代偏强,1990年代又偏弱;较强的热带气旋(中心极值940hPa以下)均生成于135°E以东的洋面,而其源地越西,其强度越小;非汛期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的登陆点均处于海南岛的东侧海岸线上,1970年代中期以后,登陆点有南移趋势,且均以台风形式登陆。  相似文献   

4.
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萍  梁军 《气象》2006,32(10):76-80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峰期,1-4月和12月没有北上热带气旋。北上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表现为略有上升的趋势,并以每10年3%的倾向率上升。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分析,没有明显的突变年。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5年的显著年际周期,同时还存在10~12年、20-22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5.
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特征分析及灾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1990~2015年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分析了影响广东省TC的时空特征、灾情年际变化以及灾害强度特征等。并利用灾害指标核算出灾害损失的经济价值,改进综合灾情指数模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26年来登陆广东省的TC共93个(占登陆我国TC总数的29.6%),其中有67个对广东省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影响广东省TC频次整体随时间变化不大,强度低的TC频次随年际呈现较为明显地减少变化趋势,而强度高的TC频次呈现较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粤西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受TC侵袭频次明显高于粤东和粤北地区;热带气旋各项灾情指标造成的经济损失(以2015年为可比价)均在1997年出现转折,经济损失急速下滑;各项损失相对值与TC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正相关关系,低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造成的综合灾情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年际减小趋势,而高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郑倩  高猛 《应用气象学报》2022,33(5):594-603
该文提出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活动的客观预测模型。研究大尺度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作用,使用最小角回归算法对初始14个预测因子进行选择和降维,将资料集分为训练集(1979—2015年)和验证集(2016—2020年),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分析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作用,使用逐步回归算法筛选影响显著的预测因子,建立局部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热带气旋生成空间位置的概率。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预测西北热带气旋频次的主要变化和趋势,揭示环境因子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生成频次的影响。局部泊松回归模型对于气旋生成位置概率有一定预测能力。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局部泊松回归模型模拟1979—202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结果与观测基本一致,可见模型可为热带气旋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51~2007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频数、强度以及初旋、终旋影响日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年频数、最大强度、强度超过32.7m·s-1的热带气旋频数均呈减少(减弱)趋势,且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热带气旋影响偏多、偏强期,80年代以后为偏少、偏弱期.初旋影响日期呈偏晚趋势,终旋影响日期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7—2013年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以及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等资料,采用M-K法、Yamamoto法、功率谱分析以及相关方法分析了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斗门热带气旋的频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为多热带气旋时期,80年代初到2007年期间为少热带气旋时期。(2)4—12月皆有热带气旋影响斗门,其中7—9月最多,影响也最为严重。(3)影响斗门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2~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4)影响斗门的热带气旋强度存在2~4年左右的显著周期,但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5)太平洋海温对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影响有不同的关键区;而副热带高压的面积、西伸脊点位置主要影响热带气旋的频数,其脊线位置、588 dagpm线北界位置则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梅  江静  马守强  徐文正 《气象》2008,34(3):78-85
利用1949-2006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8年来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以及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和大风进行了气候统计学分析.分析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热带气旋影响山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存在显著的2.4年和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但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强度呈明显减弱趋势,年代际变化不明显;8月份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最多,极易发生洪涝和强风灾害,所造成的暴雨和大风的次数与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较为一致.通过分析影响山东热带气旋活动与太平洋海温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指出,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以及西太平洋副高的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57-2004年影响我国的强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 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